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梦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船出海

    一片粉红色的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过,穿越河岸上低垂的柳叶,轻轻落入流淌的秦淮河中,泛起一片小小的涟漪,随着河水缓缓流去。

    “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

    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

    方以智吟诵完毕,收回斜指的折扇,庞雨夸张的赞叹了一声。

    庞雨四人从太湖到石臼湖,再从观音河入秦淮,一路平稳的到了南京,确实比在长江上放心,到南京住下后,按约定去见了方以智,今日离开方家时,正好方以智要出门定社集场所,也在庞雨客栈附近,便一起来到桃叶渡。

    同行的还有方以智的妹夫孙临,庞班头同样是一袭合身的青衿,腰上插着一把折扇,头上扎着方巾,只是头发有些短,发髻显得很小,外表斯斯文文的,孙临则一声黑色劲装,腰上则挂了一把腰刀。

    三人走在一起,庞雨比孙临更像一个文士。

    旁边的秦淮河水清澈净透,河边曲靖蜿蜒,四月的桃花花瓣随风飞扬,将青色的石板路点缀出片片粉红。

    庞雨听了方以智的话,不由恍然道,“原来是因为桃树多,那为啥不叫桃花渡更有意境。”

    另一边的孙临干咳一声,方以智有些尴尬,连忙解释道,“东晋时的王献之有一小妾名叫桃叶,这小妾经常往返秦淮河渡口,王献之每次都在这渡口接送,写下了三首桃叶歌,这渡口从此得名桃叶渡。

    因为有桃叶此名,后来者才多有在此种桃树,却不是因桃树多才叫桃叶渡。”

    “原来如此。”

    庞雨探头看了一下那边的孙临,这位改字武公的妹夫也正在看他,那表情颇为怪异,似乎对庞雨的文化程度十分怀疑。

    桃叶渡的典故,南都士子都知道的,庞雨一开口闹了笑话,在孙临这种文化人看来,至少是一千点的暴击,不过庞雨表情轻松,似乎不当回事。

    方以智见庞雨不以为意,宽厚的岔开话题道,“庞班头仗剑平贼,这些寻常典故,也不需知道那许多。”

    “其实我也有个文人的梦想。”

    庞雨丝毫不心虚的道,“听闻复社以兴复古学为己任,在下深表赞同,只是确实才学所限,入不了复社,但不妨碍在下心向往之。”

    孙临忍不住道,“庞班头正当华年,又识文断字,若是心向往之,自当知行合一。

    从典籍启蒙,即便不入科举,也可正人心固根本,与仗剑平贼不相抵触。”

    庞雨隔着方以智,恭敬的拱手道,“谢过武公教诲,在下回去一定潜心读书,他日有所成就,都是拜武公兄今日指点。”

    孙临一愣,他没想到庞雨这么上道,听起来就像是敷衍的假话。

    方以智笑笑道,“庞班头既向往复社,为何要匆忙离开,连两日都等不得,错过了此次社集。”

    “在下在巡抚衙门听说,流寇流窜湖广,又有东进安庆的迹象,实不相瞒,桐城防务由在下一手安排,实在不敢再停留。”

    方以智和孙临都倒吸一口凉气,流寇才走了不久,怎么又要来了。

    虽然隔着大江,但流寇上次到江北时,南京等地仍是一日数惊。

    他们当然想不到庞雨是信口开河,应天巡抚衙门根本没有收到明确信息。

    “既是如此,那我等确实不能因公废私,这次不敢留庞班头了。”

    方以智叹口气道,“后日社集是在眉楼,是十里秦淮上精致所在,庞班头来去匆匆,可是错失良机了。”

    “眉楼?”

    庞雨想想道,“这名字听起来倒不太精致。”

    孙临也不想嘲笑庞雨的土气,开口解释道,“名字是无甚出奇之处,是取自其中一名叫顾眉的女子,此女诗画风流,画兰是一绝。”

    方以智也道,“还极擅南曲,堪称秦淮南曲第一人。”

    孙临听了却不以为然道,“那有些吹捧,比起阮大铖家中那朱音仙的唱腔,顾眉还是差了些。”

    庞雨听到阮大铖三个字,心中不由一抖,不知是产生了什么条件反射。

    他生怕再说阮大铖,连忙岔开话题道,“既是名声在外,即便比不上朱音仙,应当也是技艺超群了。

    各位社友在如此风雅之地社集,真是羡煞旁人。”

    孙临挥手挡开面前飞来的一片花瓣,“有人不如此想,只要是去青楼,便说是穷奢极欲、歌妓佐酒。”

    方以智停下脚步道,“武公不要误会,吴应箕那些话,也不是冲着我等说的。”

    “他说张溥便更是不该。”

    孙临不满的道,“本是风雅之事,被他说得猥亵不堪。”

    方以智并不争论,摇摇头继续往前走。

    庞雨连忙劝说道,“那是这姓吴的不懂风雅乱说,但在下听闻方公子所说,社集时多讨论时文,那些女子是否能听得懂?”

