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庆州开战
*
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短短几天时间,荔原堡蕃部巡检李宗谅战死,之后硬着头皮攻打荔原堡的李信等参战将领全部被下狱。
李复圭是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他是个文臣,调动整路兵马的事情还得有环庆路巡检姚兕的同意。
毕竟是边地,武将地位再低手里也有实权。
主管军务的经略安抚使由文臣知州兼任,带兵作战的依旧是路巡检或者钤辖的活儿。
只是这次闹讹堡的战事太过迅速,巡检姚兕还没反应过来,李复圭就昏招迭出将事态推向无法挽回的地步。
李信等人被下狱之后,李复圭又派麾下武将去打别的西夏堡寨,如今大军都在闹讹堡一带,别处驻防空虚总能打几场胜仗。
这时候就别管什么胜之不武了,追上前头那个请功的奏章最重要。
被派出去的将领带兵深入敌后连破西夏多个堡寨,李复圭亲自带兵偷袭没多少驻军的西夏金汤、白豹、西和等寨,连番作战斩首数千级,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和前头请功的奏章对上了。
至于之前打了败仗的李信等人,李知州一气之下全判了斩首。
还在路上的蔡挺:???
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去查的姚兕:???
李宗谅归顺之后主要负责的就是屯田种地,整个荔原堡一共才三千多人,主将带着麾下最精锐的一千多士兵全部战死,荔原堡的屯田事业直接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现在已经不是操心屯田的时候了,姚兕去追查李复圭报上去的军功,发现他亲自率兵攻破的几个堡寨在被攻打的时候根本没有西夏的军队,寨子里只有老人孩子留守,而李复圭见状直接下令将寨中老幼全部斩杀掉充作军功。
说是斩首数千级,其中七八成都不是兵。
姚兕:!!!
姚将军倒吸一口凉气,事已至此他做不了主,只能立刻上报给坐镇京兆府的狄大元帅让狄大元帅来处理。
差点没把狄青给气死。
胜负乃兵家常事,打败仗只能说能力不行,杀良冒功那就是人品的问题了。
他们武将平时被耳提面命说要以德服人,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要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合着那么多规矩都是要求武将的文臣不用遵守。
他们打仗连降兵都不能杀,更别提老幼妇孺,本身西北就不太平,李复圭在这儿发什么疯?
狄青骂骂咧咧,安排好京兆府的事情点好人手匆忙赶去庆州救急。
虽然光在西北就有好些个文臣能压他这个平西统镇大元帅一头,但是关键时刻他这个平西统镇大元帅也能反过来牵制文臣。
苏景殊身为狄大元帅身边的机要秘书得和狄青在一块儿,本来想着隔几天出城看看他的棉花地,没想到还没等到幼苗从苗床移植到田里就要离开京兆府。
没有意外的话,可能棉花直到成熟他们都回不来。
梁太后是汉人,刚掌权的时候愿意伏低做小拉拢党项贵族,时间一长就受不了党项贵族的贪婪傲慢,朝堂的内斗比前几年严重的多。
西夏和大宋作战接连失利,梁氏一族需要一场胜仗来挽回名声,更需要一场大战来转移国内的争斗。
但是打仗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西夏的朝堂也不是她的一言堂,党项贵族大多不愿意直面大宋的炮火,所以这几年一直是小规模的
骚扰,就算能调动上万的军队也是拖拖拉拉打不起来。
当今圣上继位后停了给辽国的岁币断了给西夏的岁赐,还态度强硬的打压西北边境的走私问题,如今宋夏通商只能靠边境榷场。
