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第 49 章 穿越中世纪049

制作银镜所需原材料,除了玻璃板,其他都分散在巴尔扎克伯爵名下的几个小庄园、小城堡里进行生产。

首先是硝酸和盐酸,硝酸是制造硝酸银时需要的,盐酸则是在水解淀粉,得到葡萄糖溶液时所需。

硝酸和盐酸在此时已经有了制法,实验室制取效率虽低,但考虑到是用来制作银镜这种奢侈品,倒也没问题——不过,硝酸其实并不需要制镜工坊亲自去做,因为有现成的可买。

一般是金匠,他们得用硝酸来提纯黄金。具体来说,就是一些金银混合金属,硝酸可以溶解白银,留下黄金。说起来,这些‘强酸’,在此时最大用途大都和金子有关。硫酸也是,基本被用来以渗碳法提纯金子了。

总之,有这样的用途在,虽然小众,但硝酸确实是有地方可以弄到的。至于说这会不会暴露银镜反应配方,其实不会。真要纠结的话,购买制作硝酸的原材料,不是一样会暴露?

采购的东西那么多,硝酸也自有用处,以此时的情报收集能力真的很难走这条路探清底细。相比之下,人家直接买通制镜工坊的工匠,这还比较可能所以才要分散原料来源,这样生产原料的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制作的东西和玻璃镜有关。

另外,制镜匠人拿到来源不同的原材料,很多用了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

盐酸则比硝酸麻烦,此时其实是没有盐酸提取法的,等于是路易莎重新搞了一个盐酸提取法。还好路易莎至少知道盐酸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大概哪些原材料有希望搞出来。再结合海莲娜具备的,这个时代的炼金术师的基本功,到底弄出来了。

其实盐酸制取法和此时制取硫酸的工序很像,就是原料用的不同还是海莲娜,一开始就根据经验,选择了类似其他强酸的制取法去尝试,这才没花多长时间就搞定了这个。

说起来,也不是一定要用盐酸水解淀粉制取葡萄糖,只是之前路易莎用其他酸去做,即使做到了,效果也不好。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去搞盐酸——其实就是路易莎记忆中的常见‘酸’,试的差不多了,只剩下盐酸还没试,然后就偏偏是盐酸最好。

稀硝酸和银粉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条件下,银粉完全溶解银。这样就能得到硝酸银溶液,并逸出一氧化氮气体。之后如果继续加热,还能浓缩成硝酸银过饱和溶液,最后自然冷却,就会有硝酸银晶体析出。

如果路易莎是在制镜工坊制取硝酸银,其实没必要析出硝酸银晶体,只要溶液达到浓度后即可停止加热.反正最后银镜反应时要用的还是溶液。

当然,现在原料产在别处,距离还不近(以此时的标准),那还是析出硝酸银晶体吧。方便运输只是一方面,还得考虑运输过程中蒸发损耗等,导致浓度和之前制取的不符.这些东西不弄得准确一些,最后是要吃亏的。

有了硝酸银,要制取银氨溶液,就只需要氨水了。这也不需要路易莎他们自己制作,此时制氨已然产业化,至少比制取硝酸要常见的多——人们从陈尿中获得浓氨,主要用作比尿更高效的清洁剂,清除衣服上的油污(虽然以路易莎的角度来说,宁愿忍受油污,也接受不来氨的味道)。

另外,氨在制取明矾、制作颜料上也有应用,但那就属于此时氨应用的边角料了。

再然后无非是氢氧化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前者有生石灰很简单,现用现制也没问题,后者就要复杂很多。

是在一座小庄园里,用庄园种植的豌豆,通过‘洗’豌豆粉,而后沉淀的

方式(笔趣&阁小说)_[(.co)(com), 得到的豌豆淀粉。这之后,才能用别处送来的盐酸,水解淀粉得到葡萄糖溶液。

水解之后还得加入一些纯碱(碳酸钠)——水解只是淀粉加水,分解为葡萄糖而已,盐酸作为催化剂是不参与反应的。所以水解完成,还得加碱中和。

碳酸钠是个中和盐酸的好选择,它不那么强,不会导致葡萄糖变性。另外,这在此时也很易得,天然纯碱并不稀有。

同样也是为了运输方便,以免运输过程中溶液有变,这些葡萄糖溶液还得结晶。结晶的话,得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足够纯净的盐,因为氯化钠和糖能够‘共晶’(其实就是以盐为葡萄糖结晶时的晶核,加入盐的话会比较快结晶)。

