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圣堂 作品

第518章 惊世骇俗的博士论文!无人敢审!再去请布鲁斯老祖!

当德布罗意完成物质波理论的那一刻,正好他的哥哥莫里斯走了进来。

“小弟,有一个消息,不知是好是坏,但我需要告诉你。”

德布罗意觉得有点奇怪,他问道:

“什么消息?”

莫里斯说道:

“郎之万教授刚刚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接下来他在巴黎大学的时间不会太多。”

“所以指导你们这些博士的时间也少了。”

“他跟我说,如果你需要的话,他可以专门委托其他教授指导你。”

德布罗意闻言,立刻就明白了郎之万的用意。

他一边收拾书桌,一边笑着对莫里斯说道: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

“教授他进入科学院是实至名归的。”

“不过,我并不再需要他的指导了。”

“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已经完成了。”

德布罗意不想把物质波理论先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而是直接写成博士论文。

因为他这个博士的时间读的有点太长了。

他想快点摆脱学生的身份,真正进入物理学的研究当中。

哗!

莫斯莱一惊。

这才半年时间,小弟的转变有这么大?

忽然,他想到了一种可能。

“额,小弟,你该不会真的在研究布鲁斯教授说的那个方向吧?”

老天啊!

莫里斯在心中叫苦:

你小子随便研究点常规的课题都能毕业。

结果非要研究波粒二象性。

电子是波?

这放在博士论文里,能通过答辩吗?

德布罗意微微一笑,没有选择回答。

他的境界已经不是哥哥莫里斯可以理解的了。

对方还是老老实实研究x射线吧。

接下来十几天,德布罗意将物质波理论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增加了更多的理论推导。

最后一本100多页的博士论文完成了。

题目是《量子理论的研究》。

德布罗意认为自己的物质波理论,对于刚刚诞生的量子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把光子、电子等所有微观粒子统一在一起。

现有的矩阵力学或许以后就能处理波动性质了。

后世关于德布罗意有一个谣言。

说他仅凭一页纸的博士论文,就获得了物理诺奖。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个一页纸只是他发表的学术简报而已,用来阐述他的核心思想。

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法语原版有100多页,英语翻译版也有80多页。

里面充满了各种数学公式推导。

所以,德布罗意并不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仅仅凭借一个想法就能获得诺奖。

这个惊天想法的背后,是严谨详实的证明过程。

这就是民科和真正科学家的区别!

物理学发展到现在,早已过了一句话或者一个没有证明的公式就能颠覆的时代了。

你觉得自己颠覆了,其实只是你知道的太少了。

1923年3月10日。

德布罗意带着他的论文,终于再次踏入巴黎大学。

他刚进入实验室,就引起一阵惊呼。

“哦,天啊!”

“德布罗意师兄过来了!”

众人连忙上前嘘寒问暖。

今年31岁的德布罗意确实算的上是大龄博士了。

至少在郎之万手下的众多研究生当中,他是绝对的老大哥。

而且他为人和蔼,没有贵族的那种趾高气扬。

因此,实验室所有人都非常喜爱他。

大家内心非常羡慕德布罗意大师兄的潇洒。

半年不来学校,对于他那样的大佬来说,根本不算事。

毕竟他们哪怕博士毕业了,也达不到德布罗意出生时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么残酷......

德布罗意笑着说道:

“我给大家带了一些糖果,请随便享用。”

众人欢呼。

有人好奇地问道:

“德布罗意师兄,你今天是来找郎之万教授的吗?”

“他这几天都在科学院那边,没有来实验室。”

德布罗意说道:

“没关系。”

“我今天是来提交我的博士论文的。”

他知道郎之万教授近期没有时间,所以干脆直接先提交论文,走上

评审程序。

到时候再向导师解释。

反正他的研究方向,郎之万很清楚,这样也不会太突兀。

至于论文内容突不突兀,德布罗意会心一笑。

“不知道学校的诸位教授们,有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了。”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大名鼎鼎的德布罗意师兄终于要毕业了吗?