    “自然能听懂。”

    孙临瞪着眼睛,一副庞雨不信就要卡死他的模样,“我等去的青楼又不是珠市一般的污秽之地,不说顾眉,便是旧院一带女子,多有博古通今,与我等唱和辩论,常颇有所得。”

    行走间庞雨抽空看附近青楼,都是精舍雅筑,门前流水竹林,空闲之地点缀桃花,确实不像机缘,倒显得很有会所风范。

    “听得在下都心痒难耐,可惜可惜。”

    庞雨观察一下方以智之后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请,方才武公让在下学习典籍,但在下想着,典范还要结合时文,针砭时弊方能古为今用,正是复社的宗旨,如此学起来事半功倍,各位平日间讨论所得的时文,能否也借给在下观摩。”

    “这…倒是可以的,我等时文隔一段时日便会汇编成册,给外地社友参详,主要是天如、卧子这等大才。”

    庞雨眼珠转转,突然一躬身行了个大礼,把方以智和孙临惊了一跳,不知他要做什么。

    “在下觉得,复社复兴古学,是要天下正人心清源流,这等时文若只在社友中流传,岂非暴殄天物。”

    方以智惊讶的道,“那庞班头的意思是…”“应当刊印为小报广传天下,让天下识文断字的人都能看到,都能学到复社的精髓。

    不但要传播,还要保证时效,至少每月都要发布,才是物尽其用。”

    孙临和方以智对望一眼,两人都迟疑了片刻,最后由孙临对庞雨道,“可这时文,寻常人也看得明白的没多少。”

    “武公兄此言差矣。”

    庞雨义正言辞的道,“哪怕只能教化一人,也是一人之功,天地就多一分正气。

    在下守桐城时更明白一个道理。”

    孙临呆呆的问道,“啥道理?”

    “便是一定要相信百姓,不小看百姓,百姓之中也诞生无数智慧,焉知不会有人因一篇时文而走上正途,那便是报刊之功。

    百姓能受教化,复社也能扩大影响,如今是读书人知复社,而百姓不知,若是日后百姓都知复社,那些奸妄又岂敢随意打压。”

    “天下百姓看,那要发多少才够,每月一制版,这银子不少。”

    “银子在下来想办法,版由在下来做,只要能推广复社,扬天下正气教化万民,损失点银子又有何妨,便是得罪奸妄权贵又何妨。”

    方以智肃穆的拱手道,“此乃大智大勇,比之局限一社更开阔,后日社集,在下便与社友商议,届时告知庞班头。”

    “那在下留一个可靠人在此等候。”

    ……庞雨目送方以智两人的背影进入了清幽的眉楼,嘴角得意的浮起笑意。

    何仙崖来到身边,“复社士子真是富贵,这地方社集一次至少百两银子,二哥你不去可惜了。”

    “可惜是可惜,但眼下不能跟复社走得太近。”

    何仙崖不信的看看庞雨,又对他问道,“二哥你真要帮他们印小报?”

    “当然要,这小报以后有用处。”

    庞雨指指眉楼,“复社士子数千人,分布于国各地,以南方为多,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本身又多是世家,这个网络是巨大的潜力,咱们要借船出海,用复社的资源办自己的事。”

    “小报能有何用?”

    “打广告嘛。”

    庞雨笑笑道,“还可以借此结交复社,以后你就知道了。”

    “可你上次说朝中可能打压复社,不能跟他们走太近。”

    “所以我要表现得粗陋一些,这样他们不会拉我入社。”

    庞雨伸手抓住一片花瓣,揉烂了扔在地上,“社集更不能去,等他们与温体仁一党分出胜负再说,也免去他们问阮大铖的事情,我现在听不得这个名字。”

    何仙崖小声问道,“那阮大铖那里还去不去。”

    “自然不去了,张国维虽然什么都没说,但他已经表明了意思,就是不能与阮大铖走得太近,否则不好交代。

    到了安庆后给他带一封信,就说收到流寇急报必须立刻走,咱们明天就离开南京。”

    “小人明白了。”

    “温体仁、东林、复社,各有各的势力,包括阮大铖咱们都惹不起,现在形势不明,不可贸然下注。

    但不妨碍借用他们的一些资源,只是要拿捏好中间的度,一个不好弄巧成拙,所以办报这个差事一定要个可靠又精明的人来办。”

    何仙崖突然想起一事道,“方才大人说留下一人等信,不知留郭奉友还是徐愣子。”

    “都不留。”

    “那…”何仙崖脸色一变。

    庞雨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