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定法不是法

收拾完碗筷,全家人坐在炕上闲聊。

王安问道:“爹,你白天去找人砍树了?”

王大柱抽着烟说道:“嗯呢,我又做了3个窄爬犁,就这这雪还没化,牲口咱家有,到时候砍完直接拉回来就中了。”

王安想了想说道:“找了几个人?估计得几天?”

王大柱边用手指头计算边说道:

“找了你大大爷,你二大爷,还有你大哥,你二哥,就我们五个人,找别人到时候怕没法还工,你要是到时候有工夫,你也去呗。”

王安下意识的问道:“嗯呢,我到时候再把雪离和老五叫上,对了,我二哥没去林场干零活啊?”

王大柱叹了一口气道:“哪有那多活啊?你二哥从过完年就一直没活干。”

王安一听,也是无奈,现在这时候,可哪儿都是闲人多。

王安前世曾看过杂刊,这几年之所以破烂事儿较多,就是因为没活儿干的人太多。

杂刊上说,统计出来的,没活儿干的城里青壮人口,也就是回城后的失业人员,就有2千多万人。

而没统计的,同样没活儿干的青壮,还要高于统计在册的。

要知道此时总城市人口,还不到两亿。

可以想象,整个华夏的闲人有多少?

并且一直以来,都是城里生活很难的时候,农村都会更难。

因为这年头,不管是走集体,还是分田到户了,只要种地,那都是需要交公粮的。

而交上去的粮食,都是最成熟,最饱满,最干燥,不能有任何杂质的粮食。

并且这事儿谁都糊弄不了,因为验粮食的人,就有一大堆,但凡稍有差池,你这粮食,肯定是不合格的。

说白了,就是秋收后,最好的粮食上交,不好的粮食自己留着吃。

可能有人问了,一起收割的粮食,怎么分出来?

这事儿特别简单,因为在打粮食的时候,是需要“扬场”的。

打个比方,水稻脱粒后,水稻的粒子是和水稻的壳子,叶子,以及小棍棍还有土,混在一起的,这个时候就要把它们分开。

“扬场”,就是将这堆混合物用木锨铲起来,往天上甩,用风的力量,将水稻叶子、土、小棍棍等杂质吹走。

稻粒因为比较重,所以会落地,而落地后的稻粒,也是不在同一个位置的。

众所周知,风这个东西,越重的物体它越吹不动,所以在上风口一侧的稻粒,就是最沉也是最饱满的稻粒,同时也是最好的那一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交公粮的那一部分。

而下风口那一侧的稻粒,则是最干瘪,最不成熟,磨成米后也是口感最差的那一部分。

而这一部分,就是广大农民留着自己吃的那一部分。

所以,千万不要被很多人的胡说八道给骗了。

说什么农村多好,种点地就行,种地就能自给自足,咋着都饿不着,这了那了的。

说这话的人,绝对都是城里人!

农村这么好,说这话的人咋不来?

千千万万个知青,为什么宁愿回城挨饿,也不愿意在农村落户扎根?

要知道这时候的农村,可是非常欢迎城里人来落户的,只要落户,将会有大片的土地分给你来耕种,绝对不差你哪怕半分地。

所以说,农村到底好不好,谁都是心知肚明的。

只不过瞪着大眼珠子胡说的人,就是不要个***脸而已。

不过听老爹所说找的帮工人,都是亲戚,王安感觉挺好,因为能免去不少的麻烦。

只听王大柱接着叨咕道:“算上主房,下屋,敞棚,猪圈,羊圈啥的,可正经得需要不少木头了,我们几个咋也得干个十天八天的。”

王安听完,决定想办法提高一下干活效率,因为备木头最耽误时间的,就是放树。

这年代放树,除了林场以外,个人都是用那种大锯。

两个人坐在树下,就那么一下一下的拉大锯扯大锯。

不但放树是用这种大锯,将木头切成木板子,也是用这种大锯。

当然,还有带锯弓子的另一种锯

但是不管哪种锯,都是这么你拉我拽,不但拉大锯的人很累,速度还非常的慢。

王安在思考,不知道武冬他们,能不能帮忙买一把油锯,哪怕买不来,借一把也行啊。

这要是全靠人拽,也太特么耽误事儿了。

打定主意,王安决定明天先不进山了,油锯是一方面,得顺便把砖瓦也备上,省的老爹着急。

至于水泥,就得等啥时候用啥时候在买,因为水泥这东西不能久放,时间长就结块了。

王安突然想到,这次去县城,可不能再忘了给狗子们买药了。

可能是天气太冷的原因,也可能是狗子们老舔伤口的原因,反正狗子们身上的伤口到现在还没有结痂。

王安在琢磨明天都要干啥,但并没有告诉王大柱,自己打算整个油锯的事儿。

关键是这事儿并不把握,要知道这年代的油锯,可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整到的。

做完明天的规划,王安和木雪晴便回西屋洗脚睡觉了。

洗完脚钻被窝,却啥也干不了,无聊的王安,只能抱着光溜溜的木雪晴睡觉。

不得不说,一直挺挺玉立的滋味儿,实在是不咋好受。

早上,王安改用咸盐粒子跟鹿们套近乎。

因为王安突然想到,所有的鹿类,都是离不开盐碱地的,而屯里很多人抓活鹿,也都是在盐碱地抓的。

还别说,咸盐粒子这玩意儿,对鹿来说还真就像灵丹妙药一般,根本让鹿们无法拒绝。

一直躲着王安的两只母鹿,也全都忘记了什么叫害怕,纷纷被吸引了过来。

看着干嚼咸盐粒子的鹿们,让王安开始琢磨起来,山里都哪儿有盐碱地。

想完盐碱地的分布,王安又琢磨,该用什么家伙事儿捉鹿比较完美。

毕竟养鹿的话,还是数量越多越好。

跟鹿们套完近乎,王安将大儿马和大骒马套在爬犁上。

看了看昨晚已经卸空的爬犁,便往爬犁上装了6块黑瞎子肉,这肉是打算送给方秀娥的。

又往爬犁上装了几只兔子,还有野鸡飞龙啥的,想了想,把自己留下的两个熊掌也放到了爬犁上。

熊掌是打算送武冬的,虽然大家关系不错,但办事儿这个东西,那必须得敞亮儿的。

最后,王安又装了两皮囊的鹿脊骨泡酒,便赶着爬犁出了大门。

昨天打的黑瞎子肉,王安不打算卖了,因为这几天进山放树,是需要管所有帮工人饭的。

在靠山屯,不管帮工的人是谁,东家都要管一天三顿饭,并且三顿饭都要吃好的喝好的。

当然,一个地方一个样儿,或者说一个屯子一个样,因为据王安所知,杨树屯帮工就只管中午一顿饭。

定法不是法,都有自己的习惯,反正帮工都没有白帮的,都一样得还工。

求求追读就好,票票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