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范闲

夜幕降临,南庆都城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巍峨的城墙在夜色中勾勒出庄严的轮廓,城门处,进出的车马络绎不绝,喧嚣声几乎要冲破天际。

然而,在这歌舞升平、繁华喧嚣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如同深海中的漩涡,看似平静,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城外军营,连绵的帐篷在夜风中起伏,如同蛰伏的巨兽。

营地中央,一座高耸的点将台巍然屹立,台上旌旗猎猎,火光摇曳。顾辞负手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深邃地望向远处灯火辉煌的都城方向。

夜风吹拂着他的玄色战袍,衣袂猎猎作响,如同他此刻激荡的心绪。他紧抿着薄唇,剑眉紧蹙,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运筹帷幄的自信,也有如履薄冰的谨慎。

顾辞紧了紧身上的披风,感受着夜风带来的丝丝凉意,这凉意仿佛也渗透进了他的心里,让他更加清醒。

他知道,范闲在朝堂的势力根深蒂固,如同一棵盘根错节的巨树,想要连根拔起,谈何容易。

正面硬碰,只会徒增伤亡,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可能落得个身败名裂、满盘皆输的下场。

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必须另辟蹊径,找到一个更稳妥、更有效的办法。

顾辞的目光扫过下方灯火通明的军营,士兵们巡逻的身影在火光中晃动,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他深知,自已肩负着数万将士的性命,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的差池。

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舆论战。这是一场无形的战争,却同样充满了刀光剑影。

他要用流言蜚语作刀枪,用百姓的议论作箭矢,从内部瓦解范闲的根基,让他身败名裂,彻底失去民心和朝堂的支持。

顾辞深吸一口气,凛冽的夜风灌入胸腔,让他感到一阵清凉,也让他的眼神更加锐利,如同出鞘的利剑,闪烁着寒芒。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能够穿透人心。

“范闲,与北齐勾结,卖国求荣!”顾辞的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砸在空气中,激起阵阵回音。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那是对敌人的冷酷,也是对胜利的渴望。“他身为南庆重臣,却背叛国家,背叛百姓,此等行径,天理不容!”

顾辞猛地握紧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继续说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他个人的私欲,为了他自已的荣华富贵,根本不顾南庆的生死存亡!”

顾辞的声音越来越高亢,语气也越来越激昂,仿佛要将胸中的怒火全部倾泻出来。“南庆的未来,岂能交付于此等奸佞之手!我们必须阻止他,揭穿他的阴谋,还南庆一个朗朗乾坤!”

顾辞大手一挥,对着身旁的亲信将领们沉声道:“传令下去,立刻行动!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整个都城的人都知道范闲的罪行!”

“是!”将领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气势如虹。他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范闲倒台的那一天。

数日之内,关于范闲与北齐勾结的传言,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都城的大街小巷蔓延开来。

起初,只是零星的议论,如同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涟漪,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言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席卷了整个都城。

茶馆酒肆中,百姓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原本热闹喧嚣的茶馆,此刻却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

人们交头接耳,声音压得很低,仿佛生怕被别人听到。

“听说了吗?范大人竟然与北齐暗中勾结!”一个中年男子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疑惑,眼神中充满了不安。

“真的假的?范大人可是咱们南庆的功臣啊!”一个年轻书生难以置信地反问道。

他一直将范闲视为偶像,视为南庆的英雄,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相信范闲会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

“功臣?哼,谁知道他是不是装的!说不定早就投靠了北齐!”一个老者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

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范闲的怀疑和厌恶,仿佛范闲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范大人真的背叛了南庆,那咱们岂不是要遭殃了?”一个妇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她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恐惧,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百姓们人心惶惶,对范闲的信任开始动摇。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被这突如其来的流言打破了。

他们开始怀疑范闲,开始质疑范闲,甚至开始憎恨范闲。他们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疑惑,再到现在的恐惧和愤怒,变化之快,令人咋舌。

顾辞派出的密探,更是添油加醋,将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散布出去。他们如同幽灵一般,穿梭于大街小巷,将精心编造的谎言,悄无声息地植入百姓

的心中。

“据说,范大人私下与北齐使者多次会面,还收受了大量的贿赂!”一个密探装扮成商贩,在人群中低声说道。

他的声音不大,却极具煽动性,瞬间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我还听说,范大人已经答应北齐,要将南庆的军事机密泄露给他们!”另一个密探装扮成说书人,在茶馆里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范闲的“罪行”。

他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完全忘记了故事的真假。

“这范闲,简直就是南庆的千古罪人!”一个密探装扮成乞丐,在街头巷尾大声咒骂着范闲。他的声音嘶哑,却充满了愤怒和仇恨,让路过的人们纷纷侧目,心中对范闲的厌恶更深了一层。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抛出,舆论的天平开始向着不利于范闲的方向倾斜。原本只是怀疑的百姓,现在已经开始相信范闲真的背叛了南庆。

他们对范闲的愤怒和仇恨,如同火山喷发一般,一发不可收拾。