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第 70 章 穿越中世纪070

就这样,公厕开张后,人们很快发现城里的卫生状况迅速改善。除了不懂事的小孩子,普通人都会就近找公厕方便,而不是随地大小便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家有羞耻心,也是因为公厕的条件比街边沟渠,或者某个草丛要好。

修成坐台的位置,掏出一个个坐便孔,坐上去就可以方便——马桶在坐便孔之下,清洁公司的工人可以打开坐台正面的‘小门’,取出里面的马桶(平常还有‘公厕管理员’巡视公厕,负责打扫卫生,以及给满了的马桶盖上坐便孔什么的)。

除了味道稍微重一些,公厕方便肯定是轻松多的,更重要的是,这避免了很多尴尬场面。

另外,随地大小便的人迅速减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路易莎搞了一次搬空粪便山的城市大扫除。过去因为各种原因,城内堆积在地表的‘粪便山’,也铲干净后装船,运到了沿河庄园做粪肥。大都是陈年了的干粪,还不用等了,立刻就可以洒进地里.

这样过后,城市干净了很多,再加上有了公厕,大家也是本能地不好意思破坏干净了不少的环境——典型的‘破窗效应’。

在此基础上,路易莎才让人用砖石、灰浆在城市几个固定地点修建了‘垃圾池’。当然不是垃圾桶,垃圾桶是很有可能被人偷走的!这样的垃圾池路易莎也很熟悉了,她上辈子小时候,城中村里还有不少呢!

她上学的小学内也有垃圾池,每天的值日生还要将班级垃圾桶倒到垃圾池去

不同于公厕,分布点比较多,垃圾池就主要在城内几个‘手工业区’了。这主要是因为,其他地方倒垃圾的需求并不大。古代人的生活垃圾极少,一件东西往往会被利用到极致也不会被抛弃,就连厨余垃圾都还可以弄去喂猪呢(城市里养猪的还不少!)。

相比之下,也就是手工业区,生产活动会产出不少垃圾!尤其像是硝皮匠街区、屠宰街区,不知道往河里倾倒了多少东西,河流没有堵塞,只不过是水量足够,但污染是肉眼可见的了——所以垃圾池密集地设在这些地方,还要勒令作坊只能将垃圾倒进垃圾池,否则便施加罚款。

肯定还有作坊不按要求倒垃圾,到时候罚款得到的钱,刚好专款专用,用来每天雇垃圾车清理垃圾池,将垃圾拉到城外填埋。

路易莎在城郊选了一块盐卤地作为垃圾填埋场,还让自己的机械设计师莱昂设计了一款省力挖坑的机器。两个人操作,半天时间就可以挖出一个够填埋场使用一个礼拜的垃圾坑,倒满后再花一天时间填土埋上——坑挖的不算深,填土也薄,压实是没怎么压实的。但这不是问题,古代垃圾大多可降解,污染能力和后世也不可同日而语。

清理城内‘陈年污垢’,新设公厕、垃圾池,大干两个多月后,特鲁瓦城说是重获新生,或许有些夸张了,但的确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都做得很好,接下来只要新挖排污渠就好了。”路易莎表扬了一番办好公厕和垃圾清运工作的人,发了奖金。然后没有休息,立刻安排起新的工作来。

相比起又脏又臭的公厕和垃圾清运,新挖排污渠听起来虽然累,但已经好接受多了。所以有资格在场的人都打起了精神——当然,反正一线工作也不是他们做,脏臭的也不是他们。他们高兴的是,新挖排污渠听起来就是个比较大的工程!