他们大宋地大物博,西夏有的货物大宋境内能找到替代品,大宋特有的货物西夏那边却找不到可替代的。
家底丰厚就是好,只要皇帝态度足够强硬,周边没有哪家能在经济上占他们便宜。
大宋高兴榷场就开,大宋不高兴西夏就什么都买不着。
仁宗皇帝在位时周边的政权就在经济上被大宋玩的团团转,即便朝廷不管,大宋的商贾也不是吃素的。
有钱很好,不过单单有钱不够,还得有足够的能力守住赚来的钱,在周边的邻居全都虎视眈眈盯着他们的情况下,皇帝态度强硬非常有必要。
因为西夏时不时派兵扰边,这几年西北各州的榷场基本上没开过。
大宋朝堂上对边事的态度出奇的一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用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说打仗,就是在“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的范围上有些分歧。
西北的榷场不营业,西夏境内的百姓连日常生活都没法保障,长此以往就算两国不开战西夏境内的百姓也会想方设法迁到大宋境内。
人口是第一生产力,西夏的人口本就不多,虽然不知道具体数目,但是数量范围应该在一百万到三百万之间,甚至比不过大宋一个开封府。
境内百姓迁到大宋境内,西夏就没法征到足够的兵,没有足够的兵力自保,西夏不攻自灭。
这两年已经有很多党项部落迁到大宋境内,可惜西夏不会眼睁睁看着百姓迁走,散居的小部落能偷偷离开,住在城镇村寨的人口除非舍弃家产不然都没法搬。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指望西夏境内所有百姓都迁到大宋这边不太现实,但是只要有那个趋势出现,大宋再发兵攻夏就能事半功倍。
本来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策略还能煮个两三年,现在却是不行了。
梁太后本来就想借战事来稳定国内局势,只是西夏的将士不愿意打仗,她也指使不动党项贵族,所以西北一直没打起来。
李复圭屠杀寨中老幼是瞌睡了给她送枕头,士兵上战场都有丢掉性命的觉悟,偏偏他屠的全是老人和孩子。
谁家没有老人?谁家没有孩子?
这下可好,接下来肯定有一场硬仗要打。
狄青已经气到不想和蠢货多废半句话,快马加鞭赶到庆州后直接派兵将庆州州衙看管起来,上到知州李复圭下到衙门小吏全都不许踏出衙门半步。
文臣可以轻易判武将死刑,武将不能轻易给文臣定罪,不过没关系,他可以八百里加急让官家来决定怎么处置李复圭,顺便问问全面开战的话朝廷能不能尽快筹集到足够的粮饷。
陕西路今春刚刚开始推行青苗法,要是百姓刚从官府借完钱粮没两天就又被官府以收税的名义收回去,官府在民间的信誉就算是完了,蔡大人绝对不会允许出现那种情况。
陕西转运司的钱财大部分用作青苗本钱,余下的能支撑多久不好说,总之京城得做好供应前线的心理准备。
苏景殊听的胆战心惊,有种明天睡醒西夏军队就会兵临城下的感觉。
被军队接手的州衙人心惶惶,李复圭当了几十年的官从来都是他管别人没人敢对他如此无礼,要求见狄青无果后在书房里噼里啪啦一通乱
砸,幸好派去看守的是狄大元帅身边的副将,换成别人还真扛不住他这通砸。
苏景殊捏捏耳朵,面无表情的说道,“虽然他是知州,但是州衙的非正常损耗也得由他负责。”
这半年在转运司天天和钱粮打交道,他现在看不得任何浪费的行径。
还有就是,李复圭是不是真有狂躁症啊?
“放心,今天砸多少明天就让他赔多少。”狄青冷笑一声,“看看他干的都是什么事,出兵的命令是他下的,李信等人打了败仗回来又把罪名都推到出战的将领身上,合着全天下就他李复圭清白。”
隶属于州县的武将出兵需要文臣下发阵图,虽然如今可以不用按照阵图作战,但是东西得有,那是武将合法出兵的凭证。
李复圭可好,下令出兵的时候把阵图发下去,麾下武将打了败仗又把阵图收回来说没发过,武将的命都不是命是吧?
拿着阵图都逃不掉背锅的下场,没有阵图还能得了?
