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面两位光芒万丈的巨无霸企业Ceo不同的是,尤伯罗斯自始至终并没有掌舵一个大企业的机会。
但他所做出来的事情却比这两人更出名,更有传唱性,被世界人民津津乐道并且影响深远。
那就是让无人问津的奥运会成为了一个香饽饽。
于是他也有了一个牛逼的称号,那就是“奥运商业化之父”。
与前世人们认知不同的是,如今举办奥运会一直是个赔钱的活动。
远古的就不说了,就说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就花了日耳曼政府10亿美元,让慕尼黑市当地政府勒紧了裤腰带。
而前一届,1976年在枫叶国蒙特利尔举办的奥运会则是更加夸张。
举办这次奥运会,使得蒙特利尔政府巨额亏损,单单亏损金额就达到10多亿美元。
当地政府从枫叶国各地筹集资金最后仍然不足,没办法只好枫叶国政府求助。
最后由枫叶国政府出面在国际上贷款才把奥运会举办完成,并且债务归于蒙特利尔市政府,导致当地居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而苏国将要在1980年举办的莫斯科奥运则更加夸张,莫斯科政府为此花费了90亿美元之巨。
就在这种现实下,尤伯罗斯接过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承办权,通过一系列商业手段让这一届洛杉矶奥运会成功实现了盈利。
这让全世界的政府眼镜掉了一地。
他们发现举办奥运会这种赛事居然可以赚钱。
那么举办一届奥运会不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形象,还能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还能赚钱。
世上还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吗?
所以从1984年以后,奥运就会成了香饽饽,引得无数国家参与。
而争夺奥运会举办权也变成了国家之间综合实力较量的战场,和以前对奥运会举办权避之唯恐不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尤伯罗斯是怎么做的才让洛杉矶奥运会盈利的呢?
首先收入最大头就是电视转播权。
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虽然亏损严重,但是其场面盛大,对于奥运会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那次奥运会的北美转播权创纪录的卖出了2200万美元。
而在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更是卖出了8500万美元的天价,这使得洛杉矶的奥运会的转播权成了香饽饽。
虽然奥运会不赚钱,但是奥运会的宣传属性还是不错的,广告商也是趋之若鹜。
至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认为转播金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便一直没有答应出售。
最后nBC以2.25亿美元获得了北美转播权。加上其他地区的转播权,洛杉矶奥组委共入账3.6亿美元。
第二个收入大头是企业赞助费。
以前的奥运会赞助体系是非常混乱的。
大多数企业只要捐赠一定数额的金钱,就能获得奥运会的赞助权,打上奥运会的标志进行宣传。
但是尤伯罗斯重新梳理了赞助商体系,确定每个行业只有一家公司能获得洛杉矶奥运会的独家赞助权。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挤掉百事可乐,直接报出了1260万美元的天价。
在富士和柯达的竞争中,富士报出了700万美元的价格。
而且尤伯罗斯还授权给一些企业,让他们可以用奥运会的标志用做宣传。
凭借一系列商业手段,洛杉矶奥组委最终收到了1.3亿美元的赞助费。
而这一赞助商体系后来也发扬光大,变成了更加成熟的体系。国际奥委会将赞助商分为三种。
顶级赞助商:这些赞助商通常是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企业,与奥委会签订了长期且高额的赞助协议,成为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
官方赞助商:这些赞助商与奥委会签订了较小规模的赞助协议,获得在特定领域的品牌曝光和营销权益。
区域赞助商:这些赞助商通常是当地或国家级别的企业,通过与本地奥组委签订赞助协议,获得在奥运会期间的品牌曝光和宣传机会。
收入有了保障,成本也要控制。
对于花钱的大头,尤伯罗斯在建造场馆也是能省就省。
洛杉矶是个大学城,大学非常多。
所以尤伯罗斯征用了各大院校的体育馆,进行了简单的改造。
而且尤伯罗斯为了省去这笔改造费,让企业赞助了场馆的改造。
作为回报,在奥运会期间会将场馆用这些企业的名字命名。
除了正规手段外,尤伯罗斯还做了很多骚操作。
比如当时尤伯罗斯想要在全米国搞奥运圣火接力,扩大奥运会的影响力。
他找了后勤车辆赞助商,然后进行了电视台全程直播。
至于选谁接力圣火呢?
尤伯罗斯选择的是明码标价,每个接力圣火的人都要花钱获得名额,电视台也要交高额的转播费。
为了多赚钱,尤伯罗斯把圣火接力的总里程拉到了1万公里。
据说每公里的接力需要花3000美元,也让尤伯罗斯借此筹集了3000万美元。
当然这3000万美元尤伯罗斯并没有用于奥运会,而是选择将它们捐给了米国男女少年俱乐部及基督教青年会以及特殊奥运会。
当时马其顿方面是不同意如此做的。
他们认为奥运会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并且这么长的路程万一圣火熄灭就很难堪,所以他们拒绝交出圣火。
据传尤伯罗斯面对这种情况,选择在雅典找了两个留学生,让他们趁着夜色盗取了圣火。
而且这位2008年还应大夏邀请,就帝都奥运会如何削减成本出谋划策。
尤伯罗斯认为,提高大众参与率与节约支出是奥运会盈利的两个关键问题。
他建议:为了避免以往奥运比赛门票价格太高人们无法负担的问题,帝都奥组委可以结合夏国本地的情况,考虑降低门票价格。
特别是降低本地居民购买门票的价格,以此提高民众观看奥运比赛的热情。
在他看来,民众参与奥运热情高了,企业才有可能出大钱在奥运期间大搞广。
而几个企业的赞助费,就可以远远超过门票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