析出的共晶体加少量水混合,重新在低温环境下结晶(理论上二十几度都可以,但为了结晶顺利,是放在冰桶中结晶的)。这样就只有葡萄糖会结晶,盐则留了下来。

后来路易莎思考水解淀粉,为什么盐酸效果比其他几种酸都好,就觉得可能是盐酸中和反应产物,都在后续处理中解决了:反应产物就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而已,二氧化碳自动逸出了,水也不用说,蒸发掉就是,氯化钠则可以和后来加入的盐一起为共晶发挥作用。

非要用相对复杂的共晶法提纯葡萄糖,一开始只是路易莎什么办法都尝试了一遍,后来则实在少数成功的办法里,这样得到的葡萄糖最纯净

这样,总算有几率制得比较纯净的‘葡萄糖’了说真的,后世最易得的葡萄糖,却是整个流程中最复杂,失败率最高的部分,成本都拉高了好多。

总之,不管怎么说,即使每一部分都有可能失败,只要不计成本,总会有合格的产出的——事实就是这样,在路易莎事先安排下,各处搭建起来的‘生产小组’,在玻璃工坊攻破气泡难题时,已经积攒了一批银镜反应原料了。

于是,藏在特鲁瓦郊外,一所秘密庄园宅邸里的制镜工坊中,路易莎旁观了第一次正式的制镜——之前她拿给巴尔扎克伯爵看的银镜,其实算是实验室产出。就是她和海莲娜,在特鲁瓦城堡开辟出来的实验室里做的,而不是在制镜工坊。

当然,在制镜工坊制作,其实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硝酸银合水成为硝酸银溶液,混合稀释氨水后就得到了现配的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也只能现配)。再然后,氢氧化钠溶液按比例只要加一点点就够了——葡萄糖溶液不着急加,因为一旦加入反应就要开始了。

“去做吧。”路易莎见工匠已经将三种溶液混合,玻璃板也放好了,就在大家的期待下,下了命令。

玻璃板放置的位置是经过特别设置的,这是一个类似相框的结构,由玻璃浇筑而成。至于玻璃板,放在其中就相当于相框背板——做银镜反应时,银氨溶液、葡萄糖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而成的溶液,就要倒在这上面。

在路易莎下达开始的命令后,工匠先将融化的蜂蜡涂在了‘相框’底部与玻璃板的压缝处。虽然玻璃板压在框架上,溶液不会沁出多少,但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涂好蜂蜡后,一个主事的工匠才将葡萄糖溶液混合进入之前已经调好的‘三合一’溶液——装溶液的容器是吊挂在玻璃板上方的,工匠还根据之前试制的经验,振荡摇晃了容器一番,然后才倒至玻璃板上。

路易莎记得,上辈子教科书上的银镜反应,试管还要求放进热水中水浴加热。现在是不用的,这要感谢上辈子当时的化学老师,为了‘趣味性’,并不是带着路易

莎他们这帮学生用试管做的, 而是用的玻璃板。为的就是真做一面镜子带回去用,保准记忆深刻。

路易莎也确实因此记忆深刻就是了。

玻璃板当然不方便水浴加热,所以老师教他们,配比的氢氧化钠溶液要浓一些。这样不用水浴加热,常温就能很快完成银镜反应了。

事实也是这样,大约是2、3分钟之后,一直蹲着盯紧玻璃板底部外侧的学徒,兴奋地站起身:“镜子!镜子完成了.镀银成功!”

是的,银镜反应本质就是一次‘镀银’而已说起来,很反直觉的是,镀银是一件非常晚才做到的事。粘银粉或者贴银箔这不算镀银的话,至少现在还没有镀银技术。相比之下,镀金真是一门古老的手艺。

随着银镜反应完成,形成了光亮的镀银层。又等了一会儿,直到蹲在玻璃板底下的学徒检查过,玻璃板后镀银层非常完整,不存在没镀上的区域,工匠们才动手,倒掉‘相框’内的废液。

之后没有立刻清洗镀银层表面残余的废液,而是放在一边晾着。制镜工坊的管事给路易莎解释:“呃,如您所见,路易莎郡主,我们还得等一会儿。刚刚镀上的银层非常脆弱,清洗的话很容易导致银层破损。”

这一点路易莎当然知道,现在用的生产流程,还是她和海莲娜在实验室试出来的。不过现在管着制镜工坊的这位先生显然不知道这事儿,只知道制镜技术来自路易莎——他很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不认为是路易莎弄出来的技术,只当是她身边有能人。