如果是全城系统的排污渠,那得花不少钱嗯,负责这样的工程,大家都是能捞到油水的。

事实也差不多如此,从伯爵那儿抠到的‘特鲁瓦城改造基金’,

绝大部分都花到这个上面了。其他的要么花钱不多,要么根本不用花钱,可以从市政府或者城中商人身上想办法。

“.这是查看过旧的排污渠后,雷欧匠师画的沟渠分布图,比过去的更合理,还充分利用了部分旧沟渠,减少了工程量。↑(笔趣阁小♀说)_[(.co)(com)” 路易莎将图纸给其他人看。

负责修筑特鲁瓦城堡的雷欧匠师,虽然应该属于建筑师一类,过去也只督造过教堂和城堡。但这年头也没有专业的城市设计师啊,雷欧匠师就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了。毕竟像特鲁瓦城堡那样的大城堡,整个城堡要考虑排污系统,也是很复杂的。

城市的复杂程度是要更上一个台阶,但雷欧大师对比其他人,已经非常专业了。

“.街道两侧的排污渠填埋,要在街道中央挖排污渠吗?”有人摸了摸下巴,对这个设计有些不解。

“对啊!这样其实更好呢!”也有人恍然大悟:“过去排污渠都在两侧,市民一旦侵占街道,首先就会影响到排污渠。很多排污渠被填埋,还有的排污渠简直成了私人垃圾池。如果在街道中央,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过去特鲁瓦的城市排污渠就像大多数城市一样,出现在街道的话,就在两侧的位置。这一方面是因为,屋檐有大量落水,排污渠正好可以接住,顺畅排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排污渠大多数是明渠,为了不影响通行,放在两侧也是比较好的。

“而且,街道永远都是中间低、两边高,排污渠在街道中央才能更好排水排污。”有人也跟着赞同道。

他说的也没错,非常奇葩的是,此时城市道路几乎都是中间低、两边高。这或许有道路中央长期人走车压,天长日久压低了的可能性。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修筑和维修时故意的,因为只有这样,城市积水时,才没那么容易影响到住户。

只不过那样的话,住户门口的街道就会积水成小河了。而更多时候,积水不那么严重,街道走车马也能飞溅大片污水,给两边的住户和行人带来不大不小的困扰。

“但这样,会不会妨碍通行?”有人立刻指出了那个最显而易见的问题,那么大个沟渠在那里,一不小心就会坑到经过的人、车、马啊!

“所以这些沟渠不会是明渠,上面会用石板封盖!”路易莎显然不会漏掉这么大的问题,表示自己早有准备.其实她早就看‘明渠’不顺眼了,有碍市容市貌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原因,关键是污水渠就那么敞开,真的大大‘利好’疾病传播!

当然,盖石板的做法,严格意义上也不算暗渠,只能算半暗渠。不过这大大降低了工程量,不用深挖下水道,今后维护也相对容易。而且以特鲁瓦的城市规模,这也算够用了。所以最后选定了这个方案.算是妥协的产物吧。

用砖石涂抹砂浆修沟渠,再盖上石板,大家看到这个计划,立刻心里计算起来,这里有多少油水。路易莎则表示,这个工程她打算采用分包的方式承包出去。首先将排污渠分成数段,凡是有意向的包工头都可以来承包,要以‘段’为单位。

承包并不是说说而已,得写‘标书’,说明自己手下有多少人手、工具等,然后为这些分成段的排污渠分别报价。路易莎这边会和市政府组一个招标委员会,综合考虑施工能力和价格,确定承包人。

这样,最后市政府和路易莎就不用费力监工了,只要最后负责验收一下就好了大家照着这套来,虽然没有预想的吃到多少油水,但好歹有得赚。私下嘀咕路易莎有些太精明之外,也就接受了。

另外还有些人, 做不了修沟渠的事,那还可以承包填埋、梳通旧沟渠,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工程——部分旧沟渠不在新的排污系统当中,为了防止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干脆就填埋了,还能直接用挖新沟渠的土来填埋,更加省事。

其他还要重新用上的旧沟渠,则是在过去很多年里,或多或少积攒了堵塞问题。趁着这次机会,干脆就清理梳通一遍。清理梳通完了,也是一样要铺砖石砂浆、盖石板的。

在特鲁瓦城大修排污渠的过程中,路易莎看着位于道路中央的排污渠,甚至还有了新的主意。就对市政府的人建议说:“这些可以供两辆,以及两辆以上马车通行的街道,要划分出左右行道,以中间的排污渠盖板为界,人、车、马都靠右。”

“只能供一辆车通行的窄街,就规定单向通行这个你们要去实地查看,确保那条窄街哪个方向的人车流动更多。另外,还要在附近找到可以供反方向通行的过道,以免造成交通不畅。”

至于只能过人的巷道,车都不会走的,一般也没什么交通堵塞,就不用做这些规定了——路易莎是想起来,特鲁瓦城作为一座商业城市,物流量是比较大的,平常就时不时拥堵。到了集市期间更不用说,很多路段可以说寸步难行!

