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圣堂 作品

第453章 第二届物理奥赛!群星璀璨!天骄争锋!各国天才榜!

1920年7月4日。

量子研究所内。

今天是休息日。

薛定谔、伊蕾娜等研究人员,全都不在。

整个研究所除了李奇维,就只有肖恩还留在这里。

此刻,李奇维坐在办公室,眼神眺向窗外,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别处。

他的脸上出现一抹温柔的神色。

因为自己的媳妇王路遥,马上就要到了。

不过随即他又担心了起来。

“正阳应该快接到人了吧。”

第二届物理奥赛,华夏依然信心十足。

派出了以颜任光为团长,共三位参赛选手的代表团,势必要再创辉煌。

吴有训的事迹,激励着所有年轻的华夏学子。

尤其是在对方发表震撼学界的论文,成为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后,更是让所有喜欢他的人沸腾了。

所以,这一次华夏代表团的选手们,可谓是斗志昂扬。

他们也想像前辈那样,依靠自己的实力,为国争光。

而王路遥正好借此机会,就随着代表团一起来到英国。

王路遥除了随身的一个丫鬟和两个保镖外,与她一起的还有钱五师。

后者是李奇维指定要过来的,因为他有重要的信息要亲口嘱咐对方。

这关乎着华夏的命运!

不知过了多久。

忽然,肖恩走了进来。

“教授,王秘书已经把人带回来了。”

李奇维闻言,大喜,连忙站了起来。

等他下楼来到大厅时,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之中的王路遥。

当初那个亭亭玉立、古灵精怪的少女,现在已经变成了典雅端庄的李夫人了。

这一瞬间,李奇维的眼中,再无别人,只剩下那道魂牵梦萦的倩影。

他一步走上前,紧紧拉住王路遥的手,轻声而愧疚地说道:

“辛苦你了。”

王路遥忍住泪水,内心都在颤抖,万般情愫涌上心头。

不过,在这种场合,她依然克制住了。

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奇维拉着王路遥的手始终不曾松开。

他恢复情绪,对着钱五师、颜任光等人点点头。

至于后面的三位华夏参赛选手,则是满脸激动。

“老天爷啊,我们终于见到了李教授!”

“比照片上帅太多了!”

这时,王正阳见机行事,他笑着对众人说道:

“大家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校长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住宿。”

“等你们今天休息好后,校长会在明天中午宴请大家。”

“我现在就带诸位过去吧。”

李奇维虽然平时工作都在量子研究所。

但是他的住处,却是在格林尼治公园附近的一栋小别墅内。

距离钱五师等人要住的酒店不是不远。

众人皆是会心一笑,不敢打扰校长和校长夫人的独处。

于是纷纷向二人道别后,就跟着王正阳走了。

李奇维也顺便让肖恩回去了,今天由他来值班。

肖恩笑着退去。

于是,整个研究所内,就只有李奇维和王路遥两人了。

办公室内,夫妻二人终于不再压抑感情,相拥而泣。

李奇维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对得起华夏的所有人。

但唯独,对不起王路遥和宋香岚,以及他们的几个孩子。

“路遥,这些年,辛苦你们了。”

王路遥抬起头,含笑道:

“相公,你不用担心。”

“孩子们已经长大了,现在都把你当成偶像呢。”

听到这句话,李奇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切的苦难,此刻都仿佛是值得的。

“快了,等到我这边的事情结束,我就回到婆罗洲,哪也不去了。”

王路遥甜蜜地“嗯”了一声。

她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家长里短甚至聊到了科学。

李奇维就静静地聆听着,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这时,王路遥忽然想到了一件趣事。

“对了,相公。”

“我在来的途中,遇到了一对华夏父女。”

“他们是来游历欧洲的。”

“林先生应该是华夏的政治人物,看起来很有气度。”

“他的女儿长的非常漂亮,而且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和我聊的特别投缘。”

“最重要的是,她还是你的超级粉丝呢。”

“没想到连小姑娘都那么崇拜你。”

说到这,王路遥抿嘴一笑。

李奇维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没想到还有喜欢科学的小姑娘。”

王路遥笑道:

“人家可不是喜欢科学,而是喜欢相公你写的诗。”

“她说她最喜欢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李奇维来了兴趣,随口一问:

“哦,对方叫什么名字啊?”

