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獾 作品
152 能量
王延秋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决定立刻出发。于是他让老赵去将其他人都聚齐到甲板上,他简单地讲了讲他的发现,有意跳过了发现人头和核弹头丢失的部分,他觉得,眼下紧要关头,实在没必要因为这样的事让大伙儿分心。他只讲了那艘潜艇上没有人,潜艇的状态不好,已经不可能行驶了,也不可能对接下来的行动构成威胁了。不过,众人也都看到王延秋王延秋衣服上有一滩血渍,文鼎华回来时又是浑身湿透,也都猜到了他们这一趟并不那么单纯。王延秋想着立刻带人朝洞穴的深处前进。他与郑强稍微交换了一下意见,就开始着手分派了人手。所有人分成两队,只留下了夏勤和常大有在核潜艇值班,一个负责常规值班,另一个留守电台。其他人则带上武器和一艘小橡皮筏子,立刻朝着洞穴深处进发。王延秋提出的这个方案好像没有什么细节可以反对的,但是文鼎华突然羞羞答答地提出了他的要求,他说既然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了,都是为了活命,那么也应该给他一件武器,算是最大程度地表达合作诚意。众人都以为王延秋不会答应这个荒唐的要求,没想到,王延秋一口答应下来,然后他带文鼎华到堆放物资的前甲板,让文鼎华负责背一颗毒刺导弹,这是这艘潜艇里能找到的唯一的防空武器。文鼎华挠了挠脸,只好接受。
五个人收拾了能带的东西,立即朝着洞穴的深处——罗盘上指着正北偏西的方向出发。
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洞穴,它的宽度和高度都接近两公里,深度至少有10公里,也就是说在海底的某个地方,有一处20平方公里的空间,比一般的县城都要大一些。王延秋觉得这里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防空洞,深、宽、高的比例很合适,当然尺寸上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问自己,如果无人飞机探测到的都是真的,那么这个区域如何支撑上方的地壳和海水的?制造它的人是怎么挖掘的?它又是因为什么理由而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光是想一想,都是足够骇人听闻的。王延秋想,文鼎华可能能猜出一些名堂来,毕竟他不是第一次来,但是文鼎华最近没大没小的态度,让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一行人登陆后,每个人隔着几米,排成了歪歪斜斜的一列,缓缓前行,王延秋走在队伍的最后,他得应付各种突发的情况,还得时刻盯着文鼎华,这个位置最合适。陆新朋操着机枪走第一个,他走第一个是因为他的视力最好。赵平渔走在第二个,他挎着小巧的一支冲锋枪,口袋里塞着四个手榴弹。由于在所有人里,他的身体最强壮,所以他还得额外背一条可折叠的充气橡皮艇,这是一种专为潜艇上的陆战队员进行渗透作战,特制的水面载具,挤一下的话刚好可以坐下5个人,它比常规的海豹突击队使用的f470略小一些,可以折叠打包。不过,即使去掉外置的舷侧马达和四把船桨,这条橡皮艇的重量也超过50公斤,这里除了经常穿着沉重潜水衣工作的赵平渔外,没人能背着那么重的东西走上十公里。
郑强走在队伍中间,他背着一部小型的战术电台,这种电台是美军联合作战系统内的基本节点,可以覆盖多频段,支持多种模式的通讯,另外从外形上看,这种小型电台还可以传输视频。同时它也是一部卫星通讯终端,像一部军用海事电话一样,进行窄带加密的语音通讯。不过,这些功能在地底下几公里都没有意义,这里既找不到卫星,也不需要加密通讯。常大有就坐在电讯室,等着随时与这队人马联络,其实郑强已经想过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与潜艇的联络看不出能解决什么问题,潜艇里也不过就是另外两个人而已,不可能提供什么支援。不过,王延秋出于他不肯告人的目的,坚持要带着电台。这里说到底还是王延秋说了算,所以郑强只好勉为其难带着电台。
一行人走过那片背章鱼破坏的一片狼藉的旧营地,翻过一座小山坡,立刻就找到了一条河床,很显然就是飞机拍摄到的那条,如果这个洞穴的水位上涨,那么这条笔直的河床就可以把一前一后两个湖连接起来。
“这里太安静了,太可怕了。想起那个血淋淋的人头,我就不舒服。”
文鼎华一个人自言自语起来,似乎是想扰乱军心。他现在是整个队伍里最不着调的人,手里提着一根细长的毒刺导弹,背后还背着四把船桨,看上去更像是来唱京戏的。
“少他妈装蒜。别乱说乱动。”王延秋小声警告了一下。
“哦,对了,我想起一件事,刚才你钻进去半天,不会只发现了一个……那什么头?”
