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RIfxFe 作品

第272章 后勤建设

第272章 后勤建设

对于洛肯他们的判断,陈曦是充分信任的。毕竟这几位指挥官的能力就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无论是战术素养还是实战经验都无可挑剔。

除非“皇老汉“送来的这批人货不对板——但陈曦觉得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洛肯、文坦努斯和西吉斯蒙德这三位的能力,指挥一场这种规模的战役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陈曦很干脆地把具体的作战指挥权都交给了他们。

毕竟真要让他自己亲自上阵指挥,那效果可能还不如直接交给这三位专业人士呢!

至于“货不对板“的问题,陈曦倒是一点都不担心。

他很清楚,“皇老汉“除非是不想好了,也不想要这片星区了,否则送来的人绝不可能出现这种低级失误。

在这一点上,他对“皇老汉“有着足够的信心。

虽然众所周知,“皇老汉“这人确实经常“不做人“,但除了“不做人“这一点之外,他在其他方面还是相当靠得住的,尤其是在这种正经事上,他向来不会掉链子。

所以在将战略指挥全权交给三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之后,陈曦自己则选择驻留在罗斯托夫ii号上,开始专注于远征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全力推进罗斯托夫ii号的防御体系完善与基础设施建设。

他每天都要审阅十几份工程报告,确保每个环节都按计划推进。

在远征军主力对顿涅茨克星系展开军事行动的这段时间里,罗斯托夫ii号上的各项建设工程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始终保持着稳步推进的态势。

工程进度表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被严格把控,任何延误都会立即引起陈曦的注意。

特别是轨道星环的建设工程,由于直接关系到远征军的后勤补给线畅通与否,陈曦在这方面可谓是不惜血本。

他亲自批准了额外的资源调配,确保工程所需的每一样材料都能及时到位。

目前星环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建设任务,格里亚的工程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铺设第三段星环的主体框架。

从最新的工程进度报告来看,整体建设进度仅比原定计划落后了约10%,这在如此大规模的太空工程中已经算是相当理想的进展了。

毕竟克里斯腾贤者和格里亚铸造世界的团队参与到了远征军的作战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

但陈曦对此表示理解,毕竟战场上的需求更为紧迫。

他特意嘱咐后勤部门要为工程团队提供双倍的补给配给,以弥补人手的不足。

与此同时,罗斯托夫iii号的建设工作同样没有落下。

32工程主管这段时间并未随远征军出征,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罗斯托夫iii号的工业设施建设中。

在32的统筹指挥下,工厂的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工,现在正在进行配套设施的扩建工作。

一座规模宏大的行星级锻造工厂已经拔地而起,其巨大的熔炉日夜不停地运转着,为远征军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各种基础的军需物资。

从标准型号的激光枪能量电池到装甲车辆的备用零件,这座工厂正在逐步提升产能,确保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不会出现短缺。

工人们三班倒的工作制让工厂永远保持着活力,生产线的轰鸣声从未停歇。

虽然到目前为止,罗斯托夫iii号上的工厂产品还主要集中在后勤补给品和造船厂所需的零部件上,真正重要的武器装备产量仍然有限。

但陈曦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过渡阶段。

随着工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次星区内矿产资源的系统性开发,这座工厂的产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采矿舰队每天都会从邻近的小行星带运回成吨的原材料,精炼厂的烟囱永远冒着滚滚浓烟。

从32提交的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生产线正在逐步完善,工人熟练度也在不断提高。

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这座工厂很快就能完成从初级加工到完整制造的转型,届时它将成为次星区内举足轻重的工业枢纽,为整个次星区的军事行动提供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

陈曦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的扩建方案,他打算在明年将工厂的规模再扩大一倍。

与此同时,在罗斯托夫ii号的轨道星港内,小型造船厂也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他们成功建造完成了第一艘眼镜蛇级驱逐舰,虽然这艘战舰在帝国海军序列中只能算是个“小家伙“,但它的下水仪式依然引来了众多高级军官的观摩。

陈曦亲自为这艘战舰命名为“罗斯托夫之矛“,并在舰艏上按照3k时代的传统砸碎了一瓶圣祝之酒,为这艘新舰的下水送上了祝福。

这标志着罗斯托夫星系正式具备了自主造船能力,对整个星区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同一个造船厂的船台上,一艘崭新的护卫舰已经开始建造。

工人们正在精金龙骨周围忙碌地安装各种系统模块,焊接的火在太空中闪烁如星辰,整个建造现场井然有序,展现出令人欣慰的专业水准。

星区帝国海军指挥部对这个新兴的造船厂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虽然几艘小型战舰对庞大的帝国海军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对于星区一级的海军单位而言,任何新增的造船补给渠道都弥足珍贵。

毕竟上次补充的月级巡洋舰,还是二十年前从太阳星域调拨来的二手舰。

因此,在评估过造船厂的实际能力后,星区海军毫不犹豫地下达了一艘轻巡洋舰的订单,这艘战舰将排在当前在建的护卫舰之后开始建造。

海军代表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每一艘新战舰都是帝皇的恩赐,每一个新的造船节点都是对帝国之敌的打击!罗斯托夫造船厂虽然规模尚小,但它代表的是希望,是帝国在这个星区持续存在的证明。“

毫无疑问,虽然前线战事依旧紧张,但后方的蓬勃发展与建设,为远征军的作战提供了坚实基础,陈曦可不会犯让前线士兵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饿着肚子用刺刀去和敌人作战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