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国家博物馆报告大厅内。
当戴森爵士老辣地提出“星系退行速度超光速”的质疑后,全场一片哗然。
哈勃本想凭借膨胀定律证明广相的第五预言,现在却违背了狭相中光速不可超越的推论。
如此矛盾的逻辑,让哈勃束手无策。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威严而浩瀚的声音响起。
“哈勃没有错。”
“膨胀定律和狭义相对论不矛盾。”
所有人连忙朝声音的源头看去。
呼!
出言者,赫然是布鲁斯教授!
他要为他半个弟子的哈勃找回场子!
众人无不激动!
“哎,真是羡慕哈勃。”
“以前的玻尔也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背后都会站着那道高大的身影。”
“布鲁斯教授哪怕不开口,仅仅是站在那里不动,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这就是当世科学第一人的恐怖实力。”
众人议论纷纷。
这场会议实在太过精彩了。
配得上天文学至高会议的名头。
今天过后,会议的内容就会震惊学界,甚至传播的更广。
戴森闻言,老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没想到自己的问题,竟然能逼得布鲁斯教授出手。
在他看来,狭义相对论肯定是对的。
所以,哈勃必然是错了。
现在,布鲁斯教授想要强行为弟子挽回颜面,那就有好戏看了。
海耳的心情就和过山车一样,从巅峰到低谷,现在又重新回到了巅峰。
“有布鲁斯教授在,哈勃这次肯定稳了。”
爱丁顿、沙普利、余青松等人,皆是神色激动。
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如果膨胀定律的结论是对的,天文学从今天过后,必然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刻,全场最激动的人无疑是哈勃了。
当他看到布鲁斯教授一步步走上讲台后,心中仿佛有一股暖流,温暖全身。
李奇维走到哈勃面前后,微微一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
“哈勃,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看来这些年,你都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我很开心。”
哗!
一番感动的表扬话语,让哈勃彻底破防。
他觉得此前受到的所有压力,和漫漫长夜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他用自己的成果,得到了布鲁斯教授的肯定。
这比全世界对他的认可,还要更重要。
“布...鲁斯教授...我...”
李奇维轻轻摆手。
哈勃忍住情绪,他知道布鲁斯教授是让他不要多想,放宽心。
李奇维内心:那你真是多想了。我就是想说,辛苦的活你来干,装逼的话我来说。
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开口说道:
“刚刚戴森爵士说到,距离地球100多亿光年的天体,按照膨胀定律计算,它的退行速度就超过了光速。”
“我认为,这是对的,确实会超过光速。”
“但,不是天体本身的运动速度超过了光速,而是宇宙空间的膨胀速度超过了光速。”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速度。”
“虽然对于我们而言,测量出来的速度,可以看成天体的运动速度,但本质是不同的。”
“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的推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以及信息的传播速度,不能超过光速。”
“但是宇宙空间的膨胀,既没有质量,也不传递信息,所以它并不违背狭义相对论。”
“我举个形象的例子。”
“我们人类的思维,是不受任何控制的。”
“我一念之间,就可以让思维想象到任何远的地方。”
“思维的速度岂不是也超过了光速?”
“如果把宇宙想象成一个气球,气球上的一只蚂蚁想象成星系。”
“当蚂蚁永远保持静止时,我开始吹气球。”
“随着气球不断膨胀,蚂蚁距离我也就越远。”
“但是蚂蚁本身并没有运动,所以,它仍然符合光速不可超越的限制。”
“这就是膨胀定律超光速的解释。”
哗!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响起了一阵讨论声。
戴森等人恍然大悟!
原来膨胀定律和狭义相对论真的都没错。
“这太神奇了!”
“原来我之前理解的狭义相对论都是错的。”
“果然,我成为不了物理学家。”
其实这也难怪戴森等人会有疑问。
如果今天的会议是物理学家的会议,那么根本就不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就算有,那也只是极少数对狭相理解不透彻的人。
虽然宇宙膨胀超光速在后世看来很简单,但是在这个时代,那就属于超前沿的知识。
非物理专业人士很难一下想通原理。
今天到场的都是天文学家,要说有多少人仔细研究过狭义相对论,还真不好说。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和戴森一样,没有理解光速不可超越的深刻内涵。
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它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
比如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无论如何加速也不可能。
且任何传递信息的行为,也不能超越光速。
所以,量子纠缠才可以超光速。
两个能发生量子纠缠的微观粒子,哪怕把它们分别放在宇宙的两端,也能瞬间纠缠。
因为量子纠缠这个过程,并不传递信息。
宇宙膨胀同样是这个道理。
李奇维的解释,在场所有人都听懂了。
因为这本来就不是难以理解的内容,只不过需要点拨而已。
哈勃的脸上仿佛春天绽放一般。
他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能放下来了。
布鲁斯教授的回答,让他的理论变得无懈可击。
很快,李奇维解释完毕后,在哈勃的恭送下,他又下台回到了座位上。
刚刚的插曲把会议氛围推向巅峰。
众人继续踊跃地提问。
不过,有了李奇维悍然出手,碾压一切。
大家的问题明显攻击力变弱了。
更多是聚焦在膨胀定律的推导,以及它和各种天文学现象的联系上面。
哈勃的表情明显更轻松了,显得游刃有余。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理论肯定是对的。
“你们再次一起上吧,我哈勃何惧!”