这对市民生活,还有来参加市集的商人,都是极大的不方便。

路易莎在修排污渠之后,也没有经费了,但现在这个解决方案根本不需要花钱,只要市政府出一条规定就可以了。而它的作用又是极其明显的,有了这样的通行规则在,以中世纪的道路流量,至少日常就不可能拥堵了!

集市期间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堵塞,但也绝对比现在要好得多.呐,这就是设计精妙简单而成本低廉,现代社会的经验就不存在没价值的,只看能不能融会贯通解决问题。

听路易莎提出这个‘通行靠右’的设想,大家半信半疑。一方面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很多拥堵都是由避不开的对头相遇引起的。大家同向而行的话,即使通行量再大,也就是慢一些,不至于彻底堵塞吧(以中世纪的情况来说,大体如此)。

另一方面,又不确定这样的规定能否很好执行,以及执行之后作用到底多大.嗯,前者还可以通过市民自监督来做,尤其车辆逆行,可以举报罚款!想必被对方逆行耽误的人很乐于做这种事.形成习惯后就好多了。后者,只能说大家很难想象完全没见过的事物?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又不需要花钱,路易莎既然吩咐了,市政府也愿意试试看——这就是威望的作用了,如果之前大家都没有和路易莎打过交道,以及路易莎没有主持之前的建公厕、垃圾清运、现在的排污渠工程,哪能这么容易!

不花钱归不花钱,市政府却是需要耗费精力的。下达一项法条哪有那么简单,一般市政会议不得讨论?更不要说事后向市民宣讲,以及具体的执行监督工作了此时市政府的规模都是很小的,就算能发动市民帮忙,这也够他们忙的了!

在城里因为挖排污渠,到处都像大工地,短时间内有些乱七八糟的时候。路易莎依旧没停下,规定一切要在特鲁瓦热集市前结束,不能妨碍举行集市后,她就召集了面包师行会,宣布了一件事。

准确地说,她只是坐在一旁‘旁听’,发言是由康奈尔骑士代她进行的。

“先生们,你们瞧,这是新发明的烤面包专用容器,路易莎郡主将它命名为‘烤盒’,或者‘锡盒’。”康奈尔骑士拿起一只长方形的不带盖锡质吐司模具说

这就是‘烤盒’(<a href=".co.co)(com), 不同于路易莎上辈子见过的烤吐司模具,各种材质,各有优点。中世纪的路易莎最终选择后世已经不多见的锡制烤盒。</p>

选择锡的理由很简单,它熔点低,易制成薄皮容器,中世纪的金属工艺要制作它也很简单.这大概也是历史上,最初的吐司模具就是锡制的原因之一吧。后世将这种模具叫做‘烤厅’,说不定这个‘厅’也是因为锡而来。

因为锡的英文‘tins’,发音就是‘厅’嘛。

“揉好的面团切成大小合适的条状,放进这样的盒子里,再送入烤炉烘烤。用上这样的烤盒后,一炉面包能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份量多很多。而且还比以前要干净得多,我想每一个买面包的人,都愿意购买这种。”

“对了,没有圆面包和棍面包那么大,这样的长方面包还能烤得更轻盈松软,口味也会好很多呢!”

“其实我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诸位依旧坚持烘烤和农村面包房一样的面包。你们的顾客并没有储存面包的需求,只是购买今日所要吃的面包,嗯,最多连明天的一起买。你们大可以将面包烤得松软轻盈一些.”

