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果宝 作品

第 32 章 举荐下官

和李明义自杀的消息一同传来的,是万历皇帝的诏令:

李明义盗卖赈灾粮、以次充好、哄抬粮价,其罪当诛!革其官服,抄没家产,家中三代男子不得科举入仕!

因为李明义的自缢和绝笔信,尚且还算年轻的万历皇帝此刻还没练就铁石心肠,觉得此人虽然在为官上错漏甚多,但是对家人倒还有几分情意,原本是要判他们全家流放的,现在也算是网开一面,好歹留了他们一条生路。

而牵涉赈灾粮一案中,除了李明义外,还有淇县贺知县、浚县沈知县被褫夺了官职,贬为庶人;卫辉知府周邦彦因失察之罪,罚俸半年。

因为赈灾在卫辉府掀起的浪潮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剩下的便是朝中神仙斗法,基本上和卫辉府没什么大干系了。

卫辉府其他县的知县最近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一直到谕令颁布下来,才敢松口气。

有些人在这场争斗中因为听了秦修文的话,得以全须全尾地保全自身,甚至还小赚了一笔,但是还有更多人那是输的不说倾家荡产、也要个几年才能缓过神来。

不管这些人心里怎么骂秦修文,但是表面上如今都对新乡县的秦知县那是礼遇有加,不敢再有任何造次——前车之鉴李明义就摆在那里呢,没有将他一击打落的把握,谁还敢明面上和秦修文杠。

而此时,众人口中的秦修文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李明义的死讯是汪县丞带给秦修文的。

当时秦修文正在和孙主簿说流民下一步的安置计划,同时手中不停在写一份公文,汪县丞进来打断了他们的讨论,诚惶诚恐地告诉了秦修文这一消息。

秦修文手中正握着毛笔,闻言手指倏地一下收紧,修长的骨节都隐隐有些泛白,低垂下清俊的眉眼,让人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等了许久,汪县丞才听秦修文淡漠地声音响起:“既然如此,那想必朝廷必回马上有所表示,李大人也算是以一己之力,将事情都扛下了。若得空,汪县丞替本官在李大人坟前一炷香吧。”

李明义是七品县令,大明朝对待士族还是非常优待的,一般很少会对当官之人直接下令处死,且此计本就是皇帝暗中布下,拿人把柄,所以一般而言,李明义是不用直接赴死的,最多不过是抄家流放。

或许可能会在流放途中熬不住搓磨而死,运气好些性命也能得以保全。

但是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命,换家人一条生路,这样的人,纵使恶贯满盈,也有让人动容之处。

汪礼远如今是秦修文说什么是什么,闻言立即点头称是。

秦修文将书写好的公文摊开晾干,突然话锋一转,问起了汪礼远其他事情:“汪县丞,本官记得你在此地做县丞也快六年了吧?”

汪礼远心里一突,不知道秦大人怎么就说起这个了,但还是老实回答:“大人容禀,到今年年末就是整六年了,第一个三年下官的考核只得了“平常”,又正好其他处没有空缺,就又在新乡县任了三年县丞。”

秦修文点了点头,将手边已经晒干的公文给汪礼远递了过去。

汪礼远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公文,一目十行的看过去,等看完之后,瞬间激动的热泪盈眶,直接跪了下来,拜道:“多谢大人提携之恩,汪某没齿难忘!”

秦修文闻言笑了一下,原本的疏离之色如雪般消融,顿时显得可亲了许多:“你我之间,何必言谢。不过这也只是我递上去的折子,事情允与不允,还得看上面的意思。

(<a href="http://.[co.co)(com)” </p>

如今卫辉府一共空出来三个知县的位置,秦修文的公文折子上写的就是举荐汪礼远为浚县县令。

要知道汪礼远作为八品县丞,虽然在新乡县也是二把手的存在,甚至有些类似批捕、缉盗、财政支出等公函上,汪礼远不签字,这些公函命令秦修文都发布不出去,他是有制衡之权的。

听着似乎和七品县令没有差太多,但是实际上两人之间天差地别!