很多人只知道德布罗意研究的课题非常之难。

但具体是什么内容,就没人清楚了。

不过,这不妨碍大家连忙恭喜。

接着,德布罗意拜别众人,独自一人去提交论文。

-----------------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以佩兰为首的几位物理学家们,组成了评审团成员。

他们负责巴黎大学物理和化学科学领域的博士论文评审。

郎之万此前也属于评审团的人员,但是他被调到科学院另有重用。

法国的教育体制和英国不太一样。

政府对于教育的管控力度非常之大。

各个大学和科学院的独立性比不上剑桥大学、皇家学会等机构。

所以,郎之万需要考虑政府对他的行政安排。

这天,佩兰像往常一样,日常工作结束后,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到办公室。

他要和同事们一起评审最新提交的几篇博士论文。

众人一边看,一边聊天。

佩兰叹息一声,感慨道:

“自从贝克勒尔、居里、李普曼等教授去世后,法国物理学界的凋零肉眼可见。”

“如今,年轻一代的实力也比不上英国、德国。”

“看看这几篇论文,毫无创新性,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翻来覆去地研究。”

“长此以往,恐怕以后物理学界将再也没有法国人的声音了。”

海森堡的矩阵力学,让佩兰感受到顶级天才的恐怖之处。

那才是真正的物理学原创研究。

对方虽然已经博士毕业了,但是年龄才20出头。

一般人在这个年龄,甚至连本科都没有毕业呢。

而现在,他所评审的几篇论文的水平,和海森堡的差距简直不可估量。

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

所以,佩服非常失落。

法兰西的科学荣光,怎么这么快就暗淡了。

已经太久太久没有闪耀天际的天才出世了。

一旁的法布里笑道:

“佩兰教授,此言差矣。”

“法国年轻一辈还有伊蕾娜这样的天才呢。”

法布里的研究领域是光学。

他最重要的成果,是在1913年,用自己发明的光学干涉仪,发现了地球大气中能过滤紫外线的臭氧层。

真实历史上,华夏物理学家严济慈在法国留学时,导师就是法布里。

所以严济慈后来成为了华夏光学研究的奠基人。

佩兰闻言,笑了笑,说道:

“幸亏居里夫人生了一个好女儿啊。”

“没想到法国的物理学界竟然要靠女人来撑起。”

虽然伊蕾娜目前的学术成果,还不足以让她在物理学界闻名。

但是女性身份,还是有一定的加持作用。

只不过佩兰真正想等待的,还是如泡利、海森堡那样的绝世天才。

很快,本次评审就剩下最后一人的论文了。

佩兰看到题目后,忍不住笑道:

“嚯!”

“这题目很有魄力嘛。”

“就是不知道内容怎么样。”

“别又是华而不实之作。”

接着,他就看到了作者名字: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

顿时,房间内响起一阵惊呼。

“好家伙,我们这位未来的公爵大人提交博士论文了?”

众人都觉得非常新奇。

当初德布罗意选择在郎之万教授手下攻读博士时,还引起巴黎大学物理系的一阵轰动。

虽然他的哥哥莫里斯当初读博时,甚至已经是公爵了。

但是莫里斯天赋有限,在学术上成就平平,自然也就没有多少讨论话题。

而德布罗意就不同了。

他可是被很多人认可的天才。

尤其还从历史专业跨到物理学专业,这样的传奇经历,更为他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最关键的是,据说德布罗意曾受到布鲁斯教授的另眼相看。

这就很不

得了!

凡是布鲁斯教授亲口夸赞过的天才,现在哪一个不是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布鲁斯教授的嘴,简直比金字招牌还要有含金量。

但是,往往造化弄人。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德布罗意,博士已经读了四五年。

至今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不过是发了几篇不痛不痒的小论文而已。

这让很多人觉得有点惋惜。

佩兰和法布里等人,瞬间来了兴趣,脸上充满笑意。

他们想看看未来公爵的水平如何。

不过,众人并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

德布罗意的哥哥,莫里斯公爵已经研究x射线十多年了,至今一无所获。

弟弟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不过,随着他们阅读论文,脸上的笑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震撼!

“物质波理论!”

“电子是波!”

“电子波长方程:【λ=h\/p】!”

“万物皆在波动!”

“世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嘶!

