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龄 作品

第 12 章 “小郎君这海口夸...

沈持咽了咽口水:“知道了爷,不吃,不吃。”难道这个朝代的蝈蝈还没进化到能吃的地步吗。

好吧,他就不做当朝第一个吃蝈蝈的人了。

想些有的没的功夫,沈山已经捉了一串蝈蝈,大概有十来只,沈持拿到耳边听他们的叫声,从中选了两只尤为满意的,其余的八只,跟从瘸子里挑将军似的,又选出来三只,大概是凑够六只这个吉利数吧,剩下的放归田野。

等捉完蝈蝈,沈山又往回送了几步:“你走,我在后面看着,等你到了村头我再回去锄地。”

沈持颇为感动,心道:沈山还是很爱后辈的。

他快步走回去,路过药铺时又买了些朱砂等东西,到家拿出点药的工具给五只蝈蝈点了药,分别装进秸秆编好的笼子里,等它们发出憨叫声后,他才满意地收起点药的东西放起来。

朱氏似乎看明白他对蝈蝈动了手脚,能叫得好听的蝈蝈在县里头才有销路,吃早点的时候犹豫地问沈持:“阿池这本事哪里学来的?”

她竟一丁点儿都不知晓。

沈持把之前准备好的说辞抛出来:“一次在地里玩,一滴从树上落下的松脂滴到蝈蝈的翅膀上,那只蝈蝈就改变了叫声,叫的好听了……”

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似乎叫人挑不出一丁点儿错误的”。

本来点药这种技术就是这么偶然发现的。

朱氏就这么被他轻松骗了过去,说道:“阿池真聪明。”她想着能有这样头脑的孩子,定然是个会念书的,脸上洋溢着从来没有过的笑意。

她看得很远:“不过阿池,不要为了卖蝈蝈的几个钱耽搁了学习,日后进了书院要好好念书……”

沈持:“……”这还没进书院的大门呢,她娘就开始鸡娃了吗。

“知道了阿娘,”他拿着草桩往外走:“阿娘,我到县里去了,一回生二回熟,今儿必能早早卖完回家。”

朱氏还是不敢让他一个人去:“我同你一块儿去。”沈月还没新鲜够县城里的玩意儿呢。

沈持想着朱氏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到了县城还能“加餐”,于是说道:“好啊,咱们雇车去县城。”

走到门口,碰到杨氏,她瞧见朱氏穿得好看,眼红地道:“老二家的又去县城啊?老二升官了?”

正要说有好事让二房想着她呢,沈煌灰头土脸,极度疲惫地从外头进门,一看就是不分昼夜巡逻好几天了,说话声音都是哑的:“这会儿出门去哪儿?”

沈持:“想去县城玩。”

沈煌看了眼朱氏:“去吧,早去早回。”他心道:沈持要去县里念书,多去去县城也是好的,强比日后连路都认不全的好。

朱氏:“洗干净的衣裳都叠好放在柜子里,你快冲个澡回屋睡一觉。”

沈煌摆摆手,叫他们娘仨趁着清晨凉快赶紧进城。

跟昨日一样,到了县城,沈持提着一串起伏的鸣唱,溜溜达达地走在街头巷尾叫卖。但今日的城里似乎和昨日不太一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日空旷的很,车马行人稀稀拉拉的,少得可怜。

一直到近黄昏了,走到腿酸脚痛,他都没卖出一只,其余的小贩跟他一样,今日生意分外冷清,一个个都蔫头耷脑的。

后来一个老人家见他年幼,好心地告诉他,今日五月十五是隔壁献县的神仙大会之日,人都到献县赶热闹去了,是以城里的人很少。

原来是这样,怪他昨日没想周全。

尽管没卖一文钱,沈持还是大方地在路边买了一个糖画,拿给沈月:“咱们往城门口走吧。”

想来今日没生意了。

沈持出门的时候带的一葫芦水也喝完了,这会儿开始又干又燥,看着路旁卖的瓜果,很想来一兜。

可是想着今日没赚到一文钱,便抠搜了,他抿了抿干裂的唇,打算走到城门口等一辆顺路的骡车赶紧回到家中。

朱氏牵着沈月跟在他身后,哪知道刚到城门口竟看见乌泱泱的人流——从邻县赶神仙大会的人回来了,他们手里拿着吃的完的小玩意儿,脸上玩兴未尽,不经意听到蝈蝈的憨叫后全都围上来听叫:“咦,这是蝈蝈吗?”

沈持点点头:“如假包换。”他把笼子的盖子打开给周遭人看。

有人挤着一只眼睛朝蝈蝈笼子里看去:“我看见了,是蝈蝈,绿油油的长须蝈蝈。”

“别说,这叫声一点儿都不呱噪,”一位穿襕衫的悠闲大叔说道:“听起来还有些风雅嗯,我从前四处游历的时候听过,没想到咱们县也有人玩虫鸣了呢。”

他身边的人起哄:“还是魏老爷懂啊,要不,来一只带回家去听唱?”