秦修文是正经二甲进士出身,年纪轻轻已经七品,就算是像李明义一样熬个几任,不出大错都能熬几个品级出来,毕竟年龄摆在那里呢。

但是汪礼远只是一个举人出身,他很有可能这辈子就是在八品官职的位置打转了,差别不过就是在此地做县丞,还是在别处做县丞罢了。

就是在新乡县做县丞,都还是自家人打点的结果,好让他不要离家太远。

汪礼远是真的没有想到,秦修文居然会举荐他做浚县知县!

先不说自己只是举人出身,很有可能难以升迁的事情了,就光一点,浚县知县和秦修文是同品同级,有多少上官有这种魄力和肚量,举荐自己的下属,坐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

就汪礼远自己扪心自问,都做不到如此!

所以此时此刻,不管事情成与否,汪礼远的感恩戴德之心是真真的。

秦修文亲自将汪礼远扶起,又安抚道:“既然本官举荐了你,自然也会为你费心筹谋奔走一番,也不枉你此次跟着我担惊受怕、劳心又劳力,但凡我能做的,都会尽力而为!”

汪礼远听罢,恨不得此刻就以头抢地,为秦修文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完全忘记了当初秦修文让他夜会李千户时,他是多么得不情不愿了。

孙主簿听罢起身向汪礼远道谢:“先在这里恭喜汪兄得大人青睐,也预祝汪兄此次能心想事成!”

汪礼远一想到秦修文的种种手段,原本有些不抱希望的心也火热了起来,对着孙主簿也是拱手:“同喜同喜!我们两个得逢大人提携,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孙主簿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汪礼远是说,要是他的位置动了,孙主簿的位置岂不是也可以动一动?定然是那道举荐的折子里也提到了自己,汪礼远才如此说。

孙主簿顿时心生狂喜,恭贺道谢之语如同不要钱一般往外撒。

官场就是如此,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有人位置动了,底下的人才能跟着一起动。

秦修文如今已经将新乡县治理地如同铁桶一般,上上下下无不对他心悦诚服的,汪礼远和孙文秀两人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敷衍怠工,对待他交代下去的事情,几次试探下来,是明知不可为也能硬着头皮去做的,所以才有了秦修文决意提拔汪礼远之心。

论科考成绩,或许是汪礼远好一些,但是论为人处事、做事效率,其实秦修文更倚重孙文秀,但是孙文秀到底起点太低了,不可能一飞冲天,而汪礼远此人,胜在谨小慎微、见风使舵极快,也擅长长袖善舞,是个合格的官场人。

这样的人,或许不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只要他听话,能被自己彻彻底底收服,那以后也将会是一个大大的助力。

秦修文从来不惧自己的属下比自己更优秀、某方面更有才华,他既然有本事捧他上去,那就是有了信心能将此人掌控手中,将来若是一朝反水,自己也有本事将他踩回去!

如今他在这个世界依旧势单力薄,秦修文是个掌控欲特别强的人,他不允许自己的身家性命

是被他人掌控[(.co)(com), 而不是由自己决定的,所以发展他的势力是他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废了那么大的心力,搞出这么大的场面,可不是仅仅为了收割一波粮食和银子那么简单的。

秦修文将这份举荐的公文并另外一个折子一起封存好,然后才派人送去了卫辉府。

等到周邦彦收到了秦修文的折子,先是打开了那道举荐的折子,等看完之后忍不住就气笑了。

对着自己的下属就嘲道:“这个秦修文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举荐那个孙主簿也就算了,从主簿升到县丞,不过是微末小事,但是没想到他胃口那么大,还要把他身边的县丞举荐为浚县知县!哼,他难道以为吏部是他家开的,他想升谁就升谁不成?”

