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64

三分醉意,一盏孤灯。

李世民看着舆图,眼神难免迷离!

长孙氏进来,端了浆水递过去,低声道:“我家兄长着人送了蜜果于我,带了几句口信。”

李世民看向妻子,‘嗯’了一声,表示在听。

长孙氏的声音更低,“我兄约各家子弟游猎,赴约者寥寥。”

李世民眼睛微眯:长孙无忌传递的意思是,支持李建成为太子者众!

李家本就是关陇贵族,能迅速平定关中,亦是关陇贵族支持的缘故。依嫡长制而论,太子非兄长莫属!在兄长不仅无错,还自有他的功劳的情况下,舍弃嫡长,此乃□□常。

长孙家亦是关陇贵族,他们支持自己,那是因为自己娶了长孙家得女儿。

这种状况本就在预料之中!

而自己是否支持册立兄长为太子,这是关乎在以后的用兵中能不能得到朝堂支持的关键因素。

长孙无忌传话进来,就是人家释放信号了!

他们在告诉自己,继承人已经择定:从者,兴;逆者,弃!

李世民闭眼,运气,好半晌才抬袖,将案几上的器具尽皆拂下!

长孙氏看着有仆从的脚步声,忙道:“别闹!叫人听见了。”说着,便轻笑了起来,“撞掉了——”

外面的人面面相觑,而后渐渐退下了。

李世民拳头紧握,长孙氏走过去,掰开他的拳头。掌心已然见血!

她抬手抱他,声音轻轻的:“莫要动气!莫要动气!”说着,她的声音就更低了下来,如同耳语,“昨日与君共读,谈及北魏。”

李世民靠在妻子的身上,‘嗯’了一声。北魏为了都城平城的安全,便沿着关中、陇山一线设置军事重镇,一共有六。

六镇驻守将士要么鲜卑贵族,要么汉人豪强。而后,鲜卑汉化,相互通婚,关陇六镇便以汉人为主。

北魏孝武帝乃是权臣高欢拥立,帝王与权臣争斗,帝王为了对抗权臣,秘密整合六镇军事力量。

这六镇军事贵族盘踞关中,胡汉杂居,相互通婚,子弟众多,文武合一。

而后到了西魏时期,府兵制逐渐完善。府兵制的最顶层,设置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总共二十个家族。这些家族的子弟出将入相,显赫异常。

四爷落下棋子,思量的也是这个事!

八柱国之一就是李虎,李虎是李渊的祖父。

其中还有一个叫李弼的,此人是李密的曾祖父。

更有宇文泰、独孤信等,皆是八柱国之一。

李渊有李虎这样的祖父,有独孤信这样的外祖父,可以说李家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之一。

这些家族从北魏到西魏,再从西魏到北周,从北周到隋朝,他们都是统治阶层。这种势力一直延续到唐朝!

后世怎么说的:北周隋唐皆出关陇。х?ζ?

朝代在更迭,关陇势力不灭!这说明什么?说明这股子势力能左右大局。他们支持谁,谁兴;他们反谁,谁亡!

李家被簇拥上高位,身后是关陇,借关陇之势可以平天下。

然后呢?他们支持李建成,那李建成就是傀儡!大唐不能由着这些人继续操控。故而,李世民收拢如尉迟恭、如秦琼、如程咬金这般的将领比谁都急切,这就是原因。他需要一个真的能征善战的军事力量,去摆脱关陇集团的操控。

因此,瓦岗多投奔,李世民能容能纳,为何?因为他们中多数无背景。

李世民用新的力量发动了政变,关陇集团调转了方向,选择支持李世民。于是,李世民没彻底摆脱关陇,只是用他培植起来的力量,钳制住了对方,使其达到了一个平衡。

直到武则天时期,才算是清除了。

而这个过程,大唐用了八十年左右!

四爷现在考虑的是:如果内部这般的难挣脱,那牵引外力打破这个壳子,未尝不行!

桐桐就是那个能拿捏力道的外力!她敲蛋壳就是敲蛋壳,连那层包裹蛋液的皮都不会伤到。

也正因为如此,在册立的储君上,谁都别说话,无用的。

局势在这里摆着呢,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都做着正确的选择,没有谁的选择是错的。

只是李渊和李建成都没有李世民的魄力!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被辖制干涉,他是在积攒自己的力量,但他也是在为新建的大唐培植力量,培植可以让这个朝廷挣脱束缚的力量。

四爷起身,这一刻他真的懂了李世民的困境。

他出了府邸,走上了长安城墙。城墙上戍卫巡逻如昔!在这里可以看见前朝留下来的皇宫。

没有想错,半夜三更眺望都城的除了四爷,还有站在这里的李世民。

风大,将披风吹起,扬在风里。

李世民回头看了一眼,有些惊讶,又有些了然,而后转过头来:“睡不着?”

