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小妖 作品

第139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商从不小看古人的智慧。
 事实上医书上确实对婚育的最佳年?龄有过记载。
 对比时人的平均成婚年?龄, 可以说此时的医书提倡的完全就是“晚婚晚育”——当然和后世?一比,这个“晚婚晚育”其实刚好踩着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虽不早也?不晚。
 既然从黄帝内经开始多少医书都在倡导晚婚晚育, 那是因为这个知识太过专业了, 只有勤读医书的大夫知道晚婚晚育的重要性,以至于普通人都不懂吗?也?不是。
 据万商所知, 虽然在这个纳妾合法的时代里,少有男人可以把处男之身保留到新婚之夜,但在一些像样的人家, 他们不会?早早给家里的男丁安排通房——如果男丁自己把持不住诱惑,像贾宝玉那样偷摸着和袭人有了肌肤之亲,那另当别论。但长辈基本上不会?过早给小辈安排这些。因为他们知道让男子太早出精, 这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知道太早行房对男子不好, 那女子还?要担负生育的职责,难不成让她们过早行房就好了?要知道怀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孕早期的不适, 孕晚期的浮肿, 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当母体?还?没发育成熟,她们真能负担起怀孕的过程吗?
 只要一个人长了脑子, 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 就知道女孩同样不该早婚早育。
 但现实就是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不怎么提及这些事。
 只有在一些真正疼爱的女孩的人家里,恰好家里的长辈又稍微知道一点有用的知识, 他们会?让女儿晚嫁。再不济先嫁人也?行, 但肯定会?和亲家商量着晚一些圆房。
 考虑到民间的识字率,知晓利害关系的长辈显然是少数。
 知晓利害关系并且疼爱女儿的长辈就更少了。
 但总归晚婚晚育的医学?基础确实是有的, 所以万商理直气壮。
 把太医叫来!由着专业人士说!
 当值的太医都被请来了。一位好太医在医术高超的同时还?要谨言慎行,但皇后问的并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只是想?知道医书上记载的婚育最佳年?龄而已。这个一查医书就知道了,同时又不涉及任何宫闱隐秘,太医们自然毫无?心理负担都有一说一。
 因为太医日常还?承担着给后妃公?主们看病的职责,这些都是贵主子,不能用看待寻常妇人的目光去看待她们,故而太医里有两?位非常擅长妇科。涉及到自己专业内的东西,这两?位太医还?结合了骨骼发育、五脏平衡等内容详细说了晚婚晚育的好处。
 叫太医暂时先离开,皇后的视线久久地落在万商身上:“我自是知道太早成婚对身体?不好,但我一直以为十三四岁才?叫太早,十六七岁便已经成丁了……当然,疼爱女儿的人家,可以把女儿留到十八九再出嫁,大公?主就被我留到了这个岁数。但我并不知道十六七也?算太小了。”她自己就是十六岁那年?嫁给皇上的,这在边城很常见。
 之所以留女儿到十八/九,也?不都是意识到了早婚早育不好,更多的还?是知道去了婆家的日子没有在娘家松快,因此想?让女儿再松快几年?,舍不得她早早嫁人吃苦。
 万商心说,考虑到此时的人喜欢算虚岁,十八岁都不算大呢!
 万商心中的十八岁成年?指的是十八周岁!
 万商不想?和皇后掰扯年?龄,因为真正的困境并不在年?龄上。她认真地说:
 “很多人把经血视为污秽,所以我们女人日常羞于提及这个;很多人视贞洁为头?等重要的事,所以我们身体?不舒服了也?羞于去找大夫看病。这个觉得羞耻,那个也?羞耻,久而久之就没有女人会?谈论这些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只能憋在自己心里。”
 古人早就说了,闭门造车是要不得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没有人讨论,就形成不了一个科学?的学?科。在这个没有网络、识字率很低的时代里,绝大多数女性能接受到的极为有限的生理教育就来自于她的母亲,问题是她的母亲也?不一定懂啊,或者懂了一部分却不好意思给女儿讲解,只由着女儿自己去悟。
 真是见了鬼了,这能悟出什么东西来!
 万商说:“很多年?轻女孩并不知道经期疼痛是一种病,早早看大夫,叫大夫帮着调养一下,大多数情况都能养回来。她们只能一个月一个月地熬着。更不要说生完孩子后的种种不适了,都是自己苦熬着,仿佛对外说上一句,自己这张脸皮就没了。”
 万商说:“这些都是不对的。”
 皇后觉得万商好似话里有话,她仿佛触及了这番话背后的东西。
 因为没有人谈论苦难,所以苦难就变成了女人的私密事,就被这个男权社?会?彻底忽略,就变成了习以为常。万商心里藏着很多话想?说,但等到她开口,她还?是把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咽了回去。皇后再是一位好皇后,她也摆脱不了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所以,万商要说一些“应该”说给皇后听的话。
 万商面无?表情地说:“我知道人口繁衍是头?等大事,但一个女孩从出生跌跌撞撞长到十四岁,如果她在十五岁那一年?死于难产,那么不仅对人口增长毫无?贡献,她本人成长起来所耗费的物资也?全部打了水漂。而若是她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到了最合适的年?纪再出嫁,不会?死于难产,不会?死于产后的各类疾病,那么在她的一生中,保守估计她能养活三到四个孩子。同时,她也?是一个劳力,对一个小家庭是有贡献的。”
 皇后隐隐知道万商真正想?说的话并不是这些,但是这些话非常冠冕堂皇,非常适合搬到朝堂上去说给那些大人们听?,甚至也?非常适合说给皇上听?。那便先这样吧!
