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一个食肆生意能不能火爆, 菜品是关键。

菜做的好吃,回头客才多,所以这菜单子至关重要, 两人回到家, 陆遥便开始拟菜单。

陆遥会做的菜太多了, 南方菜北方菜, 不说八大菜系都拿手, 但多多少少都会点。

但问题是,不少菜的材料都没有, 比如川菜就不能做,因为麻椒和辣椒还没传入中原呢。其次很多蔬菜也做不了, 眼下三月中旬,草叶刚发芽, 地里只有小葱和韭菜能吃,别的蔬菜至少要一个月以后才能下来。无形之中就将菜品范围缩小了很多。

最后陆遥准备了六道招牌特色菜, 分别为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糖醋里脊、红烧肉、肉沫豆腐和杂烩。(杂烩是提前将萝卜炸出丸子,豆腐炸成豆腐泡,肉拿面裹上炸酥脆, 最后放到一起做成汤。)

这六道菜全都是硬菜,价格定的也稍高一些, 红烧鲤鱼按重量卖,十八文一斤,一个三斤左右的鲤鱼大概五十文上下。

红烧狮子头用的肉比较足,价格定在五十五文一份,糖醋里脊四十八文、红烧肉四十文、肉沫豆腐三十文、杂烩二十文一碗, 总体而言价格都不算贵, 毕竟肉价在那摆着呢, 能定到这么低的价格已经不容易了。

普通的菜暂时拟定了十四道,分别是凉拌苦菜十二文、小葱拌豆腐十二文、油炸花生米十五文、凉拌胡瓜十五文(应季),鸡蛋炒木耳十五文、鸡蛋炒韭菜十五文(应季),京酱肉丝三十文、拔丝萝卜三十五文、爆炒腰花三十五文、溜肥肠三五文、蒜香排骨五十文、卤鸡半只四十文,整只七十五文、葱爆羊肉五十文、鸡蛋汤二十文。

主食有粟米饭五文一碗,肉卤汤饼八文一碗,糖饼二十文钱四角。整体价格比较亲民,就算是普通百姓来吃一顿,一百多文绝对能吃好。

扁食陆遥暂时不打算包,人手不够做起来比较麻烦。

这二十道菜,除了那几道凉菜在城中能吃到,剩下的都是陆遥从后世带来的新菜品。相对于其他食肆传统炖煮蒸的烹饪方式,一个爆炒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陆遥把拟完的菜单拿去给三人看,兄妹三人边听边流口水。

赵北川大手一挥,“咱们把铺子里好好收拾收拾,这几天就挑个好日子开业。”

小年激动的问:“嫂子,我和弟弟能去铺子里帮忙吗?”

“当然可以,但豆子不能影响读书。”

小豆立马保证,“我带着书和纸笔去,只看书不干别的!”

“明日你去买个锅和石磨”陆遥画了一个后世炒勺的模样,“按我画的样式买,如果没有卖的的就让铁匠打一个。”这种勺子炒菜方便,不然在大锅里火稍大一点就容易炒糊了。

“小年交给你个重要的活,给嫂子缝个招晃。”

突然被委以重任,小年绷起小脸严肃的点头,“我肯定缝的漂漂亮亮的!”

招晃依旧是白底黑子,周围贴着一圈红边,底下坠着蓝色的波浪边。他将样式描好,小年便按着样子缝,针脚细细密密比他做的好多了。

赵家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忙中。

*

“小孩,你们家掌柜的呢?”

赵北斗正坐在柜台前写字,闻声抬起头高喊:“嫂子,来客人了!”

陆遥擦着手从后院走过来,见门口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在屋里四处打量。

“铺子还没收拾好,三月十八正式开业。”

“这是换掌柜的了?

“嗯。”

“老陶他们怎么不干了?”