“嗯!”

“为何?”

“有人勒住了脖颈,喘息尚且艰难,怎敢安睡?”

李世民:“……”是啊!喘息难!难难难!

“从北魏到西魏,从西魏到北周,从北周到大隋……关陇势力磅礴!”四爷看着长安城外,夏日时,站在高处远望,鬼火一丛丛,“自三国起,魏晋南北朝,至大隋,战乱绵延三百六十余载,大大小小的王朝更迭兴灭三十余个,军阀割据征伐从未间断。国祚何曾长过?天下何曾真安过?天下黎庶何曾得享过真太平。”

李世民看过来,眼圈红透了:知我者,三郎也!

“平定天下,一统天下,大隋做到过!可要黎庶真正得救,需得长治久安!”这一点,隋朝没有做到。若是李唐处置不好,未必不会步大隋后尘!

李世民双全攥紧,关节嘎嘣响着:关陇势力若不受控,总是为了私利意图掌控局势,操纵天下,那就是李唐长治久安最大的敌人。此敌比王世充之流强悍何止数倍?

而今不从他们之意,他们便舍弃李唐!

因而,除了顺其意,与之配合之外,更该暗中蓄力,此……急急急!十万火急!

他就说:“三郎,无可选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为大局让路!

说着,他突的一笑:“你说可笑不可笑,父皇不懂我之意,兄长不懂我之意……天下懂我之意者,除了我妻,便只你与林公二人而已。”

四爷:“……”你倒是笃定她终能明白你的难处。

他说起了:“林公而今所忙,该是定都之事。”

“定都?”李世民想了想,“以我之间,林公必会将都城暂定在大利城。”

四爷:“……”嗯!我也这么想。这件事真没沟通过,但她可选的只有大利城。

大利城在雁门、马邑之北,关外、草原之上的。这个城池之前叫盛乐,是拓跋鲜卑时的北都。到了隋朝时期,这个被突厥占领,然后在盛乐的基础上,兴建了大利城。

而今,桐桐把突厥赶,她的疆域朝北扩张,做过北魏北都得城池基础设施完善,相对来说,是可以作为临时定都得城池的。

而且,这个城池的周围,从拓跋时期就开始了农耕。凡是有城池的地方,附近都是农耕区。

桐桐看着舆图,点了点:“敕勒川!”

是的!这个城池就在敕勒川的平原中心地带上,四周一马平川,数条河流的下游地带,便于灌溉,土地十分肥沃。

庾质看到选在这个地方,就皱眉:“敕勒乃种族,您可知?”

知!

“敕勒川乃是此族赖以生存的所在。”

“可还是被突厥占了!敕勒人呢?”桐桐朝庾质摆手,“先去看看!看看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桐桐骑在马上,看着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诗歌上的景色就这么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眼前,这是一种何等的畅快。

“天苍苍,野茫茫……”桐桐大声的吆喝起来,“风吹草低见牛羊!”

纵马而行,靠近城池,沃野一眼望不到头。糜子刚收获,糜子杆茬口还新鲜。她从马上下来,走到田地里。

她牵着马靠近农户,农户吓的躲进了屋子。原定的土屋装饰着各色石头,场院里晒着糜子,桐桐跟农户买糜子。

哪怕只那么一些,她还是兴高采烈。带回大利城的老宫城,在里面做起了糜子糕。谷物的清甜软糯味儿充斥在口腔里,她竟是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良田、粮食;牧场、牛羊。

繁华的城池,穿梭的行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人坐在场院里忙着家里的活计,孩子们四处撒欢,间或有读书声、细无声。男子耕种放牧、女子饲养纺织。

家家安宁,户户平安。晚间归来,桌上能有糜子糕一盘,羊乳一碗,菜蔬一碟,一家人能围坐一起分而食之,品评菜肴五味,足矣!

所以,这里很好,就在这里定都!大利城,便是国都。

庾质不在这个上面再争执了,只是:国号呢?

李渊被册封为唐国公,故而,以唐为国号。

林公姓杨,乃隋朝皇室贵女,当以何为号?

庾质以为:“当沿用‘隋’为国号!”正如刘秀,光武中兴,依旧以‘汉’为国号!后人自会去区分,而今提起,不也说两汉么?可见,都知道这是不一样的。

所以,便是以‘隋’为国号,也不会混淆!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大隋的忠臣良将必定来投,而今缺人,只要沿用‘隋’为国号,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桐桐:“……”我是吃饱了撑的,继续用‘隋’?

庾质问说:“那……依您之意呢?”要么根据爵位,要么根据起家的地名,再要么便是美好的愿望,给自己取个美称,“您说吧……”您不用‘隋’能用什么?

“华!”

啊?

“华,光彩夺目、繁盛显耀,美称矣!”有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