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起床的鱼 作品

第二十章 脱胎换骨

如果说,接引圣人是沐浴在阳光下的金莲,准提圣人便是在黑暗中的根。为了能够证道,为了西方,准提圣人是能够不择手段的。

然而,在《西方之暗》一书中,人族的老古董们却给了准提圣人极高的评价。

或许,他们是能够和准提圣人共鸣的人。

这些老古董为了人族,也曾经用了非常的手段。他们理解准提圣人,并且想成为准提圣人。

阳俊非常赞同人族老古董的观点。

在这个奸邪横行的世界,若要生存下去,便不能固守陈规。要知道,唯有站在巅峰之人,才有资格人淡如菊。

他打开的第三本书,是《有教无类圣教主》。

通天教主此人,阳俊对他只有敬畏,没有崇拜。

通天教主打碎洪荒的那一剑,若是打向八景宫、玉虚宫、大雷音观、西岐城这四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干脆自爆,把眼前的对手一起拉入地狱,他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带着悲壮色彩的英雄。

然而,他没有选择对敌人出手,却把手中的青萍剑指向供奉他,尊敬他的芸芸众生。

这样的行为,让阳俊如何去崇拜他呢?

然而,通天教主身上同样不乏优点,对于这些优点,阳俊十分乐意学习。

他坚信“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道理,认为只要能够吸取到对方的长处,又何必过分在意对方的所作所为呢?

人族老古董对通天教主的评价同样很高,他们的笔下,塑造出了一个一往无前的教主形象。

通天教主永远都没有退缩过,再强大的敌人,再凶险的劫难,都撼动不了他的心神。

......

除了圣人的传记之外,木屋的主人还留下了许多圣人的经文。

这些经文,并非是圣人对天地大道的阐述,而是他们或者他们的弟子传播给众生的教义。

阳俊只是瞥了几眼,就准备把它们丢到一边。

“道在不可言,道在不可说,大道非道,父神盘古,道祖鸿钧,方为道之所在也。昔日,盘古开天辟地,元神三分,化为嫡子三清,而天尊居三清之首,为嫡子中的贵子,至尊至贵。”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阐教正宗,奉行天道,尊阐教者道无穷,逆阐教者逆天道。一日,天尊于天外,运八九玄功,化盘古巨身,开天辟地,诸天大能莫不称赞天尊之大神通,大法力。”

“碧游宫中,教主架祥云而来,守金童子、守银童子侍立两侧。教主问多宝天尊,何为道?多宝天尊不语,摘下一朵即将凋零的菊花,以移花接木之术,将其嫁接在百合花枝头,菊花遂起死回生。教主抚手大赞,曰‘大善’。”

阳俊看到的部分,通篇都是赞扬圣人有多么的尊贵,法力多么的强大,教义是如何的正确,让众生必须按照他们的教义来为人处世。

最终,阳俊没有把它们丢在一旁,而是耐着性子,细细品味,细细领略起来。

他在尝试,看能不能在其中找到圣人的一些微言大义。

他深知,这些经文都是圣人和他们的门人所著。这些大能人物随意一句话,都可能蕴含着无穷的道理。

他摒弃了初时的浮躁与偏见,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些经文。

他咀嚼了上百次,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嚼烂了那些毫无营养的东西,读出了其中的一些精妙之处。

这些精妙之处,对天地宇宙,对大道法则,有着很玄奥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阳俊的修为与智慧都有了细微的提升。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阳俊微笑着,放下这些经文,走向其他的书架。

他这次阅读的,是人族老古董专门为后人编写的《邪道三十六计》,其中记载的,是洪荒中曾经出现的各种阴谋诡计。

第一计,是有妖族大能冒充道德真仙,人前显圣,扬言要为众生讲道。许多修士不明真相,欣然前往,结果被妖族大能一网打尽。

第二计,是有邪修放出消息,说是某位大能的遗府出世,内有无数的宝藏,一大批修士兴冲冲的寻宝,结果中了邪修的诡计。

第三计,阳俊就比较熟悉了,是十大金乌陨落,巫妖二族被迫决战的故事。

第四计,美人计,邪修经常利用美色,引诱那些想要通过啪啪啪获得快乐的人。

......

《邪道三十六计》中满满的套路,到处都是坑。有些坑,就是大罗金仙遇到,也有陨落的危险。

阳俊看得胆战心惊,他意识到,自己进入玄武部落的大墓,实在是太幸运了。

玄武部落的大墓中埋葬的是人族的先辈,这才对他没有恶意。倘若他进入的是妖族、龙族的大墓或者某位邪修布置的陷阱,他可能刚刚进入就陨落了。

就这样,他的心沉寂下来,徜徉在书海之中。这样的书籍,即便与修炼无关,他也看得津津有味。

等他从书房走出,已经是两年之后了。

他没有停下来,而是前往其他的洞府,继续寻宝,以及读书。

他一共找到了一百八十二座洞府,遗憾的是,玄武族人并未留下什么宝物。他倒是发现了几瓶灵丹,可这些灵丹的药效已经随着时光一起,流失掉了。

阳俊不觉得遗憾,齐云山洞天的灵药积累了无数年,一直没有被收割。有灵药,还担心没丹药吃?

他的读书大业,一共进行了五百年。

阳俊还是金仙的境界,修为进展不大。可他整个人,却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他的认知,他的心灵,他的智慧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对这个陌生而宏大的世界,他不再是表面的了解,而是有了比较深入的解读。

当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才能出真知。如果,阳俊不能通过历练来消化掉这些道理,他的书读了等于白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历练前,我得充分的准备一下。”

阳俊并不着急,他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学会。他深深地明白,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可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