周邦彦原本还有几分爱才之心,此刻却是被秦修文这道折子给狠狠气到了,直接将折子扔到了公案之上。

确实,从主簿到县丞,这事只要他这个县官同意、府官同意,报到按察司,再由按察司报到吏部,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毕竟县官同意、府官同意,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丞的授命,上面也不会非要作对不批,除非本身就是有冤结,那另当别论。

可是知县就不同了,知县是大部分进士们的真正起点,朝廷的考察也更为严格,三年任满,除了地方考核还要京察考核,“六事”考核一样不能少,同时做县官的起点也高,如今已经不是太祖当年缺人的时候了,非进士一般很难再去做县官。

现在那秦修文倒好,竟然是要举荐一个举人去做知县,就算如今卫辉府一下子少了三个知县,那也不是他秦修文想举荐谁做就谁做的!

不见那么多没门路的进士还等着授官呢!眼看着卫辉府一下子多了三个空缺,最近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要请托周邦彦,秦修文倒好,直接就要要走一个!还只是以折子公文的形式递上来,一点请托姿态都没有。

年轻人,实在是狂妄!

林同知闻言,捡起了周知府丢下来的折子,看完之后也是摇头,上次的赈灾粮风头已经出的太过了,如今还不知道收敛锋芒,到时候可是要吃大亏的呀!

看完这道折子后,林同知见刚刚举荐的折子下面还有一封同时送来的折子,心下好奇,不知道那秦修文还有什么狂悖之言,忍不住将其打开看了起来。

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入了神,等到翻到了最末,才急急忙忙将折子呈给了周邦彦:“大人,还请看一看秦县令这道折子!”

林同知的座师就是周邦彦的父亲,如今给周邦彦做属官,可谓是其左膀右臂,再加上此人在庶务上颇有才能,很是得周邦彦的信赖。

周邦彦刚刚在喝茶平气,知道还是秦修文的折子,闻言没好气地接过,结果看完之后,忍不住拍案而起:“好!好!好策!好策啊!”

秦修文在折子里写了预备在卫辉至新乡段重建码头,光这个当然吸引不了周邦彦什么,实在是秦修文里面所写的每一道条文细细展开都有妙处。

现如今的码头就是停泊靠岸卸货装船,说好听点是一片繁华景象,说难听点就是缺乏管理、混乱不堪,但是在秦修文的规划中,码头是可以分区而建,将码头设施重新分类,泊位按照船的装载数划分指定停泊区域,码头分为货物区和乘客区,货物区供货船装卸,乘客区让坐船客人通行;同时他还提到了靠泊设施的改建、堤防的加固,护舷设施的安置,每一点、每一条都言之有物,条理分明,只要照着这个折子派遣可靠的人去实

施,就没有不成的。

这也就罢了,建成了虽然算是周邦彦的一个功绩,但是更多的是福泽后人,自己离任之后就关系不大了,尚且还没有完全打动周邦彦,可妙就妙在后面的仓库设立上。

仓库随处可见,原本的卫辉码头处也有一些仓库,但是基本上都是官家的,用来运送粮食为主,也有少量本地人的私人仓库,有在卫河上做生意的,为了方便,便在码头不远处设立仓库,接收来往货物。像其他的客商,一般货物上船后最多就是停靠此处,进行一些吃穿用度的补给,等到补给完成之后再起锚去往目的地。

但是秦修文说的设立沿岸仓库大有深意。

这些仓库一旦建成,并不和漕运的粮仓功能相重合,相反,它的主要对象是南来北往的客商,仓库只以极为低廉的租金租给客商们使用,因为卫辉的地势之故,它是南来北往的要道,在卫辉租下仓库后,后续卫辉可以提供车马队伍也可以提供船运队伍来帮助客商们运货,收取搬卸和运输的钱。

如同秦修文在折子中所言,这样一来,客商们可以将货品存储在卫辉,再由卫辉辐射全国,货运之昌隆、物品之繁茂,将在整个卫辉显现。

周邦彦不是不通庶务的那等官员,相反,在他读书考科举之时,就已经接触家中的一些核心事物,很是知道一些家中铺子的运作、掌柜的管理,所以瞬间也读懂了秦修文折子中隐含的意思。