王路遥脱口而出:

“小姑娘的名字很好听,叫林徽因。”

“她的父亲叫林长民。”

“徽因今年才16岁,和我们家承道差不多大。”

“我真是越看越喜欢她啊。”

“说不定将来有机会,可以让二人认识认识。”

“相公,你觉得呢?”

李奇维闻言,顿时惊的不轻。

这也太巧了吧。

以至于他都没听到王路遥后面的话。

真实历史上,1920年,林长民带着女儿林徽因游历欧洲。

在伦敦的时候,林徽因受到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建筑学。

后来,她又在游历期间,结识了徐志摩,并对新诗产生了极大兴趣。

接着,两人就陷入了一段复杂的关系之中。

但是这个世界,因为李奇维的存在,林徽因看样子是提前接触到了新诗。

想来应该会对徐志摩祛魅了,这样也能避免后面的许多不幸。

看着李奇维走神的样子,王路遥轻轻地掐了他一把。

“你在想什么呢?”

“同不同意我刚刚说的。”

李奇维连忙点点头。

“同意同意。”

王路遥欣喜道:“那等回国后,我就邀请徽因去婆罗洲喽。”

“要是她能做我的儿媳妇,那就太好了。”

李奇维“啊”了一声,这才听清王路遥在讲什么。

他无奈苦笑道:

“额,现在考虑这事,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承道才14岁,等他长大了,说不定还不听你的话呢。”

一谈到儿子,王路遥瞬间霸道母亲附体。

“他敢!”

李奇维连忙哄道:

“不敢,不敢,你老大。”

不过,他对这件事并不看好。

李承道应该是继承了他的性格。

小时候还看不出来,现在长大了,小伙子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虽然有李奇维的影响在内,但和他本人的性格肯定也有关系。

女人只会影响他研究的深度。

所以,在李奇维看来,二人未必合适。

还是梁思成更适合林徽因。

当然,他肯定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以李奇维此时和将来的身份,他的儿子注定了会拥有极大的选择权。

所谓的民国第一才女嘛,中等水平而已。

接着,王路遥又笑着说道:

“林先生和我约好了。”

“他们父女俩在伦敦市中心安顿好后,会找时间专程来拜访你。”

“我保证,到时候你一定会喜欢徽因那个姑娘的。”

李奇维宠溺地说道:

“听你安排。”

“老婆,接下来,我们该回家办正事了。”

听到这个称呼和这句话,王路遥瞬间羞红了脸。

星空璀璨,月色迷人。

一夜无话。

-----------------

第二天一早,李奇维神清气爽地来到量子研究所。

这时,钱五师、颜任光,还有三位华夏的奥赛选手,都已经提前到了。

“走,去我办公室聊。”

李奇维说罢,就带着众人朝办公室走去。

研究所的其他人看见这么多华裔面孔,都觉得很新奇。

伊蕾娜解释道:

“他们是来参加第二届物理奥赛的华夏代表团。”

“布鲁斯教授应该是要指点这些选手一番。”

“据说今年的奥赛竞争可太激烈了。”

“各国都有着自己的天才选手。”

众人闻言,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一届的物理奥赛看来是一场龙争虎斗啊。

办公室内。

颜任光自信地对李奇维说道:

“校长,今年为了体现我华夏的教育水平。”

“本次国内的参赛者,全都不是黄埔理工的学生,而是国内大学培养的本土学生。”

“我相信,他们依然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李奇维笑了笑,说道:

“非常好。”

“如此难得的机会,也不能总是留给咱们的黄埔理工。”

“是时候见证华夏这些年的高等教育成果了。”

这时,颜任光走到三位选手面前,分别介绍道:

“这位是周培源,今年18岁,来自华清学校。”

“这位是严济慈,今年19岁,来自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

“最后这位是赵忠尧,今年18岁,同样来自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李奇维的脑海中,三人的信息快速闪过。

周培源是华夏力学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他对湍流理论有非常重要的贡献,是国际知名物理学家。