这时,在高鲁几人的震惊下,余青松突然举手了。
哈勃一眼就看到了对方,亚裔面孔虽然在这个会场内有不少,但余青松是独特的那个。
因为对方是布鲁斯教授曾带在身边的人。
哈勃当然认识。
于是,他笑着说道:
“你好,余,请提出你的问题。”
余青松经过这一两年的见识和历练,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赴美留学的腼腆男孩了。
他快速地成长了起来。
在今天这个超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上,他要代表华夏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至于李奇维教授,直接被他排除了。
因为教授代表的是整个苍穹之上的人类文明。
余青松说道:
“哈勃博士,听完你的理论,我突然想到一个有点匪夷所思的事实。”
“如果把膨胀定律、光速不可超越推论、宇宙大爆炸猜想三者结合在一起。”
“那么,我们将能得出一个结论:宇宙是人类的囚笼!”
轰!
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华夏年轻人,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
这口气,大的简直都要超过布鲁斯教授了。
着实让人骇然!
但是很多人都不明所以,怎么这三个理论放一块,就能得出囚笼概念了。
哈勃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他好像想到了什么。
他紧紧地盯着余青松,心中震撼。
“果然不愧是布鲁斯教授看重的人,这份洞察力非常可怕。”
要知道,对方现在还仅仅是个本科生啊。
今天的会议,能够来参加的在读本科生,绝对个个都是顶尖的天才。
否则也不可能被导师带来。
但是,只有余青松提出了这个概念。
哈勃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对方的分析了。
李奇维只是微微一笑。
他已经知道余青松想要说的是什么了。
心中自豪:谁说我华夏无人!
在众人的怀疑和不解中,余青松继续说道:
“如果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意味着大爆炸启动的那一刻,其实就是宇宙寿命的开始。”
“我们假设在大爆炸后的某一时刻,地球形成了。”
“这时,以地球为中心,四面八方的天体,都在因为空间膨胀而远离地球。”
“如果当时有观测者,那么在地球上,还能接收到这些天体发出的光。”
“但是,等到天体的退行速度超过了光速后。”
“它们发出的光,就永远也不可能到达地球了。”
“这意味着,我们永远也无法观测到那些天体了。”
“因为天文学上对天体的所有距离观测,都是以电磁波作为工具的。”
“如果连它都失效了,我们就无能为力。”
“所以,其实我们人类真正能观测到的宇宙,只是整个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
“如果我们现在能知道宇宙的年龄,那么结合膨胀定律,应该就可以算出一个可观测的范围。”
“这个范围内的宇宙,才是理论上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
“至于可观测宇宙之外,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片永远未知的区域了。”
“因此,我才说,宇宙是人类的囚笼。”
“我们永远也走不出去。”
轰!
余青松说完之后,会场内突然安静的可怕!
所有人都被他的分析结果震惊到了。
那是一种心灵层面的压抑!
宇宙的冰冷无情,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没有人怀疑结果的真实性。
因为这个推导的逻辑非常简单。
只不过要想准确计算出来,就稍微有点麻烦了。
在场没有人可以立刻给出结果。
所有人都看着余青松。
这个华夏年轻人真是厉害。
虽然可观测宇宙的概念不是很难,但是第一个能想出来的人,绝对算是天才了。
华夏除了布鲁斯教授,竟然又出了一位天文学新星。
高鲁等人听完余青松的分析后,呆呆地张大了嘴巴。
几十年前,华夏人眼中的天文学还是“西北有将星陨落,流光四散”。
而现在,同样的华夏人,说出的却是“可观测宇宙”。
这种强烈的撕裂感和代差感,让高鲁几人一阵恍惚。
时代发展的太快了!
李奇维心中对于余青松非常满意。
小伙子已经开始登堂入室了。
在后世,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宇宙中最古老恒星发出的光芒,推算出宇宙的年龄是138亿年。
如果没有宇宙膨胀,那么人类的可观测宇宙范围应该是半径138亿光年的球。
但是,因为膨胀的作用,天体的退行速度在某一个距离就会超过光速。
这意味着,它发出的光,将再也无法达到地球。
那么它对于地球而言,就是不可知的了。
根据膨胀定律的计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知道,可观测宇宙的直径是930亿光年。
(计算过程挺复杂的,大家没有必要了解)
超过这个范围外的宇宙是什么,我们一概不知。
有天文学家认为宇宙的全部直径是2万亿光年。
也有人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的。
这就是宇宙的浩瀚。
哪怕人类以光速运动,在宇宙的尺度下,也慢的可怜,就和蚂蚁爬的一样。
哈勃在余青松说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后者要说的内容是什么。
他忍不住感慨道:
“余,你真是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啊。”
“这真是最可怕的事实!”
余青松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刚刚也是鼓足了莫大的勇气。
这个推导过程,足以写出一篇不错的论文了,甚至当博士论文也够了。
当然,要想凭借它就震动天文学界,那还远远不行。
毕竟,这只是个确定的推论,不是什么原创性的理论研究。
但是高鲁等人已经十分满意了。
这很有可能是华夏除布鲁斯教授外,第一篇原创天文学学术论文。
意义重大!
以后余青松执掌华夏天文学领域,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这时,哈勃恢复了情绪。
这些东西,属于既定的事实,多想无异。
他笑着说道:
“看来我们人类想要摆脱宇宙的束缚,是不可能了。”
“除非能发明一种超越光速的手段。”
“但是刚刚布鲁斯教授已经说了,携带质量和星系的超光速是不可能的。”
众人纷纷点头,也不再多想。
余青松的插曲到此结束,不影响哈勃的理论。
然而,这时,一道声音又响起了:
“或许,我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