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花间 作品

第 222 章 霸道元帅俏机宜

第222章霸道元帅俏机宜

*

机宜文字是经略安抚使的属官,是军队体系的官员,对身体素质有要求很正常。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虽然大宋文人的审美偏爱清瘦文弱那一挂,但是并没有人真的想要病歪歪的身体。

文臣升迁要熬资历,权力越大公务越忙,如今朝中几位相公不管年岁多大遇到紧急事务都依旧能通宵连轴转,没有个精力旺盛的好身体可能熬到半路就先挂了。

苏机宜知道强身健体非常有必要,但是想想大冬天的天天早上出去跑操还是有种想撞墙的冲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不出个规章制度让京兆府所有文官训练吧?

实在不行的话,只军队体系里的文官也行。

狄青笑的不行,“怕是不太行。”

一言不合就拉所有人下水,这小子今后肯定比他还招人厌。

跑圈主要是练耐力,文臣上战场可以不敢杀敌,但是逃跑的时候必须得跑的掉。

读书人娇贵,让他们集体出去跑圈他们能骂死,文臣上战场是少数,到时候各个衙门的官员都撂担子不干后果比紧急情况下上战场却跑不掉严重的多。

别人的死活他管不着,他只操心自己人。

苏景殊吸吸鼻子,“我谢谢您。”

这个话题太令人伤心,他们还是继续说西北各州的情况吧。

陕西路分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和不分没什么区别,政务一把手依旧是陕西转运使,如今的转运使正是先前王韶跟随的蔡挺蔡大人。

能培养出王子纯那样的人才还能在动乱中抽空开了两千多顷地的主官应该好相处,不好相处也没关系,反正上头还有个狄将军扛着。

军政这边永兴军路归狄将军管,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某种意义上也是西北各州的首府,且永兴军路在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等路的拱卫之中,即便有战事也不会波及到这边。

狄大元帅是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这些年西北都是小打小闹用不到狄青出马,他和乐平公主相处时间比在京城还多。

鄜延路一把手郭逵也是成名已久的宿将,早年凭借其父恩荫补任北班殿侍,仁宗年间西夏来犯,其兄抵御西夏入侵阵亡,郭逵又受朝廷优恤录为三班奉职,当时范文正公正任陕西都部署,对他也是如子侄一般培养。

郭将军也对得起范文正公的培养,地方兵变时敢孤身入城劝降叛军,镇守河东时也曾在谈判桌上和契丹人据理力争,这些年平乱讨叛战功彪炳,能成为狄大元帅之后第二位进入枢密院的武将靠的是真本事。

这么来算的话,俩人竟然能算个无名无分的师兄弟。

苏景殊无声叹气,虽然范文正公已经病逝,但是影响依旧无处不在。

当年范文正公等人到陕西的目的就是培养将才重建陕西的防御体系,如今西北各州的将领都是那时候发掘出来的,或多或少都能和范仲淹、韩琦、庞籍等人扯上点师生情谊。

狄青哼了一声,“那家伙运气比我好多了。”

郭逵领兵打仗的本事很厉害,在文臣那边的名声也比他好。

当年他进枢密院惹得朝堂大震,郭逵进枢密院却是韩琦韩相公推荐,有韩相公做担保那家伙甚至都没怎么挨骂。

人比人气死人。

他到西北坐镇京兆府在文人口中是乱臣贼子,郭逵以宰执之资宣抚西

北就是韩相公善于用人()来笔趣阁_小说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net), 好话坏话都让他们说了,合着他干什么都得挨骂呗。

明明他的军功比郭逵更多也更显赫,就因为他不愿意洗掉脸上的刺青?

苏景殊瞅了一眼,小声道,“有可能。”

这年头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狄将军这种刺配充军的俗称贼配军,差不多就是读书人歧视链的最底端了。

狄青:……

狄青低声骂了几句,因为面前有个进士出身的文官还不能骂的太脏。

屋里的气氛过于尴尬,熊熊燃烧的炭盆都挡不住寒气飕飕往外冒。

苏景殊搓搓胳膊,生硬的转移话题,“狄将军,您和李复圭李大人打过交道吗?”

