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小可爱 作品

第76章 毕生心愿,文豪落幕!

同一时间,兴化县。

城外草庐内,施耐庵披着单衣,独坐桌前。

已经年逾古稀的他,自知寿命将尽,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

但即便时间所剩无几,这位老人家依旧心坚如铁、志不可摧,紧咬着牙关,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将毕生的夙愿完成!

“咳咳”

如今,每写出几个字,施耐庵都会感到胸口憋闷,心力憔悴。

一声声剧烈的咳嗽,使他面前的油灯变得忽明忽暗,摇曳不定,仿佛预示着什么。

扑通!!

忽然间,施耐庵眼前一黑,身子佝偻着倒下,而手中的那只笔滚落一旁,在纸上染了大片墨迹。

“老师!!”

罗贯中忙着在院中打水,回来的时候,恰好撞见了这一幕。

当下顾不得其他,撇下水桶,三步并作两步地冲进屋内,上前试了试施耐庵的鼻息。

幸好,还有一点

这些日子,他一直留在这里,白天做些杂活,晚间服侍老师写书磨墨。

可谓尽心尽力,时刻紧绷着神经。

期间,也从城里请了几位有名的郎中,给施耐庵诊病用药,但都如石沉大海,不见好转。

直到今天,病情再次复发!

“唔”

过了许久,躺在床上的施耐庵似乎缓过口气,艰难的睁开眼睛,悠悠醒来。

但脸色依然暗沉,毫无血色,瞳孔中光芒涣散,气若游丝。

“老师,你终于醒了!”

见到这一幕,人到中年的罗贯中,激动的五脏俱焚,眼眶通红。

“您先好好休息,我马上去请郎中!”

犹说未了,施耐庵从被子底下,探出一只满是褶皱的老手,轻轻拦住了他。

仿佛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回光返照,做出了最后的诀别。

“别别费事了!”

“这两年,各个名医开的方子,咳咳也有十几副了,没什么用的。”

“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罗贯中鼻子一酸,眼神中满是不舍。

想当年,他们走南闯北,游历四方,共同投奔到张士诚的麾下效力,要尽己之所能,还天下太平。

虽然功败垂成,但也曾轰轰烈烈的活过一回,不枉此生了。

而今提起,依然值得回味!

可是

看着昔日亦师亦友的施耐庵,即将撒手人寰,驾鹤西归,叫他怎么能视若无睹的放下?

“老师,您别担心!”

“学生那里还有些积蓄,请个郎中不成问题!”

“《水浒传》这本书尚未完结,您可一定要坚持下去啊!”

闻言,施耐庵却摇了摇头。

仿佛知道自己大限将至,随时都会咽气,必须争分夺秒,交代最后的遗言。

“这正是我要说的”

“那是我穷尽半生精力,呕心沥血创作出的,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写完它,并面向世人。”

“但眼下怕是来不及了!”

“我现在,就好像那风前烛,雨里灯,别说提笔书写,连支撑着坐起来的力气都没了!”

罗贯中还想说什么,蠕动着嘴唇,还是住了口。

“老夫一生碌碌无名,好容易安定下来,只想写出本精彩绝伦的小说,证明自己没有白活。”

“我死后希望你能继承遗志,将《水浒传》写完,将它发扬光大!”

“你,能办到吗?”

最后几个字,似乎是托付,又像是恳求

三天后,史上的一代文豪巨擘,传统小说的先驱者,施耐庵先生与世长辞,悄然落幕。

为人弟子,罗贯中生前尽孝,死后自然要为其发丧。

混迹多年,师徒俩虽衣食无忧,却也并非身家巨富,日进斗金。

因此,葬礼的排场并不如何隆重。

“老师,一路走好!”

“就算拼尽余生,我也要将《水浒传》写完,帮您老达成最后的心愿。”

“功成之日,再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坟茔前,秋风瑟瑟,草木凋零。

罗贯中披麻戴孝,烧着香烛纸钱,在地上长跪不起。

一方面,感怀先师辞世,内心悲痛。

另一方面,自己当下春秋鼎盛,年富力强,还要考虑下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首先,继承施耐庵的志向,撰写小说是肯定的。

但兴华县中,他又没有别的亲眷,一个人留在这里,未免清冷孤单。

思来想去,罗贯中决定收拾行囊,去定远县居住。

一来,那里是小说的兴起之地,必然有着浓郁的氛围,环境相对不错。

其次,他想尝试着,找到那位抢在他前面写出《三国演义》的人,看看是何方神圣?

说起来,书既然在定远县发售,想必作者离那里不远

既然做出了决定,处理完丧事后,罗贯中就开始整理师父留下的书稿,变卖房屋家产,准备踏上旅途!

转眼,金秋十月。

按理说,这是个庄稼成熟,喜获丰收的好时节。

但身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却有件烦心的事,整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原因嘛

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英明神武的开国之君,即朱元璋先生,要过大寿了!

终明一朝,尤其是洪武年间,在职官员的假期,只有区区三天而已。

分别是:冬至、春节,以及他朱元璋的诞辰。

其余时间,都得拼命干活,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老朱一贯提倡,生命在于奋斗,领了俸禄就不能闲着,一动不动的,那是王八!

在咱大明,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

什么?

你说文官?

那是一群有文化的牲口!

把人用到如此地步,压迫到极致,估计后世那些资本家看了都流泪。

老朱,还是你够狠呐!

什么九九六、零零七,弱爆了!

给朱元璋干活,不仅工资低,连假期都少得可怜。

他心目中期许的臣子,最好是那种任劳任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连轴转,还不要工资的。

但为了彰显天恩浩荡,百官也得生活,才勉为其难的付出一点报酬。

问题是,除了以上那些,京官们愁的是,皇帝过大寿,做臣子的,总得送些贺礼,聊表心意吧?

这种事情,约定俗成,用不着谁刻意提醒。

皇帝表面上不说,可你不能不给!

到时候,君臣齐聚一堂,觥筹交错,把酒言欢。

谁要是老神哉哉的坐着不动,大吃大喝,完事一抹嘴走了,就留下句:皇上生日快乐

那,大概率是不想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