康奈尔骑士其实并不知道面包烤制的过程,但并不妨碍他在路易莎授意后,照本宣科说明‘烤盒’的好处。

此时普通人吃的面包,大都是一种脸盆大小的圆面包,再不然就是一只手臂长短的粗棍形面包。但不管是那种,都比较粗糙、耐放。这大概是因为农村的人们难得去一次烤面包房,往往一次性会多烤一些,而这就要求面包本身要耐放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会把面包做的很大、很紧实,都是为了减少和空气接触面积,利于保存。还会烤得更干,即使达不到饼干的程度,也比较干硬了.但其实,城市生活并不需要这种面包。

不同于乡村面包房,一般是一家一户去烤面包,一次烤够自己家一段时间要吃的。面包房严格来说是个烤面包的地方,赚得是场地费、工费,而不是卖面包的钱。城市面包房却是在卖面包的,除非是面包价格不稳定的天灾人祸时期,不然市民都是吃多少买多少,多的话也就是买最近一两天吃的。

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必为了耐放而牺牲面包的口味,弄得大而紧实,还那么干硬。

即使此时的人们食量比较大(毕竟主要靠主食摄取能量),烤盒烤制出来的磅面包也是足够的。实在不够,多买几条也该够了吧?

而一旦越过作为主食的面包,只能是大圆面包、粗棍面包这个思维定式。城市面包房开始主要提供长方形面包(切片后就是吐司片了),市民们的生活幸福感就会有一次巨大提升——说实话,大部分人吃的那种大圆面包、粗棍面包,真的谈不到多好吃,吃它就是为了活着而已。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活着’已经很难了,吃的东西连为了‘活着’都谈不到.

面包师兼面包房老板们(此时大多身兼两种身份),互相看看。一边面对一旁定海神针一样旁听的路易莎郡主,不敢说出什么反对的话。另一边,又实在闹不明白,路易莎郡主怎么管起他们面包师怎么烤面包的事了,难道是打算卖他们这种烤盒,好赚一笔?

呃,‘卖’太奇怪了,不像是领主老爷们会做的事。或许是收税呢?集市上要用领主提供的标准量具,就得花一次钱,这是一种税现在,路易莎郡主是希望大家用她提供的容器,按照标准制作面包,从而设立一个新税种吗?

面包师行会在每座城市中都非常重要

,他们或许不如其他行会有财力,但因为关系到整座城市吃饭的问题,一向是市政府和领主重点关注的。不过,市政府和领主主要关注的是面包价格、面包质量,要确保面包价格不会高到市民吃不起,也不能过于以次充好。

毕竟是吃进嘴里的东西,实在不行,肯定是会闹的此时城市暴动往往就因为这些事而起。

面对大家有一些迟疑的神色,还是面包师行会的会长站了起来:“放心罢,先生们!这是一件大好事,你们跟我来路易莎郡主这主要是为特鲁瓦城的市民们好,见他们吃的面包太粗糙了,才有这样的想法。”

为了顺利推广‘烤盒’,肯定是提前和面包师行会的会长打过招呼的。有他这个行会自己人说话,其他人才放下了一些戒心——虽说,会长其实不太理解,路易莎干嘛在乎市民们吃的面包太粗糙。之前的面包又不是不能吃!很多人还吃不到,只能吃麦粥呢!

这种麦粥可不是后世想的那种,干干净净、软软糯糯的粥。此时穷得只能吃麦粥的人,一般只会手舂石臼,稍微加工一下,甚至完全不加工,直接带壳煮麦。

喇嗓子的麦壳,晒麦时混进去的砂石灰尘,混在一起煮,进食本身就完全成了一种折磨。

对于这些疑惑,行会会长只能心里解释为路易莎郡主是大贵族嘛,高高在上,不知民间疾苦。来到特鲁瓦城,看到城市里的市民吃那种大面包、陈面包,就觉得太粗糙了,出于同情就打算在面包师中推广烤盒和新式样面包。

只能说,过程错了,最后的结果倒是对的。路易莎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同情此时的平民的,只不过她也做不了更多,也只能做做这种不花钱就能改善他们生活的事了。至于更多的事,还是等她当上布鲁多领主再说吧。