狄青看着查出来的东西就来气,武将畏战见死不救该罚,明知不是开战时机非要率军出击也该罚,李复圭可以把罪名一条条列出来然后将他们下狱,但是不能为了遮掩他的无能直接将所有参战的武将全部下狱处死。
西夏又不是第一次在边境线上建堡寨,他们大宋也没少借堡寨把边境线往前推,几十年来都是这么斗智斗勇,大不了就是推平堡寨哇呀呀开战,就没见过谁打输了恼羞成怒去杀对面的老弱妇孺的。
这会儿不满嘴的仁义道德了?这会儿不死守他们的风骨他们的斯文了?
西夏这几年内斗的厉害,上头的贵族不把士兵当人看,已经有不少党项人偷偷归顺大宋,这时候拿老弱妇孺开刀他们还怎么用怀柔之策归化党项部落?
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上策,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一朝所有努力全白费,他没直接砍了李复圭都是这两年修身养性成效卓然。
有这么打仗的吗?啊?有这么打仗的吗?
狄大元帅正骂着,副将孙威脚步匆匆过来,“元帅,又出事了。”
他们赶到庆州之前李复圭又派人去偷袭西夏的堡寨,上次西夏堡寨防备不及时让他屠了好几座寨子,这次梁乙埋提前设了伏兵守株待兔,金汤城刚传来消息,李复圭派去的两千士兵大败而归。
狄青:???
“他屠一次不够还想屠第二次?”
苏景殊也听傻了,见过黑心的,没见过心这么黑的,他只能看到对面的老弱妇孺看不到对面的兵吗?
狄青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立刻下令让环庆、鄜延、秦凤、泾原各路的都监、都总管、巡检、钤辖等军官到庆州来商讨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事。
李复圭比他想的还要愚蠢,事情彻底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从庆州到京城八百里加急也要两天两夜,再给官家留一天商量的时间,咱们至少要五天才能收到官家的回复。”
梁乙埋号称十万大军,时间不等人,等到官家回复再开始防备黄花菜都凉了。
狄青留下三百士兵看守州衙便直奔城外军营,太多士兵在城里来来往往容易让百姓人心惶惶,还是让他们继续猜测州衙哪个官犯了什么事儿吧。
苏景殊也没闲着,到军营后就开始算沿边各路的粮饷能撑多久。
当过元帅的都知道转运司给的数据不能信,转运司说能供应半年,实际上可能是七个月也可能是五个月,全看负责计
算的官员谨慎还是怠慢。
转运司报上来的数据不能全信[(.net)]来笔趣阁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net), 还得再算一遍才能心里有数。
苏景殊:打仗的时候连自家人都不能全信,不愧是大宋。
好在西夏平时就经常扰边,西北各州防备的紧,小打小闹西夏讨不到好处,大打大闹同样也讨不到好处。
边军将士应付西夏的小打小闹问题不大,但是隔三差五就有马匪过来骚扰也够烦人的。
所有人都知道那些马匪换张皮就是西夏兵,可只要他们不穿军装就没法以此为由向西夏发难。
骑兵来去如风,打也打不着追也追不上,惹得西北各州的将士都憋着火气,有马的都铆足了劲儿练习骑射要把那些讨人厌的马匪抓起来塞进俘虏营。
人送去劳改,马留下充军。
他们大宋不缺钱就缺马,西夏不卖还不许他们抢吗?
他们又没冲进西夏境内劫掠,只有反击了几波马匪而已,世上再没有比他们更懂礼数的军队了好吧。
因为党项人葫芦娃救爷爷式的骚扰,西北各州的上等战马数量都出现了缓慢但稳定的增长。
对面的确不长记性,但是家底儿也是真厚实。
不行,得想法子把西夏那边的马场抢回来几个,不然他们吃饭都感觉是浪费粮食。
西北各军近来越发急躁,虽然朝中没有任何打仗的命令,但是他们私底下已经商量出八百种抢劫、啊不、打仗策略。
军中在期待打仗,往常最不愿意打仗的经略司也一直在筹备战事开支,所以就算立刻开战也不担心衙门会乱套。
打仗意味着忙的脚不沾地,以前朝廷畏战,就算将士们打了胜仗朝廷那边也没有打胜仗的气势,边军没有赏赐,反而打了败仗的党项人能强横的从他们这儿要走钱粮,次数多了不光将士们有意见,负责统计军需开支的经略司更有意见。
好在当今圣上继位后不再打了胜仗还赔钱,他们甚至可以从西夏那边薅东西过来。
卑微.jpg
西夏有马场,没钱就用马抵债。
党项人也知道他们只能在马匹上拿捏大宋,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和大宋展开马匹贸易,不过没关系,等粮食耗尽连人都养活不了的时候不愿意卖也得卖。
就这个强买强卖的感觉!爽!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大宋怂!
