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犯罪是需要动机的。
任何的犯罪都是有动机的,出于某种目的而产生的犯罪行为,除非杀人者根本就是一个为了杀人而杀人的疯子。
这样的疯子很少见。
至少,李牧不觉得自己的对手是一个疯子。
他很聪明,非常睿智,且行动十分敏捷,知道清理现场和制造假证据,甚至知道引导案件的发展。
那些文昌帝君庙中的头颅,说不定就是一种引导的方式。
“李牧,你遇上对手了!”叶士瑛给他嘴里塞了一个包子。
李牧咬着包子,静静吃下,他不在意的说:“走一步看一步吧,现在还轮不到想这么多,为今之计是如何能够睡一个好觉,在这里想要睡一个好觉真的很不容易。”
叶士瑛道:“除非你将你的床从扬州搬来。”
李牧苦笑。
这是一个好方法,可不切实际。
将一张床从扬州搬来倒是不费什么银子,可费工夫啊,李牧现在要是一封书信去到扬州,再将床弄来这里,估摸着也就快到回去的时候了。
来时,李牧还真没想到认床这一点。
当时没想到,就轮上现在来苦恼了。
他并不知道,现在有一艘大船径水路来到了广西,这艘大船被扬州的富商唐瑶租下,原本以为是要搬运什么重要的货物才租下这么一艘豪华的大船,没想到只是为了拉一张床还有一群侍女,以及笔墨纸砚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第四百九十三章 反响
这些东西自然是李牧的东西,当它们出现在李牧租下的宅子里时已经是当天傍晚了。
看到唐瑶。
看到柔娘。
看到自己的床。
看到自己的笔墨纸砚。
李牧真想仰头长笑,“有钱真特么太好了。”
终于,这天晚上他睡了一个好觉。
可就在第二天的时候,本地的报纸上便出现了这条新闻,负责编写稿件的书生文笔绝佳,将李牧的所谓贪腐之风透的是淋漓尽致,写那张床是多么豪华,那艘船是多么豪华,那些小物件小东西又是何其之多,言辞之间暴露出此人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和不满。
这篇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柳城县的百姓们看过报纸之后几乎都快涌到宅子里来了。
唯独本人,李牧,对此不屑一顾,甚至毫无形象的放声大笑。
在柳城县认识他的人太少了,这报纸一出,他就出门去报社求见写这篇文章的人。
令人惊奇,写这篇文章的书生竟然是的那天在青楼里见到的那位自命清高的读书人。
“我和你还真是八字不合。”李牧吐槽了句,拱手道:“扬州知府李牧就是我了,你文章中那个黑了心的知府就是我本人了。”
“你?!对,那天你带着锦衣卫。”
“你总算想起来了。”李牧吐了一口气,道:“介绍一下,这位是唐瑶唐姑娘,扬州富商。”
唐瑶上前见礼,道:“这位大人,我与李牧李大人乃是知己好友,深知他有认床的毛病,知晓他此番来广西查察杀人案必定会遇上这个烦恼,因而才租了船送了那些东西来,不知这落到大人的笔下怎么就变了一个模样?”
报社在两年前便已经在全国开展开来了,这个组织俨然变成了一个本地的监察组织,他们没有多大的权力,却有许多的官员害怕他们,归根究底便是因为这监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