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酒慰平生 作品

第286章 以后只有我所站立的一方,才会是胜利者

这需要重新做大量市场调研、重新选品,乃至重新建立采购体系。

之所以要重新建立采购体系,是因为以前的商品贵,里面猫腻就多。

比如需要西尔斯超市需要进某种商品,这种商品市面上有许多,该选谁呢?

因为西尔斯的定位是中产,所以自然不能只以价格论。

那其中说法就很多了,商品的品牌、历史、文化属性等等,都会影响选择。

评判标准不一,自然要看负责人的意见。

那最后选的商品很有可能就涉及到利益交换,商家买通了选购的负责人,让商品被西尔斯选上了。

完全以价格为唯一标准选择商品是不行的,但是完全不以价格为标准那更是不行的。

不管商品卖不卖的动,反正我西尔斯就是要选这家的商品。

这也导致西尔斯的商品损耗率极高。如果把沃尔玛的商品损耗率定为1的话,那么在西尔斯这个数字可能在5到10之间。

如此大的成本差距,自然让西尔斯利润大幅减少。这种采购中的大量的猫腻,是西尔斯衰落的根源之一。

如果现在西尔斯要改革,选商品要再走价格优先,那么这些采购的负责人当然会反对。

以价格论还有什么油水?有什么可操作的空间?大家不要捞钱的吗?

而往往这些人都是在总公司有靠山的,毕竟后面没人大概率也走不到这个位置,而且这些人的背后往往都是西尔斯的董事级别的人物。

那么作为西尔斯的董事长来说,如果他想改成商品采购价格优先,就意味着和大部分董事对立,改革进行不下去。

如果董事长不改的话,那在他在任期间,还是能得到董事们尊重的。并且也可以参与其中,大家也会分他一部分利益。

至于西尔斯这艘巨舰会不会沉船,那就要靠后人的智慧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公司病”的由来。

简简单单一个超市的选品就有如此多的问题,管理体系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沃尔玛在这一点上确实做的非常好,多年来一直高速发展。

哪怕其中出现问题,在山姆·沃尔顿这艘船长的指挥下也迅速得到了解决。

莱昂不得不感叹沃尔玛真的是这个时代的天命之子。人才多,成长速度也快,10多年就把百年老店西尔斯远远甩在了身后。

80年代后西尔斯曾经尝试过改变。

1981年西尔斯公司开始尝试新的零售方式,开设了5家商业中心,主要出售名牌电脑、复印机、计算器、打印机、电话等商品。

1983年西尔斯“未来之店”开业,商店以小饰物为特色,墙面用亚光漆,灯光慢射,屋顶很低。

这种社区型的小店非常成功,利润比预期还要高,使得西尔斯在1983年再次杀入米国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市值为131亿美元。

只不过在开挂一般的沃尔玛之下,西尔斯最后也只是黯然收场。

沃尔玛在1972年上市的时候市值是3600万美元。

到了1978年,沃尔玛的市值已经逼近3亿美元。

1985年市值增长为30亿美元,1990年150亿美元。

到了1999年,市值已经超过1600亿美元。也就是说自1972年沃尔玛公司在纽约上市以来,其市值在以后的27年间(到1999年)翻了4000多倍。

面对沃尔斯如此令人绝望地增速,西尔斯也想仿照沃尔玛进行高速扩张。结果最后却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最终这家超过百年历史的、米国商业史上的奇迹之一最后的结局就是破产清算。

那自己要不要帮帮西尔斯?莱昂体内仿佛有一种冲动在涌现,不过在冷静思考后还是觉得不能冒险。

沃尔玛这种时代主角式的企业就像小强一样,压都压不住,反而越压越强。而且西尔斯还出手对付自己,自己帮它干嘛。

并且莱昂心中中二的认为:只有最强的伙伴才配与我莱昂为伍。

不过莱昂也在心中立誓:现在的我坚定的站在胜利者一方,而以后只有我所站立的一方,才会是胜利者。

莱昂脑海中思索了良久。等到他回过神来后看着彼得仍然一副纠结的样子后,不禁暗暗好笑。

彼得此时的心情非常差。

沃尔玛公司最近一些年发展确实很快,让沃尔顿家族的几个兄弟姐妹从一个普通职工,成为了一个大公司的股东和管理者,这让他们非常自豪。

而且随着自身地位的提升,他们在面对别人的时候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恭维。

不止商业伙伴对他们的各种巴结,政客们也对他们也多是奉承。

因为各地的州政府或者市政厅想要请沃尔玛去自己那儿开设乡镇超市,带动当地就业。

所以在他们去各地考察时对他们的欢迎极为隆重,让他们也渐渐开始膨胀起来。

特别是沃尔玛的发展要远远领先于同行,这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自己是时代的宠儿。

但是莱昂一番极为残酷的话,让彼得意识到沃尔玛公司远远还没到躺着赚钱的地步,仍然要面临着众多挑战。

这让逼得感觉自己似乎从云端掉了下来,让他非常难受。

彼得回过神来,看着莱昂年轻的面容,脸色变得有些复杂。

他一直认为自己对莱昂是一种俯视的态度,毕竟沃尔玛公司比起莱昂的报社来说就是一个巨无霸。

虽然自己的大哥山姆·沃尔顿让他来洛杉矶找莱昂合作,但他仍然是自觉自己要高莱昂一等,至少面对莱昂绝对不是平等以待。

在他和莱昂聊天时,莱昂对他试探口风时的回避让他很不爽。

因为彼得觉得自己来收购莱昂的报社是对他的施舍,所以他在面对莱昂时所有的行为都以东道主自居。

只不过被莱昂用一段话戳破后,彼得才意识到莱昂似乎并不需要他们的沃尔玛,而他们的沃尔玛似乎更需要莱昂的报社。

莱昂的话敲了一个他一个大闷棍,让彼得发现自己和哥哥创立的沃尔玛公司似乎并没有什么可豪横的,看似烈火烹油,其实反而是危机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