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189. 七零知青的乡下妻13 面对女儿躲……

面对女儿躲闪的小眼神, 阮父没有揭穿,猜也能猜到她可能说了什么,小年轻嘛, 一腔正义是好事。

两人前后脚回了家, 冷得直哆嗦,没有多说什么就回去睡觉了。

热水瓶捂着,被窝里暖融融的,阮柔很快睡去, 而阮父,则将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勾得阮母揪心不已, “这些挨千刀的, 有这功夫自己不好好学,就知道抢人家的。”

“不过咱们自己知道就行, 不要主动往外说,省得惹麻烦。”跟去上大学就能彻底离开这里的知青们不一样, 阮家到底土生土长, 还是那句,得罪不起人。

“嗳,这我还能不知道。”阮母给他甩了个白眼, “赶紧睡吧。”

一觉睡醒,外面传来爆竹声, 阮柔迷迷糊糊起床、洗漱, 等到堂屋, 一家人都已经在了。

“恬恬起来了,快去烧纸,烧完咱们就吃饭。”阮母将剩菜端上来, 连忙吩咐。

初一可不能偷懒,否则接下来一年都不会勤快,阮母深信,故而初一早上七点,每年阮家都会准时开饭,然后开门迎客。

比起昨晚年夜饭的丰盛,今天的早餐就有点寒碜,事实上,阮柔从原主的记忆里,初一不能下生,也就是不能做生食,故而一整天都只能吃剩菜剩饭。

阮家四人早已习惯,此刻也没有意见,三两口扒完饭菜,将大门打开,瓜子花生糖果等摆上桌,等待村里的孩子们来拜年。

阮大力吃过饭就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出去拜年,阮柔和阮父阮母则在家里招待上门的客人。

结果,从上午八点开始,一直到中午十一点,整整三个小时,客人就没有断过,除去往年都会上门的小孩外,还有不少村人带着孩子来求教学习的技巧。

论下来,村子里去上学的小孩不算少,只是大多读个小学、认个字就够了,少数男丁能上初中,至于高中,整个村子都凤毛菱角。

如今,阮柔准大学生的身份,也算是给村里人激励,以实例告诉他们,只要好好读书,乡下人也可以改变命运。

不管何时,多读书总不是坏事,阮柔便趁机给大家多宣传读书的好处,更是大力鼓励他们送孩子去读书。

“总之,不管男女,只要能读出来,只要一家供出一个会读书的,以后就不愁了。”可能有点画大饼的嫌疑,可她说的绝对是事实,面对众人信任的目光,阮柔将那丢丢心虚抛到了老远。

乡下人天生就对读书人多一份信服,兼之阮柔是他们自小看着长大的小辈,故而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不少人家后来咬着牙都要供家里会读书的孩子继续读下去,在若干年后,还真出了不少大学生,他们村子也被外人誉为状元村,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如今,初一迎客、初二跟着阮母回娘家,初三招待阮家的姑奶奶们,初四之后又接连参加亲朋的几场喜宴,几乎一刻不停轴地转,尤其阮柔格外地忙碌,谁叫她如今是周边十里八村的名人,不拘结婚还是生孩子做周岁,几乎家家都以能请她上门为荣。

阮柔有意配合之下,几乎是能参加的都去参加,如此,一连忙到了初八,终于勉强闲暇下来。

阮父已经带着儿子及部分村人开始下地干农活,阮母则在家里给闺女准备远行的行李。

这年头,交通费昂贵,寄包裹的费用同样不低,故而,大多数行李还得靠人坐车搬运。

阮柔看着阮母辛苦收拾出来的几个大包裹,眼睛都瞪直了,“妈,东西收拾得是不是太多了点?”

阮母毫不在意,反而有些惋惜,“哪里多了,我看还好了呢,被子都只够带两床,还有衣服衣柜里还剩了几件旧的,吃的很多都带不了,我也就装了几条腊肉、煮鸡蛋,干粮......”

一连串话语砸得阮柔头晕眼花,渐渐的,脸上挂满了绝望。

“妈,要不你们跟我一起去吧,还可以看看京城。”

“我和你爸就算了,还是让大力跟着你去,一路可不安全,没个男人跟着,我可不放心。”

阮柔见状,眼珠子滴溜溜转得飞快,飞快上前,跟阮母贴在一块儿死命撒娇,“爸妈,你们就跟我去嘛,我第一次出远门,没有你和爸爸看着,只有我和哥,你们能放心吗?”