 万商又说:“越是穷苦的地方,女孩出嫁的年?纪越小。咱们站在另一面想?,越是穷苦的地方,当地的男人越是难以娶到媳妇,他们需要付出对比他们收入来说很大的代价才?能成家,而他们娶媳妇的目的主要就是传宗接代,结果因为女孩出嫁太早,容易死于难产,再或者就算侥幸活下来了,头?胎伤害太大没法再孕育第?二胎……百姓想?要的东西很简单,有地有粮食有子嗣,如果满足了他们,就几乎不可能发生民变。”
 皇后:“……”
 有时候皇后是真心佩服万商的这张嘴。由着万商这么说下去,让女子早婚早育迟早激发民变,简直就是祸国殃民之举,推行晚婚晚育则成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恍惚之中,皇后好似有一种感觉,觉得万商似乎是在引导自己。
 皇后并不讨厌这种感觉。一方面她确实是个擅长纳谏的人,她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如何当好一个皇后。另一方面万商的态度并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她是悲悯的。
 长期以来的交流已经叫万商在皇后心里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皇后从不觉得万商会?弄权。
 皇后眼?中的万商总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一些人生活得更好。就像是文?人们常说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万商还?是一个农妇时,她应当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当她成了侯太夫人,她依然真诚热切,对弱者充满怜悯,对下位者充满善意。
 在播散善意的过程中若是能不动声色地掌握一些权利和声望,这也?无?可厚非。
 这不叫弄权。@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是一位尽责尽职尽善尽美的妇人本该享有的待遇。
 这句话适用于万商,也?适用于皇后。
 当世?家逐渐老实后,大皇子的地位越发稳固。皇后却没有沾沾自喜,因为她知道这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好事。纵观历史,历代的皇子和皇上之间的关系都是微妙的。皇子不能太没用,这会?让皇上失望;但是皇子又不能太能干,这会?让皇上感到威胁。
 虽说皇上和大皇子之间还?完全没有出现这样的苗头?,但皇后要未雨绸缪。
 这就让皇后也?变得难做了起来。她不能表现得太无?欲无?求,权利还?是应当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但她又不能表现得太有野心,不能叫皇上觉得她想?要兴风作雨。
 所以,皇后不打算直接插手政务。
 那么,她能做些什么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万商似乎正在给她指明?一条路。
 皇后知道如果她对着万商问出口,问她是不是在引导自己,万商肯定不承认。
 那便这样吧。
 彼此之间有些不必言说的默契,就好了。
 皇后认真地问:“你既然知道越是穷苦的地方,女孩儿嫁得越早,那么你也?当知道这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彻底养成的一种……类似风俗的东西。这是很难去改变的。”如果朝廷强行要求他们把女孩养到十六岁甚至是十八岁再出嫁,穷苦人只会?觉得养女儿的投入太大了,然后溺死女婴的事件就会?大大增加……这反倒叫情况变得更坏了。
 万商对着皇后比了一个耶,不紧不慢地说:“我有两?个建议。一个是,之前联合各地的送鸡铺把《常见草药集》在百姓中做了一个推广,已经有些人能靠着采摘草药养活自己了。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安排大夫们再写一本《常见女科病症自医手册》,手册里不能记那种需要下重药、下猛药才?能治好的病,以防有人照着书把自己治死。”
 其实就是一个科普手册,带一点点轻症的治疗方法。因为主要是针对穷苦女性的,所以只能是“自医”了,寄希望于在她们刚出现小症候时就能摸索着抓药、采药把病看好。或者民间出现特别有天赋的妇人,看了这本医书,能摸索着给身边人治疗。
 这个建议是可行的,另一个是什么呢?皇后洗耳恭听?。
 在这个时代生活得越久,万商越知道“改革”不是一拍脑袋就能促成的。
 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在男耕女织的大社?会?背景下,“女织”只要能满足一家人的日常所需就好了,很难靠着这个赚到大钱。天底下也?不可能凭空冒出一个老板去面向所有农户大量收购布匹,因为这个老板囤了那么多布匹后将毫无?销路。
 但是……皇上不是在建造大船吗?
 虽然皇上建船的目的是为了去海上的岛屿抓捕北堂余孽。但开国皇帝肯定要有点魄力在身上,等到除掉了北堂,皇上总不能把那么好的船摆在港口里当装饰品吧?
 海洋那么大,海岸线那么长,皇上不得安排人去看看?
 一旦海洋贸易建立起来了,那么……
 咳,在大船还?不见踪影时就去想?什么海洋贸易,似乎是想?太多了。万商遗憾地收回思绪。总而言之一句话,所有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产力的进步”这一点上。
 万商说:“另一个就是提升她们的价值,让她们的家人舍不得她们太早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