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梦 作品

第八十七章 不设防

    天色微亮的清晨,桐城鸡鸣阵阵,县城上空飘动着一层薄薄的炊烟。城墙上传来阵阵脚步声,几队身穿黑

    衣的人在城墙上列队跑动,身上还扛着各种兵器。

    城下不远处的一个烟囱冒出一阵浓烟,刚好顺风笼罩住了庞雨站立的位置,庞雨伸手挥动几下,然后往旁边

    东作门的城楼走去。

    目前的壮班与庞雨心中想象的军队相去甚远,挑选的这些人确实身强力壮,这段时间强化的静立训练,让他

    们的纪律和专注度都有所提高,但组织程度仍远远不足以执行军事行动,甚至还出了逃兵。

    庞雨自然不知道,他身处的这个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军队的自觉性方面跟民族主义兴起之后的时代

    是没法比的。即便此时正在开始近代军事改革的欧洲,士兵的觉悟和封建时代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一旦脱

    离队列,就会大量的开小差。军官要像防贼一样防备士兵逃跑,随时都要将士兵约束在队列中,后世步兵的

    散兵作战是此时难以执行的战术。

    所以庞雨放弃了幻想,将多余的三人补充入队,城楼比叶家老宅更难逃脱,所以他便把壮班调动到城墙,每

    队驻守一个城楼,队长睡在门口,以防止逃兵。

    到了早上就围着城墙跑一圈,然后拿着兵器站在城楼上熟悉地形,顺便也能让经过的百姓看到,勉强有些安

    定人心的作用。

    城内乱了几天之后也逐渐安定,安庆府又发来公文,说潜山、太湖未见切实流寇,怀疑只是当地土寇。土寇

    大家便不太怕了,所以入城的人又都返回了城外,城内各坊各里拼凑的社兵没了下文,城墙上搭建草厂的工

    作也暂停下来,只有壮班每天固定的往城墙搬运石块,作为体能训练的任务。

    桐城六门又按以前的情况正常开启,还未交完秋税的各乡农民继续进城卖粮交税,一切似乎都又恢复了太平

    。

    两次流寇的警讯都从山区而来,庞雨总觉得不那么简单,再看这次桐城的动员情况,仍然比较混乱,庞雨把

    发现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准备写为条陈交给杨尔铭。

    快班的人出现在城楼下,东作门是阮劲的辖区,他们要负责白天城门的守卫和清查,最近形势紧张,杨尔铭

    特许快班和壮班都不去县衙听早堂。

    几队壮班陆续到达城楼,纷纷站在城楼的位置撑着兵器大声喘息。

    桐城城墙有六里,各队驻守的位置又分散,集合地点都在东作门,所以庞雨给他们各自设计了折返路线,大

    致路程都是六里。

    这些农民对跑操还没有章法,都是开头跑得快,后面越跑越慢,体力还消耗得不少,庞雨也懒得提醒他们,

    跑多了自己会摸索出来的。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全队要一起到达,队列里面有人提着两支长矛,都是自发帮助

    队友的,庞雨希望他们能早些锤炼出团队精神。

    城楼前的位置比其他城墙略宽,六队壮班站了两排,庞雨等他们休整完成之后,来到队列之前。

    “今日训练任务,第一至第四队,早饭后沿城墙调动至南薰门与向阳门之间智度庵位置,城墙段标号一百一

    十二号,由第一队演练搭竹梯攻城,其他三队轮流演练长矛守城战术,训练要点是熟练掌握刺杀登城敌人的

    时机,每个登城之敌出现在城垛时,必须有三支长矛和一支标枪同时攻击他,演练指挥为第二队队长王增禄

    ,注意竹梯安全,晚饭前由本班头进行抽查,各队明白否?”

    几个队长都站出来大声答道,“明白。”

    庞雨挥挥手道,“一至四队带走。”

    王增禄出列一步,带着四队人往南而去。

    庞雨又转向剩下两队,“第五队今日午前训练内容为弓箭,只有五把弓,可轮流着用,不论准头,只管射得

    远,训练地点在北拱门外,尽量不要惊扰过路百姓。”

    那第五队队长出列,在东作门城楼内拿了五把弓箭。

    明末的弓箭实际上不属于严格管制的器械,在面临流寇威胁的地区,各地地方衙门发布的告示中,常有召集

    辖区内善射之人,鼓励百姓练习箭术以自保的也不少。民间练习射箭的人不少,只是能达到战场实用程度的

    不多。

    庞雨这五把弓里面有两把就是阮大铖送的,阮大铖自称能骑善射,庞雨看过他一次射箭,还算有点力道,但

    庞雨自己没练习过,无法评判他的水平。但阮大铖告诉庞雨,初学者只管远,不管准头,庞雨觉得是有道理

    的。

    潘映娄也送了庞雨一把弓,他是方孔炤的亲家,据他说方家的兵器就更多了,若是方以智、孙临这些人没去

    南京,泽社大概就能凑出十把弓来。

    待第五小队走远后,庞雨看着剩下的第六小队,这队的队长是姚动山,虽然有点莽撞,但能管住队里面的人

    ,此时倒是最让庞雨放心。

    庞雨等了片刻后道,“前几日逃掉的三个人在外边躲了几日,快班得了消息,这三人昨日已经回各自家中,

    快班的人问我,要不要他们帮壮班把人抓回来。”

    第六队的队员有些迷茫,他们还不太能理解庞雨话里的意思。

    这三个人庞雨一定要抓回来,并非是要强迫他们当兵,而是补充处罚,否则不足以警告壮班其他人等。

    庞雨转向姚动山,“姚队长你觉得本班头该如何答复快班?”