房间内顿时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

所有人无比骇然!

论文中的惊天思想让他们的大脑都要宕机了。

“这......也太大胆了吧!”

法布里眼睛瞪的巨大,不可思议地盯着论文。

其实,他根本看不懂德布罗意在论文中的推导过程。

里面用到的各种知识,已经超越了他的眼界。

但是,其中一个部分,让他叹为观止。

那就是德布罗意把几何光学和经典力学做了详细的对比。

光的各种行为与粒子的行为,有很高的相似性。

这从侧面验证了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设。

“真是惊才绝艳的想法!”

法布里忍不住惊呼出来。

他连忙看向佩兰,发现后者依然处在震惊之中,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此刻,佩兰的心中仿佛掀起滔天巨浪。

这篇论文让他的灵魂都在颤抖。

实在是结论过于逆天了!

“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竟然是波动?”

虽然有一部分内容,佩兰也看不懂。

但是,这个天马行空的思想,征服了他。

这才是学术创新啊!

而且论文中的推导有理有据,结合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相对论,完美糅合。

一时间,佩兰呆住了。

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篇博士论文。

不仅是他,评审团的所有教授都沉默了。

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面对这种惊世骇俗的论文,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虽然论文的论证过程看起来很严谨,引用了各种最前沿的理论。

但是这结论,实在让人不敢相信!

听起来就和胡扯一样。

这种矛盾感折磨着众人。

忽然。

佩兰和法布里等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撼。

过了不知多久,法布里首先开口道:

“这...这篇论文要先驳回吗?”

话音刚落,佩兰立刻说道:

“不!”

“千万不能这么早下决定。”

“虽然我们几个人看不懂,但是郎之万教授是少数既懂相对论又懂量子论的人。”

“德布罗意正好还是他的学生。”

“我认为,这篇论文需要尽快交给他看看。”

众人点点头。

郎之万虽然比在场众人小了几岁,但是他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作为居里教授的得意弟子,他的物理学术水平是得到认可的。

有人问道:

“可是郎之万教授现在还在科学院那里,怎么给他呢?”

佩兰直接说道:

“这好办。”

“我直接带着论文去找他就行。”

哗!

众人皆是一惊。

他们能感受到佩兰教授的激动之情。

同时,他们本人又何尝不激动呢?

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可能将会改写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几百年来,人类一直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竟然全都有波动性。

甚至根据论文中的公式,还能算出物质的波长。

这简直比天方夜谭还要天方夜谭!

若这篇论文真的是正确的,那

众人已经不敢想象会造成什么样的轰动。

“法国物理学界,恐怕真的要出一位绝世天才了!”

-----------------

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

这里坐落着法国科学领域的权威机构:法兰西科学院。

法国的学术体系与其他国家略有不同。

其最高学术机构名为法兰西学会,下属有五个分支,分别是:

法兰西学术院,负责法国语言;

法兰西文学院,负责文学;

法兰西科学院,负责自然科学;

法兰西艺术院,负责艺术;

法兰西人文院,负责道德和政治。

其中,法兰西科学院就是法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权威机构。

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666年。

历史上,惠更斯、拉普拉斯等物理巨佬,都曾担任过法兰西科学院的院长。

同时,它也是五个学院中,历经变革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

这体现了科学的崇高地位。

如今,郎之万就是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也是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他有着雄心壮志,想要让法兰西科学院有朝一日能比肩英国皇家学会。

这不仅需要大力宣传,还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天才后辈补充进来。

这个时代,年轻人具有无穷的创造力。

此刻,郎之万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

忽然,他看到佩兰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书籍。

他感觉疑惑,于是笑着说道:

“佩兰教授,你怎么来了。”

佩兰闻言,坐在郎之万的对面,兴奋地说道:

“快看看这篇论文。”

说罢,就将手中的论文递了过去。

郎之万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是什么操作。

对方怎么把论文带来这里让他评审。

他现在已经不是评审团成员了啊。

按理来说,没有资格查看这些论文。

不过,出于礼貌,他还是接了过来。

结果一看名字,顿时吓了一跳。

“呀!”

“怎么是德布罗意的论文?”