不说郭将军了,他们接着说剩下两位西北主官。

环庆路一把手李复圭是个能臣,出身名门且能力非常出众,不过却名声毁誉参半,喜欢他的非常喜欢,讨厌他的非常讨厌。

李大人曾在湖北、两浙、淮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在理财搞钱方面很有一手,地方百姓甚至在他离任后为他建立生祠来纪念。

看他之前的为官经历就知道这人肯定戳老王的喜好,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苏景殊离京之前王安石特意拉着他讲解西北各路的一把手,其中着重讲的就是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兼庆州知州李复圭和秦凤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秦州知州李师中。

前者是非常被老王看重,后者是非常被老王厌恶。

李师中李大人也是文臣出身,或者说,西北这边除了狄大元帅和郭将军其他路州的一把手都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

出身太过正统也就意味着有极大的可能反对新法,李师中也不例外,虽然他人不在京城,但是有关新法的奏疏依旧能源源不断送到御前。

他看老王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老王对他也差不多。

王韶能到秦凤路担任机宜文字老王功不可没,秦凤路的主官是看老王不顺眼的李师中。

翻翻履历,李大人也曾在西北当过经略安抚司的机宜文字。

唔,祝子纯兄好运。

再回到老王非常喜欢的李复圭身上,能让百姓为他立生祠纪念的官肯定不能说是坏官,但是这人性子特别急,急的不像个正常人的那种急。

离谱到什么程度呢?在滑州当知州的时候因为嫌弃麾下兵匠吵架太烦当场用铁椎把人锤死了。

亲自动手的那种。

额……

老王觉得这人雷厉风行,苏景殊觉得不太行。

因为兵匠吵架太烦直接拿铁椎把人锤死,这种行为应该不能用“雷厉风行”来形容,那位李大人怕不是个狂躁症患者。

幸好他没被派去环庆路,真要选的话,他宁愿去老王对家那儿。

李师中看老王不顺眼但是好歹能讲道理,李复圭是老王喜欢的性子但是一言不合就动手,万一哪天发生争执也给他来个当场锤杀怎么办?

狄青心情本来就不好,听到李复圭的名字更是杀气腾腾,扯扯嘴角露出一抹假笑说道,“你是文臣,李复圭知道轻重。”

军中士兵工匠死了没人给他们出头,进士出身的文官他杀一个试试?

啧,欺软怕硬的玩意儿。

苏景殊顿了一下,没敢接话。

听出来了,狄大元帅和那位李大人关系非常不好。

也是,能随意锤杀兵匠说明那位李大人并不把士兵放在眼里,惹他不开心了随手杀几个不算什么。

然瞧不上士兵, 那对武将肯定也没什么好态度。

狄大元帅从小兵一路摸爬滚打才有今天的地位,甚至脸上还有一直不肯洗去的刺青,自持清高的文臣肯定看他更不顺眼。

读书人觉得给士兵银钱赏赐就能让他们卖命,丝毫不考虑精神上的尊严荣誉,甚至很多时候连物质上的银钱赏赐都没法保证,军队没有战斗力再正常不过。

朝中文臣总说大宋花了远超汉唐的钱养着远超汉唐的兵却没有汉唐军队的战斗力,也不想想汉唐的兵是什么出身,大宋的兵又是什么出身。

以前的士兵是良家子,军功能用来封侯拜相。

大宋的士兵……别说兵了,连将军都没法封侯拜相。

嘴上说着对待将士是“厚俸禄而薄其礼”,也就是只给钱不给尊重,实际上除了少部分高级奖励能领到足数的俸禄,绝大部分将士连应有的俸禄饷银都拿不到手。

拼死换来的军功只能换点银钱赏赐,那点赏赐还可能半路被克扣,这样还能在战场上卖命只能说是靠家国情怀撑着。

不说了不说了,越说越觉得当兵没前途。

狄青也不想提烦人的家伙,说完周边的四个主官接着讲战事。

最近环庆路那边还算清净,需要关注的依旧是绥州。

派战功彪炳的老将过去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局势比看上去的复杂的多。

“绥州那边打开局面的是种谔,种家在鄜延路的名望比郭逵高的多。一边老成持重,一边锐意进取,现在共同迎敌可以和平共处,之后就不好说了。”

他和郭逵都曾在范文正公麾下效力,对彼此的行事作风非常了解。

老成持重,换种说法就是过于谨慎。

谨慎是好事,防守的时候可以把敌人气吐血,但是一旦攻守易形,过于谨慎也会错失很多战机。

鄜延路只有郭逵一个能扛事儿的武将也就罢了,偏偏种家从种世衡种老将军时就驻青涧城恩抚番邦。

种老将军守边数年,所到之处无需州县增兵增粮,在青涧城开垦营田二千顷并招募商人来充实丁口,至今青涧城和西北各州依旧有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种谔是种老将军的儿子,绥州的党项部落又是他招降的,等到攻守易形那天郭逵能不能做得了绥州的主还不好说。

苏景殊想了想,摇摇头,“种谔将军有勇有谋,郭逵将军老成练达,应该不会起冲突。”

郭将军当年能孤身深入敌营,可见需要冒险的时候也能冒险,种谔将军正当壮年,有个老将在旁边防备他过于冒进不是坏事。

狄青笑了一声,“你小子年纪轻轻怎么说起话来比我还老成?”

