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小妖 作品

第 85 章 太夫人恩同再造,...

第85章太夫人恩同再造,

詹权认真回答说:“外地的案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汇总,到目前为止一共收集到一百三十七个因近亲成婚而几乎绝嗣或已经绝嗣的案例。”但是就和之前调查出的那些案例一样,这些家庭对于自家生几个孩子就死几个孩子的现象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他们及他们周围的人都没往近亲成婚那方向想。

可对于詹权这种亲身参与其中的调查人员来说,他们几乎已经能肯定近亲成婚的恶果了。哪怕民间不信,但他们这些负责在暗中调查的,是万万不敢近亲成婚了。

詹权又说:“外地的案例都是一波波送来的。等到八月中,大约能有三百多个案例。用这些案例去说服朝中的大人,应当能够说服他们了,只要世家不闹幺蛾子。”

如果世家闹了幺蛾子,那……瞧着吧,肯定有大把大把的人选择睁眼说瞎话。

万商道:“我之前和你提过,想要把近亲成婚不好的结论在民间扩散出去,并且叫民众们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像其他政策那样走自上而下的路子,因为这条路子明摆着会被世家堵死。我们只能走自下而上的路子。”

其实关于近亲结婚这个,万商从来都没指望靠这个就把全体世家彻底干掉。

说白了,想要彻底消除世家的影响力,那么“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比“近亲结婚有害”有用多了,且朝中已经施行,万商只要平安顺遂地活下去,迟早能见到世家倒霉的那天;想要坏掉世家的口碑,那么宋书生找到的这个书信也比近亲结婚有用多了。

虽说德妃和司马度也是血缘太近以至生下了严重畸形的孩子,但这个不能论证表亲成婚不好。因为德妃和司马度是同姓兄妹,他们偷情在当下的认知里就是□□。

“乱人伦,逆天道,当诛。”这是写在书本里的话。

解密前朝史官留下的书信之后,人们只能以此去批判世家内里藏污,批判他们道德败坏,不配成为“礼”的代言人,更不配成为“礼”的制定者,和近亲生子并无关系。

万商之所以一直关心近亲成婚的调查进度,是因为她想要尽量减少世间近亲成婚的例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各个家庭里的不必要的悲剧,甚至减少部分女性在生育一事上的牺牲。所以万商无比希望“近亲成婚有害”在民间成为人尽皆知的一件事。

在这个过程中,要是能顺便打击到世家,那自然更好了。

听万商这么说,詹权眼睛发亮地盯着她:“母亲您可是想到什么好法子了?”

“我也不过是灵机一动。主要还是你这几天处理的案子给了我灵感。”万商道。

詹权附耳过来,万商压低声音在他耳边如此这般一说。

詹权迷茫,詹权沉思,詹权震惊,詹权眼中的佩服都能具现化地溢出来了。

他赞叹道:“我觉得可以一试!如此一来,不仅叫近亲成婚的恶果深入人心,还能趁此打击民间那些层出不穷假借神佛之事坑害百姓的骗子,简直是一举数得啊!”

关键是整个过程很难引起世家那边的警惕,因为一般人真想不出这样的套路!

等世家意识到朝廷这么做的真正的目的时,一切都已经迟了。

万商忙道:“还需从长计议。”

“是是是,需从长计议。”詹权认真地点头。他心说,太夫人想出了如此绝妙的办法,若他们最后施行时出了岔子,浪费了太夫人的

点子,那他们简直要以死谢罪了。

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万商把信件交给詹权:“这样,你先递密折给皇上,只说有要事汇报,看皇上什么时候召你进宫。我这边派人去请宋书生再问问他的意思。(笔?趣阁小说)[(.co)(com)”

詹权自然也知道轻重,拿着信就转身写密折去了。

他现在官位太低,还不能自由出入宫廷,而皇上日理万机,他想见到皇上,便需要先递折子。或者他先跑去宫门口,再等皇上召见,这样也不是不行,但这样的行为总归有些张扬。詹权领的毕竟是秘密任务,一旦张扬了,说不得皇上会心有不喜。

这边,万商立刻派人去请了宋书生。

宋书生这两天待在家里并没有闲着,而是仔细回忆舅舅舅母平日里的表现,思索了自己生母那边的情况。然后他还临时编了一出杂戏。这个杂戏很短,只有三折,不像《詹水香传》那样有几十折,宋书生又只是先拟个草稿,熬了两晚上就写好了。

第三天,他拿着新写好的杂戏去舅舅舅母面前,打着请她们帮忙审阅的名义,把戏里的故事讲给她们听。故事的开篇就是一个陈旧小镇上,忽然来了一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很快就在镇上结下了人脉。

