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作梦的懒虫 作品
第七十章 定神丹
只是过犹不及,超出了姜黎的身体承受范围,这才变成了毒。
但这也只是对姜黎来说,倘若换成别人,这滴由赤阳之力凝聚而成的赤阳灵液,就不是毒,而是宝物了。
尤其是对阴毒缠身,或者是修炼太阴真经的修士而言,赤阳灵液那几乎可以说是续命之物了。
姜黎能靠太阴之力中和自身的太阳之力,那修炼太阴真经的修士,同样也能靠赤阳灵液中和体内的太阴之力。
且因为赤阳之力蕴含部分太阳特性的缘故,更是兼备了破邪之能,对鬼仙道与天魔这类专修魂体的修士来说,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即可纯净自身真气,也能化解阴毒,更是兼备破邪之效,赤阳灵液绝非寻常宝物。
按照当世的标准来看,姜黎的力量为二等,那他以真气凝结出的赤阳灵液,可评为二等灵物。
若非太少,不是只有一滴,而是有着几百上千滴,那拿到内城,也能引起里面贵族子弟的疯抢。
吾之砒霜,彼之灵药,正符合姜黎这种情况。
“纵然赤阳灵液不凡,可一滴还是太少了。若是有万滴,就可将其凝聚为中品赤阳灵丹,价值可比一座小邑。”
找出一个玉瓶,姜黎将这滴赤阳灵液收了起来。
有道是聚少成多,按照他现在的情况,一天可凝聚出一滴赤阳灵液,只要攒上一段时间,赤阳灵液的价值就上来了。
但凡宝物,皆可如此分之:下三境的为凡物,中三境的为宝物,上三境的为灵物。
所以法宝有凡器、宝器、灵器之分;丹药有凡丹、宝丹、灵丹之分;灵药有凡药、宝药、灵药之分……
赤阳灵液若是凝丹,即是中品灵丹,需要八境丹修才能炼制出来,价值之高,九境强者也会侧目。
然而,赤阳灵丹却不是姜黎能够炼制出来的,不说他不会凝丹之法,就算他会,炼制赤阳灵丹所需的一万滴赤阳灵液,他就筹不齐。苏丹小说网
人生百年,不过三万六千天。一天一滴,也需要三十年。三十年后,谁知道姜黎会成什么样子。
“是时候出发了!”
收起赤阳灵液,姜黎抬头看了看天色,发现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心知自己动身的时候到了。
遂见他小心的在屋内布置一番,伪装成自己还在的样子。然后才悄悄的离开房门,没入夜色之中,消失不见。
姜黎知道,自己离开辛城的事,瞒不了多久的,但能瞒一段时间就是一段时间。
越晚发现,对他越是有利。这样就是有人想趁他离开辛城之际,偷偷解决掉他,只要发现的晚了,就会错过出手的机会。
毕竟,坠星域广袤无边,只要耽搁了一两日,谁知道姜黎去了哪里?
离开住所后,姜黎并没有直接去往城外,而是靠着自己国人的身份,绕道去了另外一个外城,即丑城。
辛城十二外城呈现一个圆形,将内城牢牢的守护起来。其中寅城,就位于丑城与卯城之间。
姜黎前往丑城,是因为丑城最近在举办夜市,汇聚了各方修士,以及各种各样的宝物。
辛城之外,危险层出不穷,若要出城,自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姜黎此来丑城,就是准备在夜市里购买一些宝物。
别的不说,出城必备的定神丹,姜黎肯定是要买上一些的。
要说坠星域中最危险的是什么,那肯定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的神秘大雾了。
神秘大雾,坠星域特有的异象,置身于其中,所有生灵的灵魂都会与肉身分离,然后消失不见,就是九境强者也不例外。
因此,在坠星域游历,如何躲避神秘大雾,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初来坠星域时,众人躲避神秘大雾全靠运气,因此死了不少人。
之后没过多久,炎国姜氏诸侯王根据神秘大雾的特性,研究出了一种名为定神丹的丹药,解决了这个问题。
定神丹,顾名思义,有安定心神之能,服用此丹之后,心神就会凝成一团,彻底丧失对外界的感知。
这个时候,就是神秘大雾涌来,自身无知无觉,也可从容躲避。
服用定神丹后,就能无视神秘大雾。是故,自定神丹出现后,凡有人离开安全区域,外出游历。别的东西都可以不带,但定神丹一定要带。
神秘大雾之所以被称为神秘,就是因为无人可以预料到它的出现。它会不定时的,随机出现在坠星域的任何地方。
谁也无法保证,神秘大雾会不会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若无定神丹,要是遇见了神秘大雾,真的就是死路一条了。
……
外城想要进入内城很难,可十二外城之间,却没有那么多讲究,可以随意的往来。
虽然已是深夜,但丑城城门处,依旧人流不息。此时正值夜市,除内城外,其余外城皆有人赶来,人流自然不会少。
姜黎来丑城前,已经通过先天神通胎化,简单的改变了一下自己的形象,可以保证,就是熟悉他的人见了他,也是认不出他来。
跟着人流,姜黎轻易的就进了丑城,并快步的赶到夜市所在。
姜黎的目标很明确,来到夜市后,先是前往丹阁,花费十块灵晶购买了十枚定神丹,接着就前往专门售卖仙道宝物的区域。
此世虽是以神魔道为尊,但不知为何,仙道却更为的发达,远比神魔道成熟,不仅衍生出了诸多分支,更是造就出了诸多特殊的职业。
如炼丹师、炼器师、制符师等等。
除了购买定神丹外,姜黎来此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购买符令。
不得不说,画符之道,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将神通法术封印在黄纸之上,就是凡人掌握,也能发挥出堪比修士的威能。
与修为一样,仙神之下,符令也分为九等。下三等为符,绘制于黄纸之上。中三等为箓,形如玉纸,宝光莹莹。上三等为令,名曰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