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第180章 七零知青的乡下妻4

队里养猪的活儿, 一共三个人,除去阮柔这个小姑娘,另两人都是村里的大娘, 平素相处得很是不错。

听说她不干了, 又是诧异又是惋惜, 免不得有些小心思。

“恬恬,你这一下子说不干了,一时半会儿找得到人吗?”蔡大娘暗戳戳问。

“我爸已经找好人了, 就是队里王寡妇她闺女。”

闻言, 蔡大娘和在一旁偷听的秦大娘都没了话声儿,倒不是别的,而是阮柔所所说的王寡妇家实在太可怜了。

王寡妇本名姓罗,罗玉兰,十几年前隔壁村嫁过来的, 当时嫁给了王家的大儿子,安生过了十来年, 结果,前年修水坝, 那王家大儿子瘫了,自此只能躺在床上, 干不得重活,还得一个人伺候着。

后来,也不知什么缘故, 王家老人偷偷把家分了, 只给了大儿子家一间老宅子并几双锅碗瓢盆,粮食更是只有十斤。

十斤粮食能顶个什么用。

王家大儿子和王寡妇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最大的闺女当时也不过才八岁, 可以说下面都是要吃的三张口。

村里人也是后来才知道消息,说王家大儿子生怕拖累妻子儿女,分家后没几天就自己找了一根绳子,吊死了,

人死了,王家这才闹将出来,村里人个个唏嘘不已。

当时的村长和村支书闻言气愤不已,直接冲到王家,把王家的家产重新分了。

但即使这样,也救不回来已经死了的人,之后王寡妇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每天上工都抢着十公分的活去做,就为养活三个孩子。

先前三个孩子年纪还小,只能干些割猪草这样的活计,每天最多挣两三个公分,如今,眼看着人闺女十二岁,勉强能干重活的年纪,村支书第一个想起她来,要知道,即使阮柔也是十六岁才轮到这份活计呢。

故而,听闻是她,蔡大娘和李大娘都没什么意见,自家再难,也不差这一口饭吃。

阮柔利索收拾了自己的工具,另一边,王寡妇的大闺女也过来了。

十二岁的小姑娘,眉眼间还带着稚气,手脚却麻利得很,两人顺利交接,又托两位大娘多照看,阮柔便也放心离开。

如此已是半上午过去,吃过午饭,下午,阮柔在家复习功课,而阮母跑了一天,终于得了一个准信儿。

“咕噜咕噜。”大口大口灌下水,阮母喘着气儿道,“成了。”

接着,她细细介绍其那户人家来,阮母是隔壁的隔壁远山村嫁过来的,本姓祝,祝红梅,她的侄女则叫祝佳敏。

“算下来,是远方侄女了,见了面,她也得喊我一声姨的。”阮母眼神颇有些复杂,“不过这孩子命苦,不到十岁家里就有了后妈,日子过得苦兮兮,好在有一次县里,碰见了现在那位,两人看对眼了。虽说也是当后妈吧,可人有良心,如今在县里日子过得好着呢,就是不咋回村,不过不回来也好。”

短时间,又吃了一个大八卦,阮柔不由得对这位没见过面的表姐感到好奇,阮母说得轻便,可实际,县里人家跟村里姑娘,哪有那么容易看对眼,显然,这位也不是个简单的。

但不管怎么样,住宿问题解决,她也可以顺利去县上补习班。

当天,阮父给闺女开了一张介绍信,信中写的理由是探亲,探的当然是那位表姐,否则,去上一个月的补习班,这个理由也不好交代。

至于钱财方面,阮母可谓是大出血,不仅出了十五块钱,还额外出了足够两个人一月份的粮食,一份阮柔自己吃,另一份,则是谢礼,此外,各种票据,能凑的也是凑了两斤出来,让她在人家机灵点,时不时买点东西回去。

阮柔一一应下,等到傍晚收拾行李,未免舍不得。

“妈,我这一走,可就一个月回不来了。”

“嗯,你以前上学不也这样,两周才回来一次。”阮母倒是看得很开,“不过你去了人家,手脚要勤快,有什么事顺手就做了,别招人嫌。”

“嗯,我知道的。”阮柔应着,不料阮母下一句又变了。

“不过,咱们给了粮食,你也不用太勤快,可别傻乎乎任人使唤,感谢的事自有爸妈来。去了就好好学习,其他事情都不要管,等高考完,要是能考上,你这一辈子就不愁了。”

“嗯嗯嗯。”虽然对阮母矛盾的说法大为震撼,但阮柔还是点头如捣蒜。

接着,阮母和阮大哥又叮嘱了些有的没的,最后收拾出来一个大包裹来。

阮柔看着都有些发愁,明儿可怎么去县上。

“让你哥送你。”阮父直接使唤上儿子,阮大力接话,“妹儿,明儿我送你去,你不用担心。”

一时间,阮柔心内暖暖的,为阮家人对自己的疼爱。

村里人家尤为重男轻女,但阮家却从不,一路供着原主考上高中,是附近几个村里独一份,后来毕业没能找到工作,回村务农,受了村里不少嘲笑,也是阮母劝慰,给筹谋了份养猪的活儿。

