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四大粮商大把大把撒着钞票的时候。
华国这边也开始了收网。
华储粮在高层的示意下直接将仓库里的的粮食抛售到市场上。
刚开始的时候,华国还比较谨慎。
一开始半个月一抛。
见四大粮商似乎没反应直接全吞下后干脆就改成了一周一抛。
然后就是五天、三天、两天、然后就是每天抛售。
源源不断的粮食投放到市场上让四大粮商和一众投机者有些慌。
他们搞不懂华国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要知道四大粮商可是已经购买了华国差不多两年的粮食产量。
而国外的粮食更是被他们收购一空。
现在的华国除了自己本国生产的粮食,其他地方根本搞不来什么粮食。
所以这粮食到底哪里来。
想不通的四大粮商们这个时候只能选择硬着头皮往下走。
要知道为了这次狙击华国的市场经济。
四大粮商可是拉来了很多华尔街金融大亨入伙。
这次的粮食战争比起上一世规模只会更大。
四大粮商就不信以他们的财力能吃不下一个华国的粮食。
结果就是王建军的粮食越卖越多,而四大粮商和华尔街金融大亨的资金也越来越紧张。
当华国卖出五亿吨粮食时,四大粮商们觉得华国肯定差不多了。
当华国卖出十亿吨粮食时。
四大粮商脸色已经变的很难看了。
而当华国卖出二十亿吨粮食时。
这些人的脸已经变的惨白。
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
就算华国把所有能种的土地都种上,那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粮食。
这么多的粮食到底是哪里来的?!!
而就在四大粮商犹豫着要不要继续吃下华国的粮食时。
后方传来一个惊天的消息。
漂亮国第四大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这个消息就如惊雷一般,直接将四大粮商和那些金融大亨给炸懵逼了。
原本这次的金融危机还要到7月份才会爆发。
但是因为王建军和华国布的这个局,直接就将四大粮商和那些金融大亨的资金给卷走大半。
现在金融危机爆发,直接就将四大粮商这些企业的资金链给提前弄断了。
此刻四大粮商们都已经自顾不暇了,哪里还顾得上针对华国市场。
为了尽快获得流动资金。
华尔街和四大粮商不得不大量抛售手里的粮食。
而让这些人心痛的是。
他们抛售的这些粮食曾经都是溢价买回来的。
因为囤了太多粮食。
现在他们想要卖就只能低价卖出。
卖到最后价格甚至比最开始的市场价还要低。
但四大粮商们却忽略了件事。
那就是他们手里的这些粮食实在太多了。
多到一个程度那根本就卖不完。
其中最会买粮的华国也就买了一亿吨后就不买了。
毕竟再买都没仓库装。而东南亚那些小国家体量小,加上本就是产粮大国。
买一些粮食应急一下,来年自己就有粮食吃。
要是买多了等明年不就变陈粮了嘛。
结果就是四大粮商们看着手里二十几亿吨的粮食彻底傻眼了。
他们怎么算都算不明白这凭空多出来的几十亿吨粮食到底是哪里来的。
但这会不是考虑粮食怎么来的这个问题。
不把这些粮食卖掉等待他们也就只有破产这一条路。
如果降价都不能把粮食给卖掉。
那就说明价格降的还不够低。
于是四大粮商商量之后直接将粮价降到了正常价格的两成来抛售。
但就算这样还是没什么人来买。
毕竟谁都不是傻子。
明年新粮就上来了。
到时候这些粮食还不是没人要。
而就在四大粮商头疼不已的时候。
另一边的王建军却主动找到了他们并表示愿意花钱跟他们买粮食。
只是这价格却只能给到一成。
听到王建军这趁火打劫的话,四大粮商们差点就想将他生吞活剥了。
但王建军一句我只准备买二十亿吨后这些人瞬间不淡定了。
他们手里刚好就有二十几亿。
如果王建军买走二十亿,这就可以极大缓解他们的资金压力。
不死心的四大粮商们还想和王建军讨价还价。
但王建军根本不给机会。
咬死了就是一成的价格。
爱卖不卖。
曾经肆意提价的四大粮商的这次风水轮流转,总算是尝到了恶果。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
这些人最后只能忍痛选择把粮食卖掉。
甚至为了那20亿的份额差点要吵起来。
看着这些人穿的西装革履吵起架来却和市场的大妈没啥两样的鬼佬,王建军心里忍不住感慨。
所谓上流社会的人撕开伪装不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王建军之所以要买回这些粮食,主要也是因为他空间里的粮食差不多开始见底了。
抛售了那么多的粮食,现在也就剩个三亿吨左右。
这几十亿吨的粮食是他花了好几年时间慢慢攒下来的。
熟知后世历史的他可是知道。
没几年这些记吃不记打的豺狼又将用老一套的办法来对付华国。
到时候自己就可以用这些粮食再设局对付这些人。
就等于同一批粮食被他卖给这些人两次。
而其他国家担心的储存粮食的办法在王建军这边却根本不是问题。
有储存空间在,不管多少粮食他都能装得下。
随着一船一船的粮食被运到香江的仓库。
这一场粮食战争也终于落下帷幕。
这一次的战争以华国和王建军大获全胜,四大粮商和华尔街金融大亨全面溃败为收场。
在这一次战争中,作为最大的受益者。
王建军总共挣了差不多5000亿美刀。
当然这么多钱王建军也不敢存在哪个户头。
所以和华国合作时王建军就让华国帮忙将这些钱拿来购买一些矿石还有石油等原材料。
这些东西是他空间里没办法生产的。
而他将来也是迟早要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