    姚动山昂着头大声道,“班头该对快班那些喇唬说,壮班丢的脸,咱们自己能找补回来,不用快班多管闲事

    ,某一个人去就能把他们抓回来。”

    “我正是如此答复快班的,壮班的事情,壮班就能办妥。今日姚队长的任务,就是带队捉拿那三人,有快班

    一人为向导,希望各位当着他的面,能帮壮班把脸争回来。”

    “班头放心,老姚要是拿不到人,就在他们家住下了,看他们逃到哪里去,真敢不会来,老姚就拆了他们的

    房子。”

    庞雨看着姚动山片刻,突然笑道,“说得好,本班头要的,就是这股子一定要做成事的心气。那三人分别在

    三个村子,路程都不近,姚队长马上带队出发,本班头就等你们的佳音。”

    姚动山带着最后一队人出发之后,东作门城楼上顿时空荡荡的,庞雨来到城垛前往周围看去,城外的紫来街

    上人来人往,小巷中儿童追逐打闹,远处的官道上马车络绎不绝,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

    把视线稍稍往南,刘秀才那座高大的木楼突兀的矗立在一片屋顶之上。

    ……

    午后的快班值房中,庞雨见到了刚刚返回的两个马快,江帆也陪同在旁。

    “两位路途辛苦,都坐下说话。”

    庞雨说完站起伸伸手,示意那两个马快坐下。

    两人一脸风尘之色,各自小心的坐了椅子一角,江帆则端了一把凳子坐在庞雨身侧。。

    左侧的马快对庞雨拱手之后道,“属下两人到了潜山,看到各处无甚慌乱,便又去了太湖,遇见的百姓都听

    闻过流寇出山的事情,说只是零散贼寇,英山也并未被流寇攻占。”

    “那就是说潜山报的警讯并不可靠。”

    两个马快互相望了一眼后,对庞雨点点头。

    庞雨思索片刻后问道,“请你们帮忙买的东西呢。”

    两人连忙从褡裢中掏出几样东西来,“这个是潜山县衙回复的移文,这是太湖县前街白记伞店的油纸伞,木

    柄上刻有他们的店招。”

    庞雨接过认真的看了一眼,这些马快放出去很远,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庞雨担心他们在某处躲着

    编造情报,便想了这个验证的法子。

    潜山县因为曾有移文过来,所以桐城回复一封,派马快正合适,而太湖县衙并未与桐城联系,贸然去不太妥

    当。

    所以庞雨打听了一下,知道太湖有个白记伞店比较出名,可以用来验证他们确实去过,只不过庞雨说是请他

    们带货,没有说的那么直白。

    “这伞确实不错,有个亲友说只喜欢这家的伞,才有劳二位这么远带过来。” 庞雨把油纸伞撑开看看道,“

    以你们所见,潜山和太湖有什么防御的准备,有没有军队驻防?”

    “未见什么预备,也未见有军队。”

    “他们城墙上有无木头、石块、火炮一类的东西?”

    两个马快愣了片刻,最后由其中一人道,“回班头话,潜山只有城门,并无城墙,太湖只有土城,且多处冲

    塌,城墙上摆不了什么东西。至于宿松小人未曾亲见,但在太湖时打听,说宿松也无城墙。”

    现在轮到庞雨惊讶,他以为桐城的防备松懈,但好歹还有城墙保护,只要按计划动员社兵,每个城垛有一个

    人守卫,还是有一定防御力的,现在听到宿松、太湖、潜山的情况,既无兵也无城,几乎是不设防。

    “那百姓有没有出城躲避,往乡间或是往江上走。”

    “以小人所见,潜山有百姓搬往乡间,太湖百姓则各安生理,街巷之中说及流寇者还不如咱们桐城多,县衙

    正忙于征收秋税,连城门都无人看守,据说三班都下乡比较钱粮去了。”

    江帆凑过来对庞雨低声道,“班头,咱们是不是太过杞人忧天了,潜山都没怎地,咱们这么远反而闹得鸡犬

    不宁,或许英山里面真的只是土寇,扫地王已被官兵剿灭了。”

    “没有确认之前都不可放松,潜山县界到桐城县治只有六十里,骑兵半天便到,走路一天也能到,真要有事

    再准备就晚了。”

    庞雨说罢对那两名马快道,“二位无惧流寇,给本班头带回了可靠的情报,江帆你带他们到庞丁那里各领五

    两银子赏银。”

    两名马快千恩万谢,待他们出门之后,庞雨坐回座位,右手敲着桌面。安庆府五个县,有三个的防御准备都

    是佛系的,安庆府衙也很淡定,这确实让庞雨有点丧气,说不定安庆府掌握了流寇的情报,知道流寇来不了

    安庆,不然解释不了潜山、太湖等地的从容。自己在这里操练壮班,最后没准成了人家的笑话。

    庞雨呸一口吐在地上,“难道流寇真的打不到桐城来?那老子何必费钱费力练那么多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