第一折戏是年轻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暗中给镇上的那家布楼设了陷阱。这个布楼可了不得,既做布匹生意,又做成衣生意,其主子是镇上一顶一的富户。但在年轻人的精心算计下,布楼生意接连亏损、赔得血本无归,差一点就要倒闭了。

第二折戏是倒序,说十八年前的布楼就只是一家小小的布店。布店的少爷和镇上另一家成衣店的小姐两情相悦、互结连理。但少爷家里却暗自勾结山匪,趁小姐父兄出门进货时把他们杀了,害小姐家破人亡。小姐怀着七个月身孕时,忽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她当时处境艰难、无法报仇,只能借口出门祭拜亲人,趁机假死而去。

第三折戏又回到十八年后,年轻人终于集齐布店谋财害命的证据,呈到县令面前,县令秉公执法,判了罪魁祸首砍头,又判其他人流放。年轻人见布店一家恶有恶报后释然一笑,然后自尽而亡。原来这个年轻人就是成衣店小姐当年肚子里的孩子。知道生父一家是恶人,他决心要帮生母报仇。但生父毕竟是生父,他只能自裁谢罪。

宋书生把故事读给舅舅舅母听。

这故事显然在隐射什么,但细节上又和现实截然不同。

至少现实中绝不存在什么两情相悦、喜结连理。

一开始,舅舅舅母就只是听故事而已。听到后来,她们联想到了什么,都变了脸色。舅母一个劲地摇头:“这年轻人太傻了,真是太傻了,他怎么能自尽呢?他生父那一家子都是罪有应得。他最后哪怕遁入空门呢?自尽不好,钰儿你快改了吧!”

宋书生心道,其实年轻人选择自尽,这是符合世间礼法的。普世的价值观就是这样,子告父是重罪。如果舅舅舅母没有通过这个故事联想到什么,她们绝不可能这么激动。所以即便生母家里不是他猜得那样,也肯定和生父有仇,这已经能确认了。

舅舅舅母之所以选择瞒着他,就是怕他像故事里的年轻人那样陷入两难境地。

宋书生便说:“故事就只能这么写……但如果我是故事里的年轻人,我可以把报仇一事做得更隐秘些,叫人联想不到我身上,这样一来我自然就不用以死谢罪了。”

舅舅舅母对视一眼。舅舅问:“这故事叫人听着难受,何必拿

自己做比?生母和生父有仇。生母是好人,生父是坏人。不报仇,对不起生母;报仇,又叫人说嘴。(笔?╬趣阁小说)_[(.co)(com)”

“不报仇,确实对不起生母。但报仇并没有对不起生父。故事里的那个生父,他好似从未养过那位年轻人,既没养,何来恩?回头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安信侯太夫人听。她和善极了,喜欢听我讲戏。只怕她也会这么想,生父既没养育,何来恩情?”

舅舅自然不知道宋书生是去安信侯府做幕僚的,听了这话直点头:“我知道太夫人好,当初她在衙门口说的那些话,陈平那小子都讲好多回了,叫人听着真舒坦。”

舅母也接话道:“孙娘子前些天特意寄了一封信给我们,说是谢我们当初把她母女引荐给了太夫人的技堂。孙娘子带着女儿如今在那庄子上住得好极了。她每日就帮着技堂做做饭,竟然也给算工钱。她女儿更是了不起呢,一边继续染布,一边还学了字。我们收到的信就是她女儿写的,虽然只是些大白话,但也很厉害了,是不是?”

好似每次提到安信侯太夫人,舅舅舅母都会比平日里鲜活。

如果太夫人真也觉得生父不养就无恩情,那舅舅舅母会立刻放心不少。她们便叮嘱宋书生,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太夫人听,然后一定要记下太夫人是什么反应。

宋书生自然乖乖点头。

正好这时太夫人差人来找,舅舅舅母二话不说就把戏本子塞进宋书生怀里,迫不及待地赶了他出门。宋书生瞧着她们这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那我就走了啊!”