“原来的掌柜的夫郎摔了腰,不能再掌勺了,所以就把铺子盘给了我们。”

“行,那等你们开业我再过来。”男人说完背着手溜达出去。

这几天已经来过不少打听的客人,看来前头的掌柜的没说假话,这食肆的回头客确实不少。

客人离开,陆遥让小豆继续在前头看着店,自己和在后面收拾院子,小年坐在他旁边缝招晃。

灶台用的年头久了,上面沾了一层油泥,陆遥拿着小铲子一点点铲干净。切菜的案板也生了绿毛,打了一桶水刷干净放在院子里晒着。两把菜刀都是前头人留下的,不太锋利了等赵北川回来让他好好磨一磨。

另一边赵北川赶着骡车一路打听着来到城中铁匠铺子。

“请问咱们这有没有这样的铁锅?”从怀里掏出纸递给铁匠看。

“没有,倒是可以给你现打一只。”

“多久能出来?”

铁匠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道:“你要多大的?”

“九寸宽的。”

“大概十天左右能做出来。”

“太久了。”

铁匠道:“我这不少活都着急,也不能光打你那口锅啊。”

“多给您一百文工钱,帮我们加加急如何?”

铁匠爽快的答应下来,“中,三日给你打出来!”

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赵北川从怀里拿出定钱递给他,三日后取锅时再付剩下的钱。其余的炖锅和蒸锅用陶釜就行,家里的铁锅也可以拿来用。

铁匠铺子旁边就有石匠铺子,屋里摆着许多现成的石磨盘,赵北川估量了一下后院的大小,买了一个中等的石磨,花了两贯多钱。

石匠要叫人帮忙抬车上,赵北川摆摆手在他目瞪口呆的表情下,一个人脚步轻快的搬到骡车上。

大件买完就剩零碎的小东西了,出来的时候陆遥嘱咐他买二斤盐,二斤糖,两坛子油,一坛子醋。

这些东西跑了半天才买齐全,一起拉回铺子上去。

屋子从里到外都收拾干净了,窗户还换了新窗纸,一进屋亮堂堂的心里都明快几分。

赵北川把车上的东西一样一样搬到后院安置妥当,将口袋里剩下的银子交个陆遥,“锅得三天才能打出来,多花了一百文。”

“不算贵,正好不耽误咱们开业。待会儿你把刀磨一磨,把陶釜安置上,我去城中转转肉菜,小年跟我一起去不?”“嗯嗯!”小丫头脑袋点的像小鸡啄米,她最愿意跟嫂子一起逛街了。赶紧把针线收拾好放回笸箩里,兴致勃勃的跟着陆遥上了街。

*

长兴街房租贵,东西自然也贵,买菜食还得去西市那边。

西市没有铺面,大多数人铺着稻草坐在地上,摆摊子一日只收三文钱,附近村子里的百姓经常来卖东西。

有山里挖的新鲜野菜,有春天刚长出来的小毛葱,也有自家养的鸡和鸡蛋。人们讨价还价跟打仗似的,闹哄哄得热闹极了。

小年一到这种地方就觉得熟悉,好像回到下三里似的,拉着陆遥的手道:“嫂子,这跟咱们以前住的地方没两样。”

陆遥笑道:“甭管多大的城,总有这一片地方供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地方。”

两人边走边看,偶尔问问价格觉得合适就买一点,走到一个卖鱼的商人面前,陆遥停下脚步。

“大叔,你盆里这鱼怎么卖的?”

汉子四五十岁,晒得黑黢黢的,呲着一口黄牙道:“十文钱一斤,买的多给你算便宜些。”

陆遥蹲下看了看,都是活的花鲢,个头不小每个都有四五斤重。

“您这鱼是在河里抓的吗?”

“都是自己抓的。”

“这么大的鱼每日能抓多少条?”

“这个没准,多的时候四五条,少的时候抓不到。”

陆遥抬起头,“听您口音不是本地人,是南方来的吧?”