经略司的官员都是管账的好手,只要他们不偷偷搞事情,各州各军的账务都能理的清清楚楚。
就是吧,经略司和转运司不是一个衙门,他们只负责算账,算完之后还得找转运司支取钱粮,转运司那边卡住的话流程一样走不下去。
苏景殊想到这司那司的就头疼,各个衙门看上去各司其职很有条理,实际上机构重叠的情况相当严重。
职责划分不明确,遇事先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衙门说起来大权在握,仔细一看干什么都受到牵制,一个实权衙门都没有。
苏大人摇摇头继续干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都解决不了冗官的问题他就更不用说了,先走一步算一步。
沿边各州的高级将领来的很快,第三天早上便齐聚军营,军情紧急没时间给他们休息,人到齐后立刻到狄大元帅所在的中军大帐开会。
李宗谅战死之后蔡挺先去荔原堡安抚负责屯田的番邦部落,荔原堡的位置太危险,部众先把屯田的事情放放,能种就种不能种就算,关键时刻还是保命最重要。
荔原堡附近
有大顺城和柔远寨,随后边军也会往这边加派兵力,实在不行就舍了一季的收成。
负责屯田的番邦部众恨的牙痒痒,好不容易学会种地又让西夏给搅和的不能种,老虎不发威真当他们是病猫啊?
番邦部众全民皆兵,蔡大人本意是安抚,去了一趟后却让他们更加恼火。
当然,火气是冲着西夏去的。
武将开会时文官没有插话的机会,苏景殊挪到蔡挺旁边,小小声询问,“大人,沿边接受招抚的番邦部落多吗?”
蔡挺猜到这小子想问什么,似笑非笑的回道,“不多,也就几十个部众不到千人的小部落而已。”
苏景殊顿了一下,声音压的更低,“大人,您去荔原堡真的不是为了火上浇油吗?”
蔡挺但笑不语。
苏景殊给嘴巴拉上拉链,很好,懂了。
几十个不到千人的小部落?
千人的部落绝对算不上小,几十个具体是多少个不清楚,就算只有三四十个,所有部落加起来也能聚起上万青壮年。
西北的番邦部落都是游牧民族,上万的青壮年相当于上万的精锐骑兵,还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式的精锐骑兵。
虽然这个临时部队大概率不听指挥不可控,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冒出来帮个大忙。
不愧是能在短短三年内开了两千多顷地的狠人,这才是真正的猛男,李复圭那只能说是窝里横。
蔡挺一心二用,一边听营帐里的武将讨论应敌之策一边给小年轻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李元昊建国称帝时的大宋,他们二十多年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别的不说,情报方面绝对不会落下风。
不敢说和派去辽国的探子比肩,至少在大动作上能提前得到准确的消息。
苏景殊仔细听前辈教导,学习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文臣的教导方式和武将是两个风格,蔡大人会和他说西北各州和西夏各地的军情民情,狄将军……狄将军只会拉他一起上战场。
话不多说,打一仗自己就明白了。
法子很不错,就是感觉浑身上下哪儿都凉凉的。
趁现在还没被拉上战场,能多听几句是几句。
沿边四路的经略安抚使和武将一同抵达庆州,有几位觉得狄青有些小题大做,荔原堡外的几个回合只是小打小闹,远不到四路全部进入战时状态的时候。
然而第二天说出这话的人就被狠狠的打脸了。
梁乙埋率兵十万到荔原堡外修筑堡寨时还假惺惺的说他们只是来修个堡寨,李复圭屠杀金汤城老弱妇孺的消息传回西夏兴庆府后,梁太后立刻下令国中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编入军队要和大宋开战。
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所有男丁,李元昊当年打地盘的时候都没这么大阵仗,说是倾国而出也不为过。
说没必要备战的几位:……
与此同时,京城关于李复圭的处置也下来了。
李复圭和狱中自几位被他判了斩首还没来得及斩的将领全部押回京城受审,官家另派官员过来接手他留下的烂摊子。
