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人口问题
由于战事持续升级的影响,帝国国教目前已全面中止了向罗斯托夫次星区输送朝圣者的移民活动。
这一决定使得罗斯托夫次星区暂时失去了新的人口输入来源。
好在,在此之前已有大批国教朝圣者被陆续输送至罗斯托夫区域。
根据最新的人口登记数据显示,整个罗斯托夫次星区的总人口数量已逼近百亿大关。
这其中大部分人留在了罗斯托夫星系,这里容纳了将近半数的人口。
另有约二十亿人被调配至扎波罗什行星,成为当地矿场的矿工队伍;十亿人被安排到罗斯托夫iii号星的铸造世界,在轰鸣的工厂中担任工人;还有二十亿人被送往新开发的殖民世界赫尔松,在那里建设新的家园。
经过短暂的适应期,这些移民已经基本在当地扎根。
他们不仅完成了基础居住设施的建设,还建立起完整的行政体系,使得这些世界真正具备了帝国标准殖民地的运作能力。
从帝国法律层面来说,如果陈曦这位次星区总督愿意采取更为严苛的统治策略,现在完全可以开始征收标准的帝国什一税了。
除此之外,次星区内还散布着数亿人口。
他们分布在各个小型采矿殖民地中——这些定居点往往建立在小行星或卫星表面,人口规模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
虽然按照帝国标准这些采矿站也算作合法殖民地,但毕竟不能与完整的行星世界相提并论。
这样的人口分布导致罗斯托夫ii号行星的人口激增至四十亿。
对于这个开拓时间并不长的星球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
幸运的是,轨道星环上的水培农场完全进入了运行状态,加上铸造工厂也能够在提炼钷素的同时生产尸体淀粉,所以到目前为止星球上的粮食供应倒是没什么问题。
就居住空间而言倒不必过分担忧,罗斯托夫ii号的体积略小于神圣泰拉,在接收移民前星球表面原本人口只有十几亿。
虽然开发时间不久,但也不至于说多出来的这二十多亿人住不下。
陈曦虽然没有下令修建巢都,但对城市进行一波扩容,然后把二十亿人塞进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真正有压力的,还是如何把这二十多亿人有效利用起来,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产生价值,而不是真二十亿生物质养在那里。
在这件事上,陈曦是真的有些棘手,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事实上,对于一般的帝国行星总督来说,这不是问题。
因为他们压根就不会管这些事!失业率那是什么民众吃不饱关我总督什么事!
对于帝国来说,过于底层的民众甚至不在帝国的人口统计范围之内,如果不能处理好庞大的人口,那让他们自生自灭就好。
以巢都为例,底巢就生活着数量庞大的人口,其中虽然大部分是巢都黑帮、变种人和底层贫民,但这庞大的人口其实是不纳入帝国人口统计数据的,因为他们压根就不向帝国交税。
甚至于从严格的帝国法律角度来说,他们都不能算是人。
是的,按照帝国法律规定,变异严重、长出第三只肢体或者其他明显变异的变种人就已经不算帝国合法变种人,一经发现是要被处决的。
但如果只是长出耳朵、尾巴什么的,即兽耳娘、甚至是福瑞这种的,在帝国虽然也被列为变种人,但却是合法变种人。
这也是为什么临光家顶着一对头顶的竖耳依旧是高贵的帝国贵族的原因,因为这种程度的变异着实不算什么。
另外说个冷笑话,按照帝国关于变种人的判定标准,基因窃取者其实不算什么严重变异。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受到虫群意志的精神控制,鸡贼在帝国真的算是模范亚人。
对于陈曦来说,他当然不可能真的把这二十多亿人就这么扔在那里,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这既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也是巨大的浪费,更是对星球的严重破坏。
毕竟二十多亿人光是吃喝拉撒所产生的污染,就足以彻底摧毁星球上一整片大陆的生态。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眼3k时代印度那破地方的卫生环境,就知道人如果腌臜起来,能把自己糟蹋成啥样。
所以陈曦不仅给他们修建了住所,更下令修建了完整的配套生活设施,而这无疑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工作就业问题。
至少像是下水道管道工之类的工作,也是要有人做的不是
只是就算陈曦通过这些配套设施安置了不少工人,但距离将二十多亿人安置好还有很大的距离。
毕竟光只是这些服务设施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一座城市总不能光只是消费而没有产出吧
虽说目前罗斯托夫ii号不缺食物,就算真养着这群人陈曦也养得起,但他却并不是这种会养一群只会吃的废物的习惯。
他虽然会保证对这些人的粮食供应,确保他们不至于饿死,但也不会说让他们除了吃饭之外只会造粪。
这些人必须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从而向陈曦支付伙食费,而不是继续挂在总督府的欠账上。
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比较聪明、也见机的比较早的,他们尝试着向行星总督府申请建立工厂,生产生活当中所可能需要的方方面面的东西。
对于这种申请陈曦当然是秒批,这不仅解决了罗斯托夫ii号的社会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就业岗位,算是缓解了陈曦身上的政治压力。
毕竟,在这个帝国,越是想做事就越要学会抗压。
因为你不知道上至高领主议会,下至巢都黑帮,这帮人会给你整出什么样的活来。
所以虽然秒批申请,但对于递上来的无数种方案,陈曦还是让人进行了相当严格且认真的审核。
在确保一切都合乎帝国法律,并且没有异端嫌疑之后,一座工厂才能够真正投入建设。
而这对于二十亿人的庞大数字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陈曦必须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安置、或者说消耗这些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