“有什么不放心的,你俩都是大人了,一路坐火车又不用转车。”阮母丝毫不为所动。

奈何阮柔一个劲缠着,说些一家人齐齐去京城的美好画面,又提到京城的万里长城、故宫和□□广场,将无比崇拜伟人的阮母说得略为心动。

“我再想想,再说还得看你爸时间呢,村里这摊子事可离不得他。”

“嗯,爸那边我去搞定。”阮柔信心满满。

初九,年关的氛围渐渐散了,而远行的知青终于全部归来。

知青点的十几个知青,一共只有三人收到录取通知书,也就是说,只有这三人能凭借上大学回城,其他人还得回来继续干农活。

上一次,阮父给三个考中的知青发电报,不过三人都说亲自回来一趟,顺带收拾行李,阮父也就省了寄快递。

考中的知青自然十分欣喜,没考中的也在各自想着办法,听阮父说,已经有两名知青预备回去转岗,这一次也是回来收拾行李的。

初十,知青点饯别宴,他们还特意请了阮柔和梁书生两人,阮柔猜测,是因为他们的大学生身份足以让知青们看得上眼。

不过知青们也有京城的,阮柔提着一条腊肉欣然上门,不算白吃。

饭桌上,秋雯气愤不已地再次讲述自己通知书被掉包的经过。

经过连续几天的调查,在警察帮助下,她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你们知道通知书是被卖给谁了吗,是市场部一位主人的儿子,我们找上门的时候,人家正开开心心收拾行李准备去上大学呢,我呸。”或许是实在气急,一向十分文明的秋雯都忍不住啐了一口。

其他知青一边安慰一边跟着骂,尤其没考上的几位,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的通知书也被掉包了,并暗暗决定,要去县教育局查个究竟。

事实上,不止是他们,在秋雯去报警后,通知书被教育局的干事偷卖的消息到底传了出去,且有越传越广的趋势。

不说更远的地方,起码十里八村参加高考没收到通知书的人成群结队去教育局查成绩,愣是在新年期间把教育局闹的比先前上班还要累。

但也没办法,谁叫他们理亏,教育局的人偷了学生通知书去卖钱,态度再不好点,教育局长也怕自己的乌纱帽不保。

饯别宴过后,阮柔与其中几位知青交换了联系方式和地址,约定好以后常联系,便各自散去。

正月十一,阮柔到底磨得阮父阮母心动,答应跟着一起去京城,为此,阮母心疼之下哀怨地盯了她好几日。

阮母将家里的鸡和猪委托给邻居照顾,阮父更是叮嘱村里的队长和记分员好好安排,好在如今地里的活不多,还没到春耕,否则阮父再如何都不敢远行。

这一日清晨,阮家人大小包裹收拾了一堆,阮父和阮大力一人提了两只大的,阮柔和阮母则各提了两个小包裹,上了牛车,又转汽车去省城,终于在绿皮车呜呜的尖鸣中本着京城前进。

一家四口都是没出过远门的土包子,坐火车就够稀奇,尤其中途在瑞省短暂下车,见识到大城市的繁华,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果然还是得出来看看。”阮父忍不住感慨,缩在小村子了,一天到晚为了地里的粮食发愁,还真以为外面的世界都一样呢,其实不然。

“那可不,爸妈,等到了京城,咱们再好好转转。”阮柔热情邀请,迎来阮母的几个大白眼,“吃住不要花钱啊。”

“怕什么,我以后可就是领补贴的大学生了,这点子钱还是有的。”

阮母见了牙根痒痒,没忍住敲了敲她脑门,“还没到学校呢,就开始飘了,我告诉你阮恬恬,上了大学就给我好好学习,不准做些乱七八糟的。”

“嗯嗯。”阮柔点头如捣蒜,再不敢耍宝。

一连几天,随着一阵巨大的刹车,火车在京城停下。

“各位乘客你们好,列车即将到达终点站京城南,请到站的乘客提前做好下车准备。”

“到了。”“到了。”

车上的乘客陆陆续续叫嚷起来,一个个忍不住站起来向窗外看去,阮家四人亦是如此。

“京城可真鲜亮啊。”阮母感叹,在她看来,京城无疑是一个色彩瑰丽的世界,红黄蓝绿鲜明澄澈,不比小地方的灰扑扑,似是刚被雨水冲刷过一般。

“大力,提好行李。”阮父招呼着,几人起身,准备下车。

阮父看着有条有理,实则出了车站,面对东西纵横的宽敞大道,却是两眼茫然,不知该去哪

还是阮柔找了个本地人,问了下大学的方向,又在车站口找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连人带行李一起载走。

“京水大学!”看着学校的门牌,阮柔喃喃出声,这就是她考上的大学,亦是国内顶尖学府之一。

学校很是热闹,进进出出全是人,有学生、有老师,皆脚步匆匆、忙碌非常。

“老阮,咱们可是跟着闺女长见识了。”

阮父说不出直白的夸赞,便只跟着笑,看向女儿的眼神满是慈爱。

倒是阮大力大大咧咧,闷头往里进,其他三人连忙跟上。 .w.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