既然是这样,路易莎不了解实际操作细节,需要解释,就很正常了。

这位制镜工坊管事说起来,也不是路易莎的人。属于是巴尔扎克伯爵看重玻璃镜,在制镜工坊办起来后,就派了自己的人来这多少有点儿摘桃子的意思,但路易莎的情绪还可以。

这是因为,一方面巴尔扎克伯爵让她可以派自己的人给管事做助手,监督管事的同时,也方便路易莎可以从玻璃镜的收益里直接、固定地拿到自己那一份。另一方面,这个管事还算知情识趣,对路易莎在制镜工坊的支配表示了顺从。

路易莎没说什么自己知道,反正银镜反应也不是她的学术成果(虽然她为了在这个时代复刻银镜反应,下了大力气),她当然没有那个动力和底气‘署名’。别人不认为技术出自她,她也不会还去解释什么.这落在知道内情的眼里,却当她是谦逊。

她更在意正在晾干的镜子,问道:“这面镜子的尺寸是?”

主管显然在很短时间内,把自己这份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记下来了,立刻回答:“这面镜子是7尺1乘4尺的尺寸。”

路易莎心里换算了一下,那就大概是2.4米*1.2米,在此时实在是‘巨镜’了!

主管不等路易莎继续发问,就接着说道:“按照您的吩咐,我们还准备了其他装置框,可以用来制作其他好几种尺寸的镜子,其中甚至包括圆镜。不过要说最大的,那就是这个尺寸了。这真是闻所未闻,哪怕是过去的金属镜,也应该没有这样大的。”

“不过,这确实是天才般的设想!”主管还不忘恭维路易莎:“在下听您身边的雨果夫人说,您打算将这样的大镜子命名为‘穿衣镜’.是啊,穿衣时要是有一面这样巨大的镜子,那就太方便了。”

“而且,一个豪华漂亮的房间里,如果有一面这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镜子,那该是多么惊人的事?足够让看到的每个人目瞪口呆,为之震撼了。”

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这年头的贵族真是前所未有地重视‘面子’。就喜欢通过奢华的场面、宏大的排场、慷慨的赏赐,来显示自己的财力、风度与超然物外。

对于对方的恭维,路易莎不置可否,只是弯了弯嘴角,说道:“听起来还不错.要小心一些,这都是精心挑选后,又用最细的擦粉,废了很多工抛光的玻璃板。如果在你们这里出问题,之前的工就白做了。[(.co)(com)”

这么大块的玻璃板,又那么薄,肯定是很脆弱的(以此时的玻璃质量,这一点是无疑的),路易莎这也不算杞人忧天。其实这玻璃镜不是不能做得更大,之所以没有,也是再大就更容易碎了当然,也是没必要,除非是路易莎打算搞个奇观,整面墙要用一块完整的玻璃镜来装饰。

上辈子历史上的镜厅都没有那样镜厅用玻璃镜拼成对面拱形玻璃窗的形状,一扇‘玻璃镜窗户’,也是由21面镜子组成的。

“对了,金匠人手充足吗?”路易莎想到了什么,问道。

制镜工坊管事连连点头:“这事儿很容易办,只要有钱就行,已经办好啦!特鲁瓦最知名的金匠都愿意接这个活儿。如果时间再多一些,普罗万、西岱,乃至罗兰西的金匠,那些给圣父和枢机们服务的,都能邀请来特鲁瓦做工。”

金匠是负责给镜子做镜框的,人靠衣装马靠鞍,好镜子也得有好镜框陪衬。既然要当顶级奢侈品来卖,这些玻璃镜的镜框,当然要用好材料、好工艺了。到时候银的、镀金的,雕刻美妙复杂的花纹是最基本,还要在之上镶嵌珠宝、象牙等等,做成真正的‘宝镜’呢!

而这类型的工作,在此时都是金匠来做了——之所以不雇几个金匠,专为制镜工坊所用,路易莎也是有考量的。

她想的是,不同的金匠有不同的擅长风格,到时候镜框做出来就很少会重复,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此时金字塔塔尖的一小撮人,追求新潮,追随别人的‘标新立异’还不够,自己也爱搞一些标新立异的操作。

他们估计也不会希望自己花大价钱买到的镜子,和别人的很像。

这也更对得起玻璃镜顶奢的定位路易莎做奢侈品归做奢侈品,绝对不是奸商啊!核心竞争力是多方面的,而不会像后世,真就是一个logo了呗。

路易莎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也没有再多问什么。等到下一面镜子也开始制作,之前一面也晾干了一些。在慢慢用清水冲洗掉了废液残留,又在镀银层外厚刷漆保护镀银层时,她就没再看了——其实现在限制制镜工坊产量的,是原料供应有限。