严济慈是华夏物理光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华夏水晶压电效应研究第一人。

他有一个学生叫王竹溪,西南联大期间,王竹溪有个学生叫杨振宁。

至于最后一位赵忠尧,李奇维的内心突然一阵感慨。

真实历史上,这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般的物理大佬。

1927年,赵忠尧赴美国留学,师从密立根。

前面已经说过,那时的密立根已经开始研究宇宙射线了。

当时他给赵忠尧的课题是:研究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

赵忠尧不仅超额完成了课题,他甚至还发散思维,主动研究更深入的相互作用机理。

为此,他第一个发现了“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

要知道,这可是能够震惊物理学界的惊世成果。

不久前,狄拉克刚刚才从理论上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当时所有物理学家都不太信。

“反物质,听着就像科幻概念一样不可思议。”

而赵忠尧,就是第一个正式发现反物质,证明了狄拉克理论的人。

他发现的就是所谓的【正电子】,即带正电荷的电子。

如此发现,区区诺奖简直不在话下。

然而,就因为他是华夏人,他发表的论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仅仅两年后,密立根的另一个学生,安德森,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从而获得物理诺奖。

要不然的话,赵忠尧就是华夏第一位诺奖得主了,而且还是含金量最高的物理诺奖。

后来物理诺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教授,曾公开表示:

“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不过,赵忠尧本人对此毫不在意。

他远渡重洋不是为了拿学位,也不是为了获得诺奖。

而是学习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回来报销祖国和民族。

1931年,他又远赴英国,在卢瑟福的手下学习。

卢瑟福非常喜欢这个华夏年轻人,他的身上既有对科学的纯粹,又有对国家的热爱。

再加上赵忠尧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些深深打动了卢瑟福,他起了爱才之心。

于是,在卢瑟福挽留无效,赵忠尧学成毅然要归国后。

卢瑟福赠送了他50毫克的镭,希望他在回国后能继续从事研究。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50毫克的镭对于华夏物理学界而言,简直称的上是“无价至宝”。

赵忠尧将镭带回国内后,就在华清大学任教。

然而很快,樱花国事件爆发,樱军占领了华清园。

华清大学被迫转移临时转移到长沙。

赵忠尧和梁思成冒死返回华清,秘密把那50毫克镭带走。

时年35岁的赵忠尧将镭藏在咸菜坛子里,紧紧地抱在胸口。

他整整走了一个多月,终于来到了华清大学在长沙的临时校门前。

从一位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他的胸口早已被坛子摩擦的血肉模糊。

当梅贻琦校长认出他后,赵忠尧放声大哭,两人死死地抱在一起。

这就是著名的“咸菜坛子”的故事。

赵忠尧正是凭借这50毫克镭,创办了华夏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他开设了第一门核物理课程,成为华夏原子能研究的开拓者。

他培养了许多后世耳熟能详的大师人物。

而这些大师,最后不少都成为了华夏“两弹一星”的元勋。

纵观华夏近代的科学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这些辉煌的成就,有一半的技术人才,都是来自于赵忠尧和他的学生们。

因此,他也被大家尊称为“大师的大师”。

而此刻,就是这样一位未来的超级大佬,却满脸崇拜地看着李奇维。

赵忠尧、周培源、严济慈三人站的笔直。

他们想在李教授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

作为从华夏几百名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尖子生,他们对于此次的机会格外珍惜。

能和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同台竞技,对于年轻人,尤其是他们这样的天才而言,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而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个男人给予的。

没有他,就没有华夏现在的高等教育体制。

学生们也就无法提前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

他是所有华夏学子心中的科学信仰与图腾。

赵忠尧三人对于见到李奇维教授的真人,显得格外激动。

那种强大的气场,让他们忍不住呼吸加重。

“李教授!”

三人异口同声,尊敬地喊道。

李奇维听完颜任光的介绍后,站起身,走到三人面前。

他分别给三人整了整衣服,笑着说道:

“这一路跋山涉水,远离家乡,你们三个辛苦了。”

“怎么样,来了感觉还习惯吗?”