这人姓魏,是禄县的一名秀才,颇有家底,考中后就躺平了,到处游山逛水。

也许是蝈蝈想要自我推销给自己找个主人,这会儿唱得更起劲了,围观的人哄笑:“再不买可说不过去了哟。”

氛围衬托到这里了,魏秀才眯起眼睛:“小郎君,你这蝈蝈怎么卖的?”

“8文一只,”沈持把两只最好的转到他脸前:“看看这个头,这叫声……”魏秀才:“嗯,蝈蝈是不错,我买东西想来将就个好事成双,买你两只的话,15文钱怎样?”

“秀才老爷,”沈持淡然说道:“我还得雇趟车回村,您就别压价了吧?”

听他这么一说,魏秀才不再纠结这一文钱:“行,买了。”

六选二,一下子卖出去两只。

他带了头后,很快有人也道:“各位叔叔伯伯哥哥莫急,我明日还会来县城卖蝈蝈的,哪位郎君要的,我明日之后送上门怎样?”

众人大笑:“小郎君,这里没有纸笔?怎么写下门户住址?”

沈持:“各位郎君一个个说来便是,我在心中记下,明日之后挨家挨户送上门,如何?”

“哈哈哈,”众人笑得更欢快了:“小郎君这海口夸得太大了,我们三十多号人,你怎么能都记下来呢?”

沈持微微一笑:“各位只需清楚地说上一遍,我一字不漏复述下来怎样?”

哟,较上劲儿了。

围观的人来了兴致,有人拉了一伙人想试试他夸下的海口是真是假:“要不,咱们挨个把家里的地址报给小郎君一遍?”

沈持又是一拱手,礼貌而淡然地说道:“郎君请说。”

那位打头的先开口:“我姓辛,家住永一坊三雨巷第六家。”

沈持听完点点头:“辛郎君的住址我记下了。”

余下好奇的凑热闹的呼啦一下来了六七个,挨个报上自家的住址,这个坊那个巷的,一字不落入了沈持的耳中。

等他们报完,沈持问道:“明日我便送蝈蝈上门。”

“你不说先复述一遍吗?”有个面色赤红的男子反问。

作者有话要说

沈持咽了咽口水:“知道了爷,不吃,不吃。”难道这个朝代的蝈蝈还没进化到能吃的地步吗。

好吧,他就不做当朝第一个吃蝈蝈的人了。

想些有的没的功夫,沈山已经捉了一串蝈蝈,大概有十来只,沈持拿到耳边听他们的叫声,从中选了两只尤为满意的,其余的八只,跟从瘸子里挑将军似的,又选出来三只,大概是凑够六只这个吉利数吧,剩下的放归田野。

等捉完蝈蝈,沈山又往回送了几步:“你走,我在后面看着,等你到了村头我再回去锄地。”

沈持颇为感动,心道:沈山还是很爱后辈的。

他快步走回去,路过药铺时又买了些朱砂等东西,到家拿出点药的工具给五只蝈蝈点了药,分别装进秸秆编好的笼子里,等它们发出憨叫声后,他才满意地收起点药的东西放起来。

朱氏似乎看明白他对蝈蝈动了手脚,能叫得好听的蝈蝈在县里头才有销路,吃早点的时候犹豫地问沈持:“阿池这本事哪里学来的?”

她竟一丁点儿都不知晓。

沈持把之前准备好的说辞抛出来:“一次在地里玩,一滴从树上落下的松脂滴到蝈蝈的翅膀上,那只蝈蝈就改变了叫声,叫的好听了……”

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似乎叫人挑不出一丁点儿错误的”。

本来点药这种技术就是这么偶然发现的。

朱氏就这么被他轻松骗了过去,说道:“阿池真聪明。”她想着能有这样头脑的孩子,定然是个会念书的,脸上洋溢着从来没有过的笑意。

她看得很远:“不过阿池,不要为了卖蝈蝈的几个钱耽搁了学习,日后进了书院要好好念书……”

沈持:“……”这还没进书院的大门呢,她娘就开始鸡娃了吗。

“知道了阿娘,”他拿着草桩往外走:“阿娘,我到县里去了,一回生二回熟,今儿必能早早卖完回家。”

朱氏还是不敢让他一个人去:“我同你一块儿去。”沈月还没新鲜够县城里的玩意儿呢。

沈持想着朱氏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到了县城还能“加餐”,于是说道:“好啊,咱们雇车去县城。”

走到门口,碰到杨氏,她瞧见朱氏穿得好看,眼红地道:“老二家的又去县城啊?老二升官了?”