到了安信侯府,便有下人引路,引宋书生走去万商住的荣喜堂。

大户人家讲规矩,不会由客人在府里乱走,引路的下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客人基本上就不会撞上府里女眷了,也不会走到什么不该去的地方。但偶尔会有意外。

万喜乐如今一直跟着思玉念书。

和思玉相处多了,万商慢慢就看出来她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了,不仅领着思玉在练武场上跑步,还嘱咐万喜乐,白日里太阳好的时候要拉着思玉走出屋子去晒晒太阳,看看花花草草。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吸收,某种意义上确实会叫人心情好起来。

既是为了老师的健康,万喜乐自然重视万商的嘱咐、认真照做。

但对于思玉来说,白日太阳好的时候就是最适合读书的时候。既然要读书,那就好好读,怎么能去外头玩呢?而且她本质上是一个不爱动的人,她喜欢待在室内。

见证了她们师徒的互相拉扯,万商提议说那就变成聊天教学吧。因为读书肯定不能读死书。比如,学了一个历史典故,不是光知道这个典故就成的,要认真揣摩故事里的每个人的言行,他们都是怎么想的,都有什么目的,怎么就促成了那个结果。

晒太阳时,正好能聊天讨论这些。万喜乐和思玉晒太阳的路线非常随机。

宋书生默不作声地跟着下人走路时,忽然听到风里传来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她道:“老师,既然早就有句读这种东西了,大家刻印书本时,为何不把句读一并标上呢?标了句读,一方便阅读,不会大片大片看着累;二直接就知道怎么断句了。”

这个女孩听上去年纪不大,性格显得非常活泼,肯定是那种在长辈面前被娇养着长大的孩子。这种“娇养”不是指她穿金戴玉,而是指她肯定得到了很多很多的爱。

她说:“做好断句,那我只要认识一些基础的字,基本上就能读懂所有的书了。”

“是啊,既然加了句读

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加呢?”另一个年长的声音说。

从能听到女子的声音时,下人就停住了脚。宋书生便低下头,做出一副非礼勿视的样子。其实他就算四下张望,也不一定能见到人,因为只是声音传过来了而已。

下人小声说:“抱歉,您请跟着我往这边走吧。”

宋书生就跟着下人换了路。不过他耳力好,还是能听到那个年轻的声音说:“老师您教过我,一件事既然有益却没有被推广,说明背后存在更大的不为人知的利益。所以不加句读肯定是因为有人不希望这么做,偏这些人能决定书铺刻什么印什么。”

那年长的声音就说:“不错啊,开窍了!那我再考考你……”

下人走得急,宋书生被他带着离了女眷越来越远,后面的话渐渐就听不清了。宋书生在心里说,太夫人果然不一般啊,真没想到府里的年轻女眷是这样被教导的!

这分明是别的府里教导男孩的方法,哪见过用在女孩身上?

可真说起来呢,男孩是家里的一员,女孩就不是了吗?为什么只教男孩权谋,却让女孩学些琴棋书画就好了?这是不是和句读一样,背后也存在某种巨大的利益?

宋书生压下心里的想法。虽然已经听不到,但他心里的声音和思玉重合了——

为什么不加句读?

因为上层阶级(指世家,但又不单指世家)想要将知识垄断。

仆从带路再没出岔子,很快就到了荣喜堂。万商才见到人就开门见山地说:“如果把你引荐给皇上,皇上出手必能保你一家平安。但最终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意思。”

宋书生不假思索地说:“在今日之前,我大约还不知道怎么选。”投靠皇上,皇上就一定可靠吗?即便皇上再怎么不喜世家,但皇上会认同他对生父的不屑和厌恶吗?

可今日的他已经能够确定,他的母家和父家是有仇的。

这个仇不是一般的仇。

而是生死大仇!

那怎么办呢?啊,其实他也很想去孝顺父亲呢,可母家之仇又不能不报。于是他只能“痛苦”着“煎熬”着,眼睁睁看着别人把世家埋葬了。等世家死绝,他作为“孝顺儿子”,时不时就往世家的坟上添一把土,这样不就证明了他其实“顶顶孝顺”吗?

既如此,投靠皇上就没有隐患了。

宋书生撩起衣服前摆,对万商下跪:“太夫人恩同再造,小子永生不忘。”

终于把人“嫁”了出去,重点是他自己也甘愿,万商松了一口气。

她提点道:“皇上是圣明天子,必能看到你的忠心。只盼你前程似锦,在史书上留下明君良臣的美话。”听懂了吗,小子!在皇上面前,你头一个就是忠心。只要你忠心,皇上这个人其实非常护短。他的心胸在我知道的那个些皇帝里面算是不错的。

但前提是忠心!一定要忠心!

宋书生哪能不知道这是好意提点?他认认真真地说:“小子我至今未有功名,良臣绝不敢比;只说若有幸为天家做事,定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效犬马之劳。”

这话说得多好啊!万商忽然生出几分羡慕。

她当年要是有这个脑子这个反应能力,职位不得坐火箭似的往上升?

万商当即决定赖上宋书生:“好好好!暂时没有功名怕什么,等你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了,正好舒儿也快出孝了,你们只管勤勉读书、一心向学,功名迟早会有的。”

我家老三就托付给你了!请务必帮着带带!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