面包师们在行会会长的引导下,去了开会房子对面的一家面包房,这是在场的一位面包师开的。征得他的同意后,会长就让学徒做好新烤一炉面包的准备——在面包炉里烧火,等到炉子足够热了,再取出还未烧完的燃料,并扒出炉灰。

看起来这间面包房还比较讲究,学徒还用一个拖把一样的清洁工具,蘸水后再面包炉里擦了擦,多少擦掉了一些残余的炉灰。

按照此时烤面包的方式,之后就该是将捏好的生面包用一个长柄工具递送到烤炉内了。

是的,面包直接和炉底接触,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沾上炉灰。而虽说高温消毒,这些炉灰肯定是无毒无菌的,但吃一嘴炉灰本身就让人很不愉快了。

学徒准备的时候,行会会长点了几个面包师让他们一起准备面包。

面包房里做面包和家里做面包不同,要用到一个特别大、特别深的槽状容器和面,一次和半槽子出来。在没有和面机的年代,这纯是力气活儿,也因此,此时的面包师往往得非常强壮才行。

比较幸运的是,这里已经有发酵的差不多的面团——这明显就是早准备好的,用来说服面包师的‘一场戏’了,不然这个时间点,怎么会有不用等多久就能使用的面团?

此时,和好的面,得加入啤酒房弄来的酵母.此时面包房没有专门的脱水酵母,都是从酿啤酒的地方弄到的湿酵母。而这种湿酵母,其实就是发酵啤酒时,表面产生的白色泡沫。酿啤酒的人一般会把这些白色泡沫舀出来,卖给面包房,这就是所谓的‘啤酒酵母’。

这种酵母发面团的速度是很慢的,而且还得进行一番处理才能使用。嗯,一般是在啤酒酵母(就是一堆啤酒泡沫)中加点儿面粉

,制作‘发面团’,光这就得至少6个小时了!然后才能用发面团去发每天那半槽面。

所以制作发面团,往往得前一晚睡下前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起来用掉。

几个面包师一起做,速度是很快的。面槽里的面,切上几刀就能拉到揉面包的台面上,然后继续切小一些,大约是1磅一个——过去大家一般是2磅一个,可以做大圆面包。1磅是在会长的指示下,为了用烤盒烤面包特别做的。

揉一揉,就被拉成一条放进了烤盒里,放进烤盒内的面团,底部还预先划了一刀。这个操作没人觉得奇怪,不用模具时,他们也会给一个面包划上两三刀,这便于烘烤。

这时候面包师们已经看出一些端倪了,忍不住小声说道:“这似乎省了我们给面包塑形的功夫,我是说,只要揉好了,立刻就能扔进那个盒子里。”

即使此时大圆面包和粗棍面包,只要分量是对的,形状不规则一些根本没人在乎,也还是得塑形。每一个都得塑形的话,就是一个不算小的活计了。

“而且就像刚刚骑士大人说的那样,这样用盒子装起来的面包,可以更紧密整齐地摆进烤炉,一炉当然能出更多分量的面包。”面包还没有进烤炉,已经有人想到这一点了。

“也因为这样得到的面包像枕头一样,可以高一些吧。”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有模具支撑,不用担心面团塌陷——我记得,有些地方的面包师会制作双层面包,一大一小两个圆形面团垒起来,就是为了让面团增重,又不增加炉子里用占的地盘。”

“相比起那样麻烦的做法,用模具的确简单多了。”

大家显然更在乎同样的燃料,同样的炉子,一次可以出更多面包这种事。相比之下,烤盒隔绝了面包和炉底的直接接触,干净了很多,根本没人提.毕竟在场的都是面包师,站在面包师的角度看问题,没毛病的。

面包师们看着学徒一次将两三个烤盒送进炉子深处,紧挨着放置,心里开始计算,这一炉能多出多少面包——学徒们很快将烤炉的炉门封住了,这个时候的面包炉就是这样的,是利用炉膛里烧过一段时间的火后,残留的炉温进行烘焙的。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