先前,原主跟方凯处对象,阮家人虽说心存疑虑,到底没拆散,手里还时不时漏些补贴,等到高考消息出来,不知替原主担了多少心。

上辈子,原主被方凯欺骗,阮家人始终不曾责怪,只是心疼女儿,费劲心力替女儿重新找了人家,可惜那时的原主钻进牛角尖走不出来,辜负家人一番好意。

这一次,她说要参加高考,花销如此之大,阮家所有人更是毫不迟疑,替她找住处、筹备钱粮,一点不吝惜。

前后大几十块,不说把家底掏空,肯定也没剩多少,若是没考上,阮家更是会成为村人嘲笑议论的对象,但阮家人毫不怀疑。

这份体贴和包容,让阮柔感动的同时,更是立志要报答他们。未来几十年,大学生都会是十分金贵的存在,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准备高考。

晚上,无人打扰,阮柔继续翻看高中语文课本,做些阅读理解的题目。

夜深人静,外面只偶尔闪现几只秋蝉的嘶鸣,忽的,窗外传来一阵小声呼唤。

“恬恬,恬恬。”

那声音小而轻,却带着莫名的急切。

阮柔本不欲理会,架不住那人越喊越大声,若是把阮父阮母吵出来就不好了。

她推开窗,一眼看见立于院外的方凯。

“你来做什么?”阮柔冷着发问。

“恬恬,我听说你也要参加高考,是不是真的?”

“跟你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方凯舔着脸,“你若是也参加高考,正好咱俩可以一起复习,若是你也考上了,到时我带你回申城,我把么也不会说什么了。”

阮柔半晌无言,对这人的厚脸皮感到佩服。

她没有直接接茬,而是问,“如果我考上了,你没考上呢?”

“怎么可能,”方凯笑着,笑到最后,见对方一脸认真,不由讪讪,“恬恬,依我说啊,你虽然也是高中生,可就在这小地方学的,肯定没有城里学的多,你要想考上,我倒是可以抽空给你补课,就是这上工嘛......”

没等他话说完,阮柔就“呸”了过去,“敢情什么好事都给你占了,趁早给我滚蛋。”

“嘿,恬恬,几天不见,你脾气怎么这么暴躁了,我告诉你啊,你就是考上大学,不是申城本地人,去了也会受排挤,还得靠我......”

“你滚不滚,再不滚我喊我哥了。”阮柔威胁。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方凯面对阮大力就是这种无力感。

其实作为哥哥的阮大力一直不看到妹妹和方凯两人处对象,平常遇到都要鼻孔看人,偏他手劲又大,打招呼的一巴掌拍下来,肩膀就会乌青一片,故而方凯不怕身为村支书的阮父,倒是害怕这个便宜大舅子。

果不其然,方凯肩膀不自觉颤了颤,还欲再说,却见人真的开口喊人,当即顾不得劝说,脚下一抹油,呲溜一下很快不见人影。

与此同时,早就听见声音的阮母,敲了敲门。

“妈,吵到你了吧,”她不好意思笑笑,“我已经把人赶走了。”

瞧着没什么情绪的女儿,阮母心情有些复杂,既担心女儿跟人纠缠不清,又担心女儿只是把一切压在了心底。

想着人明天就要走了,她忍不住来叮嘱几句。

阮柔心知肚明,当即将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说了。

“我现在真不想那摊子事儿,妈,不怕你笑话,我跟方凯在一起,多少也是图他申城人的身份,那么大的城市,我还没见识过呢。”迎着阮母担心的眼神,她继续道,“可现在不一样,不说方凯嫌弃我这一茬,通过高考我自己就可以去大城市,我还想着考去京城呢,到时候,我接你和爸还有大哥去玩。”

“嗳。”阮母本来满心担忧,都被顺成了十分的欣喜,“那我和你爸就靠你了,也去见识见识长城和□□广场。”

“嗯,等着吧。”阮柔打包票道,对高考她势在必得。

谈完心,从女儿房间出来的阮母倒是宽慰不少。

不说别的,光看女儿说要考去京城,她就能肯定女儿对方凯没剩几分心思,即使剩下一点儿,等日后天南海北的,也就慢慢淡了。

想到这里,她嘴角免不由得露出一个笑来,再畅想一下女儿考上大学后的风光,更是开心不已。

回屋后,跟老头子说了一番,阮父也就放心了,只是想到方凯那小子,他顿觉烦躁,“看来还是先闲了,还有空俩找闺女的麻烦,我明天就让他有得忙。”

原本,知青们干的活就比村人轻松不说,而方凯作为闺女前对象,他嘴上不说,实际还是偷偷照顾几分,干的活儿都不是很重,粮食家里也补贴了几分。

如今么,就让他好好尝尝农活的真正威力。

至于耽误人高考复习的可能,阮父无一丝愧疚,有能耐就不要公分,跟其他几个知青一样不分粮食,就是不下地,他也不说一个字。

若是知道阮父的打算,阮柔定会大呼叫好,顺带反省一下自己怎么没想到。

而第二天,没等方凯想出更好的理由,他就发现,阮恬恬真的从村子里消失了,一问周围,没人知道她去了哪儿,顿时心慌不已,他还指望靠着阮父村支书的关系,看能不能弄来点资料,如今可怎么办呢?

至于阮柔,早早跟着阮大哥上了牛车,一路送去县里那户表姐家,送上谢礼,寒暄过后,阮大哥离开,她暂时在县上定居下来。 .w.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