苏景殊眉眼弯弯,“谢谢夸奖。”

没错,稳如泰山就是他。

“夸你两句你还喘上了。”狄大元帅笑骂一声,继续说道,“郭逵当年和种世衡老将军有过矛盾,虽说他和种谔都不至于因私废公,但是应敌商量对策的时候最容易急眼,他们俩十有八九处不来。”

西夏拿废弃寨基换绥州的阴谋被戳穿后派兵两万在绥州附近的西夏境内连修八座堡寨,看样子不拿回绥州誓不罢休。

郭逵笃定西夏的后勤撑不住严令诸军按兵不动,种谔则是想趁机带兵将西夏军队赶走并焚毁堡寨,二人因此闹的很不愉快。

不过绥州那边当家做主的还是郭逵,只要郭逵不松口,种谔再想出兵也只能忍着。

苏景殊想了想,问道,“狄将军觉得

该不该出兵?”

醉酒花间提醒您《穿到北宋当权臣》第一时间在[笔趣阁小?╬说]更新,记住[(.net)]╳来笔趣阁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net)

狄青挑了挑眉,没有直接回答,“你觉得呢?”

“我觉得?”苏景殊坐正身子,仔细思考了好一会儿才回道,“我觉得郭将军的安排有道理。如今绥州在大宋手上,从西夏境内往绥州边地远程运粮消耗巨大,西夏的后勤撑不住。出兵驱赶的话不管输赢都会有将士伤亡,以忍一时来减少伤亡很划算。”

不过种将军想出兵打退西夏士兵焚毁堡寨也可以理解,他们觉得西夏的后勤撑不住,可一旦西夏撑住了就可以凭借那些新建的堡寨抵消绥州对大宋的战略用处。

毕竟绥州境内本就党项部落居多,党项部落根本没有建城发展的意识,大宋将地盘拿回来后也是先建城才能驻军防御。

他们要真学着大宋建城驻军,两万有后勤支撑的精锐骑兵足以扰的绥州乃至整个西北不得安生。

大宋在边境修建堡寨的时候西夏时常派人来捣乱,西夏在边境修建堡寨他们派人过去驱赶焚毁也占理,反正已经打了那么多年,这点小冲突放在整个西北战场上根本不算冲突。

“他们想撑住也得有那个本事。”狄青眯了眯眼,“七百里瀚海不是说着玩儿的,大宋的后勤没法深入西夏腹地,西夏的后勤也没法走出来。”

从大宋的环洲、定边军、保安军、绥德军到西夏的夏州、兴平府之间是大片水草匮乏的沙地,偶尔有水源也是不能饮用的盐碱卤水,大宋没法在沙漠中行军,党项人也没法在沙漠中生存,贸然闯入的话大概率就是把命丢在沙漠里。

七百里瀚海是西夏防御大宋的天险,同样也是将他们困死在西北的蔽障。

郭逵笃定三个月内西夏必撤,要他来看,那两万党项骑兵连一个月都撑不住。

姜还是老的辣,种谔小年轻还得再磨炼几年。

苏景殊呛了一下,“狄将军,你还没种将军大。”

“我十几岁就混迹沙场,种谔凭父荫入仕,前几年才在陆诜的推荐下镇守青涧城。将领不能只看年纪,还要看当了多少年的兵,他的资历在本将军面前还不够看。”狄青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该介绍的都介绍的差不多了,别的没有介绍到的得这小子自己去试探。

先把京兆府的官认全乎,然后再去和其他各州的官打交道。

西北军政分了好些路不假,但是政事上依旧只有一个转运使,且转运使衙门也在京兆府。

京兆府是整个西北的核心,今后各路官员要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

苏景殊还想说些什么,只见狄大元帅回过头又说道,“给你三天时间熟悉公务,三天后开始去校场训练,不许偷懒。”

苏景殊弱弱开口,“我要是想偷懒呢?”

狄大元帅露出和善的笑容,“我好像没怎么和你爹写过信。”

苏景殊:???

君有疾否?

狄青大笑离去,留下苏景殊在房间里凌乱。

不是,这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想象中的军官生活,和狄大元帅一起在战场上乌拉乌拉砍菜切瓜。

实际上的军官生活,早跑操晚拉练,白天一整天还得处理军务,一天到晚安排的明明白白。

狄将军!狄元帅!这合适吗?!

作者有话要说

狄青:合适!非常合适!

————————

感谢在2024-08-1223:53:15~2024-08-1323:58: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归一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归一48瓶;蛤蜊家的分队长40瓶;半发酵茶34瓶;飘若32瓶;何惧听16瓶;啊呀呀、tt10瓶;一口一3瓶;唐舞2瓶;青蓝、筱晓、我就是要问为什么、彩云之南、陵川、南音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