严济慈作为三人的老大哥,代表说道:

“李教授,我们感觉很好。”

“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也能经常见到洋人教授,还跟他们交流。”

“所以对于这里的环境,我们可以很快地适应。”

李奇维点点头。

现在华夏在科学和教育领域,与欧美的很多大学都有深入的交流。

严济慈等人相比真实历史上,他们的见识和视野,都有很大的提升。

这一世的他们,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时,李奇维笑着问道:

“能被颜教授看中,你们三人肯定都有着过人之处。”

“肯定也是同学们口中的天才。”

“怎么样,这一次有没有信心?”

“能不能像你们的吴有训学长那样,独占鳌头!”

赵忠尧三人顿时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

他们都是理工男,不会吹嘘拍马、胡侃乱吹。

对自己有很真实客观的评价。

虽然自信,但绝对不自大。

这个时代,还是要承认西方的强大的。

吴有训的成绩,是一个奇迹,但奇迹不会总是发生。

他们三个来的时候,就已经听颜教授分析过了。

颜任光作为团长,自然负责着摸清其他国家选手实力的责任。

甚至,还有一些报纸期刊,专门对本次奥赛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其中就包含了参赛选手的相关信息,甚至还煞有介事地给出了排名。

李奇维昨天也刚买了一份报纸。

看过上面的排名后,还真被吓了一跳。

“好家伙,这届物理奥赛,可以称的上是大神打架了。”

按照报纸上的分析,本次奥赛的一些重点选手排名如下:

英国:狄拉克,沉默寡言的物理学神,超天才级。

德国:海森堡,害羞的慕尼黑数学小王子,超天才级。

奥地利:泡利,实力强劲的上帝之鞭,超天才级。

意大利:费米,意大利科学辉煌的传承衣钵者,天才级。

美国:劳伦斯,美国的秘密武器,天才级。

荷兰:乌伦贝克、古德斯米特,荷兰最后的荣光,学霸级。

印度:拉玛纳桑、克利希南,善于学习,学霸级。

华夏:赵忠尧,善于学习,学霸级。

......

不得不说,这份名单还是有点意思的。

其中费米最出乎李奇维的意料。

真实历史上,费米的成果就太多了,而且每一项都非常重要。

他提出了第一个弱相互作用的理论,即中子β衰变理论。

他和狄拉克共同发现费米-狄拉克统计。

他还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被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

这可是一位真正的物理大神。

没想到现在的年龄,也能参加第二届物理奥赛。

说不定后面去罗马开会,还能见到对方。

不过,他们把忠尧大佬评价的这么低,李奇维就不能忍了。

“等着吧,将来惊爆你们的眼球。”

不过这一次的比赛,李奇维确实有点信心不足。

因为前面几人的实力都太强了。

后世不少人认为那些牛逼的物理学家们,可能创新能力强,但是应试能力不强。

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像狄拉克,在学生时代,考试那几乎就是门门满分。

不然他也拿不到全额奖学金,去剑桥大学读书。

海森堡、泡利等皆是如此,他们的天才是做任何事都是天才。

所以,这些大神在年轻的时候,也都是标准的学神级人物。

赵忠尧三人,哪怕知道对方都非常强大,但依然没有胆怯。

“李教授,您放心,我们会拼尽全力的。”

李奇维拍了拍三人的肩膀,鼓励道:

“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把它当成你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旅程就好。”

“现在的华夏,已经不是以前的华夏了。”

“就算你们的成绩不好,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你们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一次,就尽情地挥洒你们的青春和实力吧。”

“我永远为你们骄傲!”

哗!

赵忠尧、周培源、严济慈三人瞬间眼睛通红。

他们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以眼前李教授的身份地位,他根本用不着关心这次比赛。

他的层次太高了,高到了天才也只能仰望的程度。

但是他却如此地平易近人。

三人感受不到一丝居高临下的傲慢,全是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

有李教授这样一位科学前辈领路,对他们而言,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这一次,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发挥自己最好的实力。

李奇维欣慰地点点头。

他还有一段话在心里,没有说出来。

“这一世,有我在,谁都不能忽视你们的成果。”

“未来的你们,是国家的栋梁。”

“你们的事迹,会被后世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