“还有这个,想不想看看?”王延秋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不起眼的勋章。
文鼎华接了过来,仔细看了几遍。
“我觉得你之前分析得有道理,这里还有其它的人在很多年前就来到了这里,应该是一艘u艇曾经停泊过这里。”王延秋非常罕见地主动认同了文鼎华的看法。
“这么说,你也认为是逃亡的纳粹分子,躲在外星人的地盘想搞什么名堂喽?”
“现在看起来,可能性很大,尽管,至今我们也没有看到这艘u艇,那些自称在1945年见过这艘潜艇的苏联人和日本人也都已经死了。但是我想,营地里遗留的物品也没有这枚二级铁十字勋章更能说明问题的了,我猜,这大概是那位艇长的东西。”
“你真的这么认为?”文鼎华一边用力地用手搓着这枚旧勋章,一边问道。
“怎么,你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观点来了?”王延秋有些吃惊,因为他发现文鼎华的神情很奇怪。
“没什么,我还是坚持我原来的看法,但是有一个问题,这枚勋章肯定不是纳粹时代的产物,如果我没认错,这是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颁发的。如果你眼不瞎又不是太粗心的话,可以看到下方磨损的部位有1914字样,而且正面也没有万字表识。”
王延秋吃了一惊,立即接过来仔细看了几遍,下方确实有一九一几的字样,最后一位已经不可辨认,但无疑是一战时的勋章,他觉得自己确实有些粗心了,不过那个时候光线不好,自己还得时可留意周围的危险,怎么可能看得太仔细呢?
“但是,不管怎么样,也是德国人的,这一点总没错,也许只是一个纪念品,是别人送给他的。”
“姓王的,我对你真的越来越没有信心了,最近你昏头的判断实在太多了,我担心,在你的领导下,行动肯定不会顺利。”
“至于么?只是一个小小的误判而已。”
“误判?这是你先入为主的预判,情报人员最忌想当然。”
“老狗日的,少蹬鼻子上脸,你知道你最忌什么吗?”
“知道,知道,最忌话多,我的话太多。”
文鼎华诺诺连声,他知道王延秋快挂不住了,于是加快步子往前赶,故意和王延秋拉开了距离。
5个人缓慢地走在平坦的干河床里,河床由沙石构成,这是一个容易受伏击的地方,不过优点在于沿着这条河床走,不至于在巨大的地下空间内迷路,这样就可以最快赶到前面那片会发光的湖水。
郑强几乎是低着头走路,他每隔几分钟就与潜艇联络一次,确定常大有还坐在电台旁边,其余时间,他不停地用仪器测量周围的大气情况,一旦出现状况就可以提醒其他人戴上防毒面具。这里的大气压力始终接近地表水平,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不算高,二氧化硫甚至没有检出。类似种种很正常的结果,在这里就显得尤其不正常了。
郑强低头思索了一会儿,有了一些新的考虑,他觉得这些新的想法有必要拿出来讨论一下:
“我听说,较深的海沟都存在于板块与板块之间,我想这里的地质构成,除了有地外文明技术上的因素以外,可能还有这部分的可能性。”
“哦,你是这么想的?”文鼎华第一时间接了郑强这个话茬儿。
“对,我是这么想的。你说,为什么当初,地外的文明会选择这里建造这个空间?这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即使有强大的技术,也应该考虑因势利导的利用现成的条件。”
“我不这么认为。”文鼎华断然答道。王延秋并不说话,他走在最后等着文鼎华展开这个话题。
“比如说万里长城,它就建造在山上,这样就利用了山势,这也是对地理的一种利用。”郑强开始解释他的观点,这里他负重最少,他只背了一个12公斤的电台,所以有力气说话。
“和你说的正相反,我认为建造这里的人肯定有他们的目的,但肯定不是为了找一个现成的洞穴。你只看到了表面化的情况。就好比长城,造在了陡峭的燕山山脉,绝对不是为了图方便,实际上那只会增加建造的难度,你选了错误的方向,只会越走越远。”
郑强显然比王延秋好相处得多,他完全不在乎一个俘虏和自己抬杠,他继续和文鼎华交流:
说说看,这些地外文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单纯从现象看,把地下基地建在赤道附近可能是它们的目的。至于具体是什么我还不知道。”
“是不是想利用地热能源?利用菲律宾板块与亚欧板块附近的深海火山放出的高温岩浆收集能源?”
“肯定不是,你又一次观注到了表面化的东西。只有处于我们人类目前的技术阶段,才会觉得地热也算是一种能源,这个洞穴本身就能控制地壳运动和洋流运动,根本不可能停留在利用水蒸气发电,或者利用矿物的化学能源的阶段。”
“你这么肯定?”
“当然了,我问你,你在附近有没有检测出二氧化硫?”
“没有。”
“你看,附近根本没有火山,而且这个封闭环境内的大气是专门维持的,是专门为生物生存儿设定的。这附近除了我们,还有其他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