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北关的百姓与北燕对战多年,北燕的恐怖,他们比大禹任何人都要了解。
沉默了许久,一位老者高声大喊。
“我们的命是宋家军给的,宋家军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对!宋家军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几乎是一呼百应,所有人都跟着高喊。
宋九安眼眶泛红,朝着百姓抱拳。
“九安在此,谢过诸位的信任,只是时间紧迫,请受伤较轻者,现在赶紧去收拾家当,我们,一起离开!”
“一起离开!”
百姓纷纷高呼。
离乡别井固然可怕,可没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
宋家军明明可以早早离去,北燕进城不杀他们,就是为了用他们来当诱饵。
宋家军对阳北关百姓而言,不仅仅是守城将领那么简单。
至于靖安侯。
勾结外敌,背弃百姓的家伙,更是不能信。
既然都是九死一生的结局,他们宁愿跟着宋家军。
至少,死在路上也是死得明明白白。
百姓迅速行动起来,各自前去收拾行李。
许道荣正在给百姓包扎伤口,见状不由得感叹。
“阳北关的百姓,真的很信任宋家军啊……”
“当即,宋家军是我们的守护神!”
正在包扎伤口的百姓重重地点头。
旁边的百姓也跟着插了一嘴。
“就拿三年前来说,朝廷断粮,阳北关危在旦夕,北燕都打到北城门下!
是九少将军领兵前来增援,我还记得,那日的天空都被鲜血染红,
家家户户挂上白绫,但凡九少将军晚半个时辰,城,恐怕就破了。”
三年前,便是戚元月和宋九安大婚那日。
战报延误,宋明哲八百里加急,亲自带回来的战报,直闯御前。
进府时,宋明哲甚至没有换铠甲,浑身浴血,在宾客之间带走了宋九安。
兄弟二人一刻没敢停留,连宋老夫人都没来得及说一句话。
就是这样,不眠不休,终于在城破前,带着援兵赶到。
“我听说,当时九少将军正在大婚,郡主娘娘心善,
并没有阻挠将军离开,三年来,九少将军也没机会回京,
我们当时还担心,郡主娘娘会不会怪罪九少将军。”
说着,百姓纷纷朝着戚元月望来。
大婚当日,夫君离京,三年未归,致使新妇三年未有孕。
他们都能明白,这在大禹,对女子而言有多难。
特别是阳北关的女子,她们经常送家里的男子出征,等回来的,却是尸骨无存的家人。
她们感同身受。
“我与他是夫妻,我更是大禹的郡主,他誓死护卫边疆,我与有荣焉,又岂会怪罪?”
若说怪罪,戚元月更怪罪前世的自己。
那个没有完全相信宋九安,胆怯又懦弱的自己。
听见戚元月的话,百姓心里感激,高喊郡主大义。
轮到一个小孩,他身上的伤是被北燕士兵踹的。
小小的胳膊被折断,瞧着表面的伤口都已经要愈合了。
戚元月稍稍摸了一下,他的胳膊已经以一个怪异的角度僵硬住。
“现在这个姿势,恐怕对日后生活有影响。”
即将要赶路,如果现在帮他重新固定,恐怕会有些困难。
就在戚元月思考的同时,小孩小心翼翼地说道:“郡主娘娘,我以后要当将军,能不能不影响生活呀?”
戚元月讶异地看着他。
他才多大,七岁,还是八岁,竟然就想着日后要参军当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