用擦粉抛光得光洁闪亮的玻璃板,还有制作几种溶液的化学原料,供应起来都不是那么容易。与之相反的是,整个银镜反应快的惊人。

倒也不是不能原材料扩产,但问题是,那样银镜的出产就太多了!很难继续奢侈品格调——说起来,当初路易莎计划让银镜成为特鲁瓦经济增长点的打算,她都不知道是失败,还是成功了。

说成功了,因为要限制产能的关系,真正惠及到的市民其实没有预计中的多,连带效应也不明显。要说失败了,其实整个产业雇的人也不少了。

不说制镜工坊直接雇工了,就说玻璃工坊,都因此单开了一个小组,专门制作最优质的玻璃板。这师父加学徒、帮工,就是十来人了。至于最费工的抛光,使用的人工有数十人之多!毕竟一面合格的玻璃板,两人一起抛光,也得数日才能达到完美。

再然后,那些制作溶液用的化学品,无论是路

易莎自行办小作坊生产(笔趣%阁小说)_[(.co)(com), 还是从市面上采购,都会给不少人带来工资不低的工作——保守估计,这也是百来人的用工了!

算下来,雇工达到了两百人左右,再考虑到路易莎给他们都开了不错的报酬,他们一个人就可以养活一个家庭.这其实是让两百个家庭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哪怕按比较低的户均水平,算每个家庭4人(古代农业社会,无论是华夏,还是西方,正常光景,一个家庭平均人口都在4到5人的样子),这也是800人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此时一些小城市,整个城市就两三百个家庭,总人口千人左右。这样的城市,真要说人口数量,其实并不比一些繁荣的大型百户村多。只能说人口密度大一些,老百姓多从事手工业,而不是农业。

所以换个说法,如果路易莎真把整个银镜产业集中起来,足可以原地建立一座小城了——200户人家从事制镜相关业,再加上一些人家做建筑工、木工、金属匠等,服务于那200户人家,总人口超过1000人的小城就足数了。

只不过特鲁瓦城在此时属于大城市,家庭数大约是5000,人口有两三万。这样规模的制镜业投入其中,水花就没那么大了——可即使如此,那也是城里1/25的家庭的直接生计(这还没有计算间接利好的),终究不能轻视。

只能说,没有集中起来,很多就显不出来了。尤其是很大一部分出于保密需求,放在了远离城市的地方(甚至包括制镜工坊本身,也是放在城市郊外的),更是起不到多少带动城市的作用。

不过这些路易莎也不是很在意,作为一个中世纪领主,执着于‘城市化’,那就太傻了。

路易莎是在宣布,制镜工坊这周都拿双倍薪水,就算没有薪水的学徒,也有相当于普通雇工一个礼拜报酬的奖赏可拿后,才离开制镜工坊的——路易莎不太懂管理学的事,毕竟上辈子她就是个普通大学生,社会经验都是0。

但曾经生活在现代,她至少什么都懂一点儿。知道现在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预备)‘领主’,只要能每次施恩都没被中层隔断,叫下面的人始终知道自己吃谁的饭,拿谁的赏。其他方面再不犯原则性错误,基本也就稳了。

而离开制镜工坊后,路易莎没有把玻璃镜的事抛诸脑后,而是更放在心上了。她很清楚,这一门财源到这个时候才成了一半,剩下一半就是推广玻璃镜了。

即使玻璃银镜本身在这个时代非常能打,不做推广,就这样直接拿去大贵族的宫廷,其不凡也是不言自明的,人们总愿意给它出高价。这推广也不能完全躺平——路易莎是现代人的节奏,不愿意等玻璃镜的风潮慢慢形成。

对此时的人们来说,几年时间一件奢侈品能干传播并流行于各个宫廷就很快了,路易莎却是三五年都等不了。

另外,搞推广始终是有其意义的。或许不能把本来价值100块的商品卖到10000块,但要把价值1000块的商品卖到10000块却是有希望的。

“.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吗?我是说,大家都关心的那种新闻!”路易莎在思考如何给玻璃银镜制造一个惊艳亮相,第一次出场,必须得让尽可能多的人印象深刻才行。但一时想不起有什么好机会,便询问起侍女和侍从最近的新闻来了。

当然,说是新闻,以此时新闻传播的速度,时效性也就那样。现在说起来的,说不定早就过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