新的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王广渊是官家的亲信,官家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跟在官家身边,官家继位后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论起和官家的亲近,连王安石都比不过他。
不过就算王知州收到任命书后立刻出发至少也要十天的时间,还是他不用收拾行囊路上不耽
误的情况下,在他抵达庆州之前还是得由狄青暂时替他管事。
西夏倾国来攻,接下来沿边各州都要以战事为先,这么一想,他早点来还是晚点来也没什么区别。
各路主官在知道对面集结了三十万兵力后都匆忙回驻地调兵遣将安排防守,虽然他们的兵力比西夏多,但是攻方和守方不能放在一起比,边境线那么长,鬼知道西夏会从哪儿撕开口子。
西夏军号称进攻的方向是鄜延路,但是他们得到的情报却是进攻鄜延路是幌子,西夏军的主力依旧在环庆路。
虽然不太道德,但是情报送过来后其他几路都松了口气。
李复圭被押回京受审没关系,有狄大元帅亲自出马,直接把那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一块儿砍了都没关系。
蔡挺早年在山西这边管勾陕西、河东宣抚机密文字,当时陕西的主官是范仲淹,虽然范文正公不上战场,但是蔡大人没少和将领们一起去前线。
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的蔡大人已经五十多岁,庆州还需要有个主官坐镇,他老胳膊老腿儿的就别往前线凑了。
狄大元帅安排好留守人员便率军前往极有可能成为西夏大军进攻目标的荔原堡,留下蔡大人守着空荡荡的州衙在风中凌乱。
六十多岁的老将能在战场上横扫四方,五十多岁的老臣却只能留守后方,狄青你是不是歧视读书人?
狄将军对蔡大人的不满置若罔闻,庆州肯定得留个能做主的人,战场上刀兵不长眼,总不能他这个元帅留在后方让读书人出身的蔡大人去前线。
苏景殊挥挥手告别浑身上下写满不乐意的蔡大人,为了让蔡大人心里好受点临走时还不忘安慰说新任庆州知州最迟半个月就到,实在不行的话蔡大人就等新知州到了再去前线,反正这场仗半个月打不完。
然后他就被一脚踹出了衙门。
苏景殊咧嘴笑笑,“蔡大人放心,下官绝对不会临战而退。”
要是可能的话,荔原堡外那两千多顷地也得保住。
两千多顷开垦好的田地不是闹着玩的,说他小气也好说他分不清轻重也罢,他就是受不了那么多田地荒芜下去。
百亩为顷,两千多顷地就是二十多万亩,边地军民辛辛苦苦开垦出来那么多田地是给西夏军队践踏的吗?
小小苏大人的种花魂熊熊燃烧,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安生种地,西夏凭什么干扰他们种地?
打回去!老农民绝不受欺辱!
天气渐热,官道旁的麦田绿油油的格外喜人,就是越往西北走情况越不好,到荔原堡时看到外面大片出苗出的稀稀拉拉的农田后苏景殊终于忍不住骂了起来。
难怪李宗谅只有一千人也要冲去闹讹堡和西夏人拼命,没有哪个农民受得了自家庄稼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西北土地不肥沃,在这儿屯田首选有河流经过的地方,荔原堡也不例外。
大河之水灌溉庄稼,河南边是大宋的地盘,河北边是西夏的地盘。
大宋沿河修了柔远寨、大顺城、荔原堡,西夏沿河修了白豹城、金汤城、德清寨。
驻军超过三千的堡寨一只手数不过来,那些小寨子就更不用说了。
荔原堡外这两千多顷地开垦的并不容易,三千多壮劳力种这些地都难,开垦的时候经常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番邦部落不懂种地,最开始还得汉人军民手把手的教。
好不容易开垦出来这些地,西夏军队一来直接糟蹋了大半
。
对面的西夏军不种地,但是他们会骚扰,隔三差五骑马在农田里呼啸而过,踩踏之后的庄稼能不能成活就全靠运气。
种下去的可能半死不活,没播种的也种不下去。
西夏兵都是强盗,农田里没有卫兵,冲上去讲道理的话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苏景殊磨牙,“大宋不能滥杀无辜,西夏却能肆无忌惮的杀人毁田,天底下哪儿有这样的道理?”
