大婶上了马车,炭盆烤得马车内暖烘烘的,整个人都舒服了不少。
“姑娘,你这马车可真暖和!”
“我身子弱,受不了寒,最近天气实在太冷了,太阳下山前若是找不到能投宿的地方,那可就麻烦了。”
戚元月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庆幸的神情。
“多亏遇到了阿婶!”
她长得好看,说话时声音软软的,听着就让人舒服。
“姑娘说的是,这天气啊,真的是要人命,听说西北好多路都被雪埋咯!你们从西北来的吗?”
大婶给宋九安指了条路,又继续跟戚元月唠嗑。
“可不是嘛,今年在西北,年节都没过好!这边可还好?”
戚元月故意这么说,大婶当下就觉得找到共鸣。
“哎哟,今年可别提了!这庄稼收成不好,还征兵,到处征兵征粮,
说是北境沦陷,得征兵筑防线!还得征粮给军队用!以前可从未听说过这种事!”
听见大婶说起北境防线,宋九安下意识竖起耳朵。
“北境沦陷了?这是怎么回事?”
戚元月当即表现出一副惊慌失措的表情。
“莫慌莫慌,我瞧着州府还挺镇定的,应当问题不大,
而且北境还有宋家军在,我寻思这事八成是饥荒闹的,
只要我们配合朝廷征兵征粮,应当很快就过去了!
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信不过朝廷,但还是信得过宋家军的!”
大婶轻轻拍了拍戚元月的手,算是在安抚她。
可这下反而让戚元月觉得奇怪。
护国公府获罪,宋家军被斩杀,这事燕岭州的百姓竟然不知道吗?
她看了眼宋九安。
只见他腰背挺直,似乎没什么反应。
只是拽着缰绳的双手青筋尽显,这才看出他的紧张与在意。
戚元月收回视线,一脸好奇地看着大婶。
“阿婶说的宋家军,可是护国公宋旌带领的宋家军?”
“当然!护国公带领宋家军守卫北境上百年,防线坚不可摧,
这几年天灾不断,今年更是影响收成,我想应当是缺军粮才会出了意外,
现在各州府都在征粮征兵,我们大家伙啊,都是有人出人,有粮出粮!
但谁也不慌,我们都知道,有宋家军在,一定不会有问题的!”
大婶眼神坚定,看来阳北关城门,对这里的百姓而言,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他们坚信,有宋家军在,北境就不会丢。
可朝廷呢?
将宋家军斩杀,却用宋家军的名义,在北境继续征兵征粮。
百姓只知道让他们交粮交人的是宋家军,一旦出事,背锅的也只会是宋家军。
更可怕的是,百姓倾尽所有,托举那个虚假的宋家军。
没有一个人在准备逃离。
也许等敌军兵临城下,他们才会知道,宋家军早就没了。
“阿婶,那万一,没守住呢?你们可有去处?”
戚元月轻声道。
不曾想,大婶更是大笑着摆手。
“那不可能!姑娘你年纪小也许不知道,前几个月,
北燕与大禹大战一场,北燕主力军被宋家军尽数剿灭!
这次城破,大概就是因为大雪埋了路,军粮运不到,
十几年前那场大战那般凶险,宋家军都守住了,这次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