“我怎么不知道他的博士论文都完成了。”

“天啊,这是什么情况。”

郎之万很无语。

心道德布罗意也太不靠谱了吧。

提交博士论文之前,都不给自己的导师先看看嘛。

不过转念一想,他也就释然了。

“算了,还是先看论文吧。”

一分钟...

两分钟...

五分钟...

......

足足半个小时,郎之万一言未发。

只是他脸上的神色变换了数次。

从无奈到惊咦,接着是好奇,然后是震撼,最后则是呆滞了。

“哦!上帝啊!”

“这...这篇论文...真的是德布罗意写的吗?”

“我不是在做梦吧!”

郎之万甚至还用手拍了拍脸。

原来不是梦。

这篇论文带给他的震撼,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实在太过匪夷所思、惊世骇俗了。

他甚至觉得这是一位大龄博士毕业无望时,在临死前的幻想。

“这...怎么可能呢?”

“电子竟然是波?”

“甚至万物皆在波动?”

呼!

郎之万重重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刻,德布罗意在他脑海中的形象彻底颠覆了。

原来对方并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在默默研究如此逆天的理论。

人家不来实验室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没有人可以帮助他。

郎之万虽然能看懂论文,但是扪心自问,他绝对给不出任何有用的建议。

因为他的科学三观,就不允许他接受如此离经叛道的观点。

他甚至都怀疑,这篇博士论文要是发表出去,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接受。

真实历史上,德布罗意的论文发表后,只有两个人接受了他的观点。

一个是爱因斯坦,另一个是薛定谔。

直到后来电子的波动性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们才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

此刻,郎之万心中有一点羞愧。

他对德布罗意的指导和关心确实有点少了。

自己的博士创造了这么惊艳的理论,作为导师,他

却没有帮上什么忙。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他现在已经清楚佩兰教授为何特意来找他了。

因为整个评审团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这篇博士论文。

尤其德布罗意的身份还非常特殊。

这更让论文审评的难度加大。

想了一会儿,郎之万下定决心,说道:

“佩兰教授,我认为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影响太大。”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权威的人来把关。”

“我想把论文寄给布鲁斯教授,请他评审。”

“同时,我现在立刻找到德布罗意,与他详谈论文的情况。”

佩兰点点头,觉得这个处理方法很妥当。

以布鲁斯教授的眼光,一定能精准评价这篇论文的价值。

况且对方刚刚才帮助海森堡确立了矩阵力学。

说不定同样能够帮助德布罗意完善物质波理论。

一时间,他都有点羡慕德布罗意了。

“就按照你说的办!”

事情紧急,郎之万也顾不上工作了。

他和佩兰立刻返回巴黎大学。

回程途中,郎之万脸色兴奋,他期望地说道:

“希望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是我们法国物理学崛起的前奏。”

二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当李奇维收到郎之万从法国寄来的论文后,微微一笑。

他即便看不懂论文,也知道文中的内容是什么。

“波粒二象性啊!”

“终于要面世了!”

李奇维觉得,相比矩阵力学,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可能更加重要。

因为它让物理学家们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世界本质的复杂性。

没有人能够理解,实实在在的物质,怎么可能会有波动呢?

既然物质是波,那为什么人不能穿墙呢?

这是量子力学需要给出的解释。

接下来量子论的一切发展,可以说都是由波粒二象性引起的。

所以,真实历史上,当爱因斯坦看到德布罗意的论文后,他才会感叹道:

“这位年轻人的论文,把一张大幕掀开了一角。”

而现在,轮到李奇维给出这样的评价了。

他在给郎之万的回信中写道:

“这篇论文是照到物理学最大难题的第一缕光芒。”

“我认同其中的观点,评审通过,建议公开发表。”

当郎之万收到李奇维的评价后,他已经通过德布罗意知道了前因后果。

原来物质波理论的灵感,也是来自布鲁斯教授的启迪。

他的内心震撼到了极点。

不过,郎之万还是赞叹道:

“德布罗意,你没有拘泥于布鲁斯教授的想法,反而更上一层楼。”

“这是你应得的荣誉!”

接着,他突然又说道:

“我就担心一点。”

“物理学界到底有多少人会承认你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