几个副将搬架子挂舆图收拾房间,一边收拾一边吐槽,“没办法,大宋要名声,要先招抚再打服,一举一动都要有大国风范,西夏屁大点儿的地盘懂什么以德服人?”
要不是为了招抚周边大大小小的部落,他们也想、咳咳、不对、他们不想,对老弱妇孺下手是丧天良的行径,他们不和丧天良的西夏兵比谁更丧天良。
狄青站在架子前研究舆图,西夏的主力军意在环庆路,但是具体会从哪个方向进攻尚未可知。
他手上的已经是最详细的舆图,但是也只有大宋控制下的这部分是准确的,对面西夏的地盘能有三分准就不错了。
苏景殊感受到落在身上的目光,再看看木架子上挂着的舆图,不用狄大元帅开口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要画图?”
已有的山川图他画不精确,开空白地图没问题。
狄青犹豫了一下,摇摇头,“不行,太危险,等打完仗再说。”
西夏征兵号三十万之众,之后会有源源不断的军队涌来,蚁多咬死象,现在不是逞英雄的时候。
虽然他最开始关注旁边这小子就是因为他能画图,但是也不能为了精确的舆图不要命。
“金汤城之前被李复圭屠过一次,没有意外的话西夏的先头部队会冲荔原堡来。”狄青点点舆图上荔原堡的位置,又点点不远处大顺城和柔远寨的位置,说道,“这两处是庆州最重要的堡寨,自当年范文正公修建至今从未被西夏攻破,当年李谅祚亲自率军攻打大顺城也是重伤退兵,西夏知道这两处不好打,所以大概率不会直接朝这两处去。”
但是事无绝对,万一梁乙埋仗着兵力多不按常理出牌,大顺城和柔远寨也挡不住数万的西夏兵。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
狄将军搓搓下巴,“走,跟我去看看驻守荔原堡蕃部巡检司的情况。”
苏景殊眼睛一亮,想起来蔡大人先前的特意来荔原堡“安抚”番邦部众,再一次成功猜到身边人的想法,“元帅,咱们主动出击?”
狄青扬起唇角,“荔原堡外山川险要,不设个伏兵实在浪费。”
西夏这次组织的兵力比李元昊当年还多,兵力多意味着野心大,也意味着西夏军中会有很多将领觉得这次倾国攻宋随随便便就能拿到军功。
打仗最忌讳轻敌,只是轻敌的毛病大宋的将领改不了,西夏的将领更改不了。
“元帅,我到西北后没有懈怠操练,您觉得我能打过党项兵吗?”苏景殊有些紧张,“我感觉应该可以,五爷说我现在打三五个地痞没问题,到时候拿着武器完全可以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第一次上战场应该会有新手保护期吧?有吧有吧有吧?
狄青脚步一顿,指指不远处的城墙,“想什么呢,就算打仗也不会让你去和西夏兵肉搏,那儿才是你该待的地方。”
练的是骑射不是摔跤搏斗,读书人要有读书人的自觉,上前线和上前线也有区别,别太异想天开。
苏景殊扭头看向古朴破旧的城墙,脑子一抽脱口而出,“我去跳城墙?”
狄青:……
作者有话要说
小小苏(胡言乱语):总不能让我跳舞退敌吧?一舞倾城?倾国?扭秧歌可以吗?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