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样要两斤,听我周姐说,村子里是不是有鸡鸭鱼肉?”
猪肉就别想了,齐欢要的不多,不可能让人给她杀个猪。
李嫂子回的干脆:“村子里有个鱼塘,你要几条?我让我小儿子去捞。”
齐欢算了一下,她要做鱼丸子,要用两条鱼,家里这几天也没吃过荤腥,虽然余秀清隔两天会炒个鸡蛋,但这对见识过后世繁华的齐欢来说,算不得荤腥。
两个孩子也需要营养,思索了一番后,齐欢大手笔的要了:“五条。”
周清惊讶了一下,碍于李嫂子在场没说什么,齐欢对她笑了笑,继续说:“再要一只公鸡。”
李嫂子一看她要的真不少,顿时笑开了花,连忙答应下来。
顾不得吃饭就去准备她要的菜。
齐欢和周清则是被李嫂子按在椅子上,让她二儿媳端来两碗糖水。
等了半个多小时,李嫂子把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她小儿子也提着渔网回来了。
带回来了六条鱼,有草鱼和红鱼,小伙子挠挠头,面对他们还有些羞涩:“一网下去捞了六条,你们要不完,我们自家留下一条。”
齐欢刚要开口要了,周清先开了口:“剩下那条我要了。”
说完,看了齐欢一眼,明显是觉得她要得多了。
齐欢无奈的笑了笑,她真不觉得多。
家里人个个都挺瘦的,看着就是营养不良,但就算这样,顾家的条件在城里都算的上是富人家了。
前世是她想不开,也不会挣钱,不敢花钱,这辈子她有了挣钱的能力,自然是不愿意亏待了自己和儿女。
说话间,李嫂子提来了一直大公鸡,看起来有六七斤,这在乡下算是肥的了。
齐欢看到公鸡,不自觉的想到鸡肉的味道,不得不承认,她馋了,馋鸡肉了。
“李嫂子,这些你算算多少钱,我给你。”
齐欢站起来,拿出钱包,是她自己缝的一个小包,平常装钱方便。
“公鸡是六斤二两,一斤六毛钱,是三块三,鱼肉三毛,六条是十三斤,是三块六,菜就按三分钱一斤,这些你给个五毛钱就行,加在一起是七块四毛钱。”
齐欢拿出一张大团结递给李嫂子。
李嫂子接过来给她找零,又帮着把东西绑在自行车上。
两人空着自行车来,满载而归。
路上,周清不赞同的说齐欢:“你买的鱼太多了,鱼可不能放,一晚上就坏了。”
齐欢知道周清是为了她好。
“周姐,这鱼肉我要做成鱼丸,到时候做吃食呢,剩下的给家里添个菜,再让我婆婆腌两条,也就用完了。”
说实话,齐欢还嫌少呢,只不过因为现在家里没冰箱,不然她肯定要多买几条,小孩子吃鱼肉比吃猪肉要好。
周清一听她有计划,倒也没在说什么。
又骑了一小时赶回家属院,现在才七点多一点,还没到上班的时间,齐欢感觉自己的屁股都要颠成四半了。
车子刚拐进家属院,钱菊花就从犄角旮旯里窜了出来。
“齐欢,你和周清这是去哪里?你们在哪买的鱼,这鱼看着真新鲜。”
钱菊花说完,伸手就要去拿,齐欢往前一蹬,直接将她甩到后面。
“乡下村子买的,想要自己去买。”
改革开放之后,去乡下买东西也不用藏着掖着了,不过东西却不好买,得看你有没有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