举凡买卖者,不过是将南边的货物卖往北边,将北边之物卖向南面,低买高卖,获取利润罢了。

但是其中风险也大,如今之买卖,处处关卡、层层盘剥,再加上若是货物囤的多了,恐有一朝翻船再不得翻身之险;若是货物囤的少了,那么也有卖完之后,只能看着对家赚钱的难熬。

若是有一处仓库,供这些人集中囤放货物,再分批卖往其他地方,岂不是又能分散风险,又能多赚银子?商人最是重利会算计,其中好处连他都能看的出来,更何况是他们?

仓库即使以极为低廉的租金出租,但是建几个仓库又能费多少银子?每年从卫辉停靠的货船又有多少?赚的是细水长流、源源不断的银子啊!

再次,届时那些车队、马队、船队,又由谁来出资成立?想必这种运输队伍,没有他周邦彦顶着去往他地也不太平吧?那这里面,又有多少利润可以分?

更何况,秦修文还言,目前新乡县青壮流民一万余人,目前可以全部投入此次的码头建设工程中去,征役之费用由新乡县一力承担,同时他还将发动新乡县的富豪乡绅一起出资修建。

“整个卫辉府届时必将百舸争流、熠熠生辉,在周大人的治理下,不同凡响!” 这是秦修文在折子上的结束语,但是让周邦彦读罢,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周邦彦作为卫辉的知府,其实是因为潞王府督建之事,专门被万历委派过来的,对他来讲来卫辉一遭,最要紧的事情不是什么整治民生,而是尽心尽职地为潞王建好潞王府,让皇上满意,自己也便算功臣身退了。等到三年任一满,自己就调往中枢,由自己的老父亲运作一番,十有八九能再次升个半品。

所以周邦彦一直以来都将潞王府的督造当作头等大事,而如今秦修文却给他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现成的人力有了,钱也能到位,就等他一点头,到时候名利双收,这样的好事,谁会往外推?

况且,其中之利,光是随便想想,就能让周邦彦这样的人都呼吸一滞。

若是秦修文

的折子上◎(笔趣?阁小说)◎[(.co)(com), 让他出人出钱,就是说的再天花乱坠,周邦彦都要三思再三思,或许最后还是驳回。毕竟事事都有风险,当官之人更多都是但求无过、不求有功,让他亲身上阵去出人出钱,到时候事情没弄成,惹得一身骚的可就是他自己了。

可是现在呢?只不过是等着他这个上官点头而已,一本万利之事;而代价么,周邦彦看向第一封折子,忍不住又拿了起来,仔细看了过去。

周邦彦摸着自己腰间的金玉质地的革带,指尖从“三台”带銙处来回拨弄,这是他陷入沉思时候下意识的动作,等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抬起头,一向肃穆的脸上难得露出了笑意:“倒也不是太过,你说呢,林同知?”

林同知哪里听不出周邦彦心意已决,再加上他自己也是极为认同秦修文这份改建卫辉码头的条呈的,连忙点头应和:“大人您慧眼识珠,应了那秦修文也无妨。”

应了,既是指应了码头改建之事,又是指应了举荐汪礼远之事,一语双关,但是大家都明白此间意思。

没有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道理,既然想要从中捞好处,别人也给足了好处,若是还不答应一二要求,那不是做事的规矩。

“明日就将那秦修文请过来,本官要仔细再问问他,待问过之后,再做决定。”

周邦彦一锤定音道。

作者有话要说

和宝子们说一下,今晚12点后会有一个夹子榜单,就持续一天,所以明天(周五)的更新我会晚一点,大概明天晚上8点后更新。

以后的更新我都换到每日的早上6点更新,以后如果还有调整,我再和大家说!

谢谢大家支持!!!再打滚求收一下预收文《庶子科举路》,点开作者专栏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