正要说有好事让二房想着她呢,沈煌灰头土脸,极度疲惫地从外头进门,一看就是不分昼夜巡逻好几天了,说话声音都是哑的:“这会儿出门去哪儿?”

沈持:“想去县城玩。”

沈煌看了眼朱氏:“去吧,早去早回。”他心道:沈持要去县里念书,多去去县城也是好的,强比日后连路都认不全的好。

朱氏:“洗干净的衣裳都叠好放在柜子里,你快冲个澡回屋睡一觉。”

沈煌摆摆手,叫他们娘仨趁着清晨凉快赶紧进城。

跟昨日一样,到了县城,沈持提着一串起伏的鸣唱,溜溜达达地走在街头巷尾叫卖。但今日的城里似乎和昨日不太一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日空旷的很,车马行人稀稀拉拉的,少得可怜。

一直到近黄昏了,走到腿酸脚痛,他都没卖出一只,其余的小贩跟他一样,今日生意分外冷清,一个个都蔫头耷脑的。

后来一个老人家见他年幼,好心地告诉他,今日五月十五是隔壁献县的神仙大会之日,人都到献县赶热闹去了,是以城里的人很少。

原来是这样,怪他昨日没想周全。

尽管没卖一文钱,沈持还是大方地在路边买了一个糖画,拿给沈月:“咱们往城门口走吧。”

想来今日没生意了。

沈持出门的时候带的一葫芦水也喝完了,这会儿开始又干又燥,看着路旁卖的瓜果,很想来一兜。

可是想着今日没赚到一文钱,便抠搜了,他抿了抿干裂的唇,打算走到城门口等一辆顺路的骡车赶紧回到家中。

朱氏牵着沈月跟在他身后,哪知道刚到城门口竟看见乌泱泱的人流——从邻县赶神仙大会的人回来了,他们手里拿着吃的完的小玩意儿,脸上玩兴未尽,不经意听到蝈蝈的憨叫后全都围上来听叫:“咦,这是蝈蝈吗?”

沈持点点头:“如假包换。”他把笼子的盖子打开给周遭人看。

有人挤着一只眼睛朝蝈蝈笼子里看去:“我看见了,是蝈蝈,绿油油的长须蝈蝈。”

“别说,这叫声一点儿都不呱噪,”一位穿襕衫的悠闲大叔说道:“听起来还有些风雅嗯,我从前四处游历的时候听过,没想到咱们县也有人玩虫鸣了呢。”

他身边的人起哄:“还是魏老爷懂啊,要不,来一只带回家去听唱?”

这人姓魏,是禄县的一名秀才,颇有家底,考中后就躺平了,到处游山逛水。

也许是蝈蝈想要自我推销给自己找个主人,这会儿唱得更起劲了,围观的人哄笑:“再不买可说不过去了哟。”

氛围衬托到这里了,魏秀才眯起眼睛:“小郎君,你这蝈蝈怎么卖的?”

“8文一只,”沈持把两只最好的转到他脸前:“看看这个头,这叫声……”魏秀才:“嗯,蝈蝈是不错,我买东西想来将就个好事成双,买你两只的话,15文钱怎样?”

“秀才老爷,”沈持淡然说道:“我还得雇趟车回村,您就别压价了吧?”

听他这么一说,魏秀才不再纠结这一文钱:“行,买了。”

六选二,一下子卖出去两只。

他带了头后,很快有人也道:“各位叔叔伯伯哥哥莫急,我明日还会来县城卖蝈蝈的,哪位郎君要的,我明日之后送上门怎样?”

众人大笑:“小郎君,这里没有纸笔?怎么写下门户住址?”

沈持:“各位郎君一个个说来便是,我在心中记下,明日之后挨家挨户送上门,如何?”

“哈哈哈,”众人笑得更欢快了:“小郎君这海口夸得太大了,我们三十多号人,你怎么能都记下来呢?”

沈持微微一笑:“各位只需清楚地说上一遍,我一字不漏复述下来怎样?”

哟,较上劲儿了。

围观的人来了兴致,有人拉了一伙人想试试他夸下的海口是真是假:“要不,咱们挨个把家里的地址报给小郎君一遍?”

沈持又是一拱手,礼貌而淡然地说道:“郎君请说。”

那位打头的先开口:“我姓辛,家住永一坊三雨巷第六家。”

沈持听完点点头:“辛郎君的住址我记下了。”

余下好奇的凑热闹的呼啦一下来了六七个,挨个报上自家的住址,这个坊那个巷的,一字不落入了沈持的耳中。

等他们报完,沈持问道:“明日我便送蝈蝈上门。”

“你不说先复述一遍吗?”有个面色赤红的男子反问。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