“诶,老家是湖州的,早些年闹灾跟着族人北上,打鱼的手艺倒是没丢,可惜这边人都不怎么爱吃。”

陆遥笑着点点头,北方除了沿海地带,喜食鱼肉的人不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像南方人从小就打渔吃鱼,习惯了鱼的味道。

“若是我每日都把你的鱼都包下,最低卖多少钱?”

老汉子愣住,“都……都包下来?”

“嗯。”

“最低给您算八文……不,七文!”盆里这几条鱼他得卖两三日才能卖掉,有时鱼死了就不值钱了,放上半日臭了就得扔。

若是每天打的鱼都能直接卖出去,那可就方便多了,他也有空闲做的别的活!

陆遥道:“我给你个地址,明日一早你把活鱼送到我铺子上,只要活的鱼,如果鱼不行我就在别家买。”

这人一听立马拍着胸口保证,“客官放心,这鱼但凡蔫一点,我都不给您送去!”

陆遥把自家铺子的地址告诉他,后天开业先买几条鱼养在后头的海缸里,到时候用起来方便。

路过卖猪肉的摊子问了问价格,镇上猪肉是五十文一斤,县城的猪肉四十五一斤,到了府城价格竟然跌到四十文一斤。

小年有些不解的问:“嫂子,为什么越大的地方,猪肉反而越便宜呀?”

“因为买猪肉的人多了,卖猪肉的自然也多,有便宜的谁会去买贵的?久而久之价格就会慢慢压下来。”

陆遥顿了顿,“当然,他们卖的便宜赚的也不会少,因为秋水镇才多少人,这府城有多少人?”

小年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这是您说的那个薄利多销!”

陆遥伸手摸摸她脑袋,这小丫头有几分做生意的天赋。

跟买肉的屠夫打听了一下猪下水价格,猪肠、猪心、猪肝这些东西都是一个价,十五文一斤不管处理。如果要买还得提前一日预定,不然就被人买走了。

继续往前走,有卖干木耳干蘑菇的,陆遥让小年过去问问价,买三斤木耳看能不能便宜些。

小年兴致勃勃走上前跟摊主攀谈起来,别看她才九岁,说话口齿伶俐落落大方,面对大人丝毫不怯场。

原本六十文一斤的干木耳,最后只花了一百五十文买了三斤。

小年脸蛋红扑扑的,拎着布袋激动的跑回来,“嫂子,你看便宜了整整三十文!”

“不错,我们小年真厉害!”

最后买了一篮子鸡蛋和一些放得住的调料,二斤干姜,三辫紫皮大蒜,半斤干花椒,回去路过药铺陆遥又进去买了些白蔻、桂皮和香艾,这些东西拿回去炸料油,炒出来的菜会格外香。

两人拎着东西往回走到长兴街口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在叫他。

“嫂子!赵家嫂子!”

陆遥脚步一顿,回头张望一圈突然看见停在路边的马车。

车上林子健正兴奋的朝他挥手,“停车,快停车!”

“吁——”车夫拉住缰绳,林子健激动的跳下马车朝陆遥跑过来,“刚才匆匆一瞥我还以为看错了呢,见过嫂子,见过年姐姐。”

几个月不见,这小子愈发嘴甜,陆遥笑着回了半礼,“没想到会在这能碰上你,你爹娘和祖父他们都来了吗?”

“只有我和祖父来的,前日天才到的平州,如今住在平州驿馆中,我正想着出来打听你们呢,没想到就碰上了!”驿馆和驿站不同,这是专门供外地官员居住的地方,坐落在在府衙旁边。

“北斗来了吗?他考中了吗?”

“嗯,考中了,如今就在家中读书呢。”

林子健没忍住,高兴的原地蹦了一下,说起来他也不过七岁,正是调皮的年纪。

“嫂子你们现在住在哪?明日我来上门拜访!”

白日他们都在铺子里待着,家里没有人,陆遥便把食铺的位置告诉他。

林子健一听赵家要在府城开食肆又是拍掌叫好,“祖父早就想吃您做的菜了!等食肆开业我们一定来捧场!”

“好,那嫂子可等着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