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安和戚元月来到阳山关城门附近,发现城门上飘着“李”字旗帜。
只是城门处,连个出城门的人也没有。
若非城墙上有人巡逻,他们二人还以为,这城已空。
“看来靖安侯是将城门封锁,不给百姓进出。”
宋九安脸色微沉,这下更是坐实了靖安侯谋逆的事实。
“这种情况,白天我们恐怕进不去。”
即便宋九安轻功极好,也不可能穿过巡逻的士兵。
两人在城墙附近等了小半天,也终于摸清了城墙换防时间。
天气不好,很快天就黑了。
趁着换防,戚元月从空间里拿出鹰爪索,两人迅速翻墙进城。
就在宋九安收回鹰爪索没多久,换防的士兵已经回到原位。
时间之短,若非宋九安轻功绝好,恐怕也进不来。
刚入夜不久,城内已经安静得只听见士兵巡逻的声音。
宋九安没有耽误太久,带着戚元月躲过巡逻,迅速摸上城内最高的建筑。
是阳山关内一座佛塔。
整个阳山关几乎没有火光,只有巡逻的士兵手持火把,如同火龙一般,穿梭在大街小巷中。
最为突出的,便是城中央,一座颇为豪华的院子,唯有它点着烛火。
“阳山关的屋子,看起来比阳北关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啊。”
戚元月有些奇怪,阳山关和阳北关距离不算太远,但阳北关还不如西山山脚的村落。
而阳山关,却能媲美燕岭州。
“其实十年前,阳北关也是很美的。”
宋九安眸色微沉。
宋家坚守阳北关上百年,宋九安年幼时也曾到过阳北关。
那时大禹实力强盛,特别是三王之乱过后,传出长公主有神明庇护,诸国对大禹的忌惮更甚。
当时即便是北燕,也只是小打小闹。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北燕对大禹的忌惮逐渐减弱。
这才有了这几年的艰难,阳北关也逐渐衰败。
看着宋九安眼里的沉重,戚元月轻轻拉过他的手。
“阳北关的繁华我未曾见过,但我们可以一起,让玉山州再次繁华起来。”
既然战乱的局面无法改变,他们也不能再继续伤春悲秋。
宋九安回握戚元月的手,两人前往那座装潢豪华的宅院。
宅院的书房里,靖安侯李秋远坐在位置上,指尖轻轻敲着椅子把手。
整个书房安静得只听见他敲击木头的声音,面前跪了一排,所有人都噤声了。
良久,李秋远冷不丁开口。
“新兵什么时候到。”
“回侯爷,探子回报,大约明天就能到,但……”
“但什么?”
李秋远敲椅子的手一顿,神色难看。
“但粮食方面,燕岭州来信,说,秋收不好,没凑够。”
他们当然知道秋收不好,当初朝廷也是以这个理由,拒绝给宋家军交付军粮的。
只是朝廷说缺粮是假,这燕岭州却不知道是真是假。
李秋远疑心重,自然不会就这么信了。
“你明日带一小队人,去燕岭州看看,别是有什么风声吹到燕岭州了。”
“是,侯爷!”
应下李秋远的命令,另一人又道:“侯爷,阳北关的探子回报,说,北燕还在寻找宋家军的踪迹。”
此言一出,李秋远眸色一凝,神色阴郁